观察的局限性

如题所述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首先,人的感官使观察的范围受到局限。人的感官是有一定阈值的。超出这个限度,对象所具有的某些属性就成为感官不能直接观察的东西。例如,人的耳朵只能听到20 - 20000赫兹频率范围内具有一定音响强度的声波。在此频率范围之外,或虽在此频率范围之内但音响强度不够的声波,人的耳朵就不能感知到。人的眼睛只能接受到390-750毫微米这样狭窄波长范围内的电磁波。在这范围之外的红外线、紫外线、X 射线、γ射线、射电波等,就成为眼睛所不能直接观察的东西。
其次,人的感官也使观察的精确性受到局限。依靠人的感官只能对观察对象作出大概的估计,而不能作出精确的定定量测定。例如,在炎夏之时,人们凭感官可以感觉到天气很热。但到底热到什么程度?气温达到多少度?这些都不是单凭感官所能观察出来的。
此外,人的感觉还使观察的速度受到局限。观察对象都是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有的观察对象运动变化较快,有的观察对象运动变化较慢。人们通过感官对这些对象进行观察时,就需要感官也要有一定的观察速度。但是,感官的观察速度是有限的。例如,对于高速掠过眼前的物体的形状,人眼是分辨不清的。对于运动变化极其缓慢的物体,人的感官也是观察不出其运动变化的。
于是,人们为了克服由于感官而使观察受到的生理局限,就必须在观察者和观察对象之间,引进了一个中介物。这个中介物就是仪器。仪器作为人的感官的延长,使人们的观察向自然界的广度和深度延伸。仪器把人的感官不能直接观察的对象转化为可以观察的对象。距我们约有100 亿光年遥远距离的星体,肉眼无无论如何是直接观察不到的。然而借助于仪器,人们就可以对其进行观测了。基本粒子的寿命极短,有的只有约10秒。对于人的感官来说,它们是不能直接观察的对象。但有了仪器,它们也就在人们的观察范围之中了。所以,从凭借感官直接进行观察发展到通过仪器作为中介而进行观察,这是观察方法的一次具有根本意义的变革。1950年代以后宇宙火箭的发射,载人宇宙飞船试验的成功,以及遥感技术等等的发展,使人们克服了由于人不能离开地面而对观察产生的限制,进人从空间进行观察的时代。这是观察方法中具有革命性的飞跃。从此,人们就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感官的生理局限,为人们无限地扩展可观察的范围提供了可能。
当然对于每一个具体的历史时代、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说,人们所能观察到的对象与现象则是为一定的历史条件所决定了的。人们只能使用在当时的生产技术条件下所产生的仪器。因此,当我们说由于仪器的使用,使人们可观察的对象的范围无限扩大时,我们只是就其发展的总趋势来说的。从发展的总趋势看,人们的观察活动既不受感官的局限,也不受某一具体时代提供的仪器的局限。每一个后续的时代,都能比前一时代提供更先进的仪器,从而也就可以比前一时代观察到更多的东西。
当仪器介入到人们的观察活动中以后,就使原来的观察者和观察对象之间的两项关系,变成了观察者、观察仪器、观察对象之间的三项关系。观察者是作为认识主体而存在的,观察对象是作为认识客体而存在的,观察仪器是认识主体达到认识客体的中介物(手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