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高祖与裴寂的一些事

唐高祖上台。。。好像是跟裴寂有很大关系。还有就是那个李世民。和裴寂好像又狼狈为奸的嫌疑。但是一些其他关于他的建唐秘史。包括一些比较八卦但是有科学根据的消息却不知道。望知情人不要吝啬。拿出来分享一下啦。谢啦。

隋炀帝时,裴寂在太原任晋阳宫的副监。那时,李渊任太原留守,他与裴寂过去即有旧谊,这时又相处一地,李渊经常邀裴寂赴宴、饮酒、赌博、下棋,常常“通宵连日,情忘厌倦”。当时,李世民(李渊次子)想趁隋末混乱之际,举旗起兵,夺取天下,但又不敢和他父亲直言。就想借用裴寂和他父亲的亲密关系,让裴寂出面说服李渊。李世民想了个办法,自己拿出几百万私钱,买通龙山令高斌廉与裴寂赌博,每次叫高斌廉故意输人裴寂,让裴寂赢钱很多;李世民则借此机会,每天和裴寂同游同出,并趁裴寂赢钱高兴之际,谈了他的起兵计划。裴寂当即许诺。接着,裴寂也如法炮制,从晋阳宫中选派宫人私侍李渊,每日自己陪同李渊饮酒作乐。一次,酒酣正兴时,裴寂终于向李渊进言,告诉他李世民已秘密组织兵马,准备起兵,天下已是大乱之时,何去何从,应该当机立断。裴寂进一步分析形势后认为:“城门之外,皆是盗贼,若守小节,旦夕死亡;若举义兵,必得天位。众情已协,公意如何?”李渊听了裴寂的透彻分析,点头称是,同意起兵的建议。为了支持这次起兵,裴寂从晋阳宫中选派五百名宫女给李渊,还送来了米粮五万斛,杂彩五万段,铠甲四十万领。这些辎重粮秣对李渊起兵获胜、建立唐王朝,是不可少的物质支援。
  起兵后,裴寂担任长史及闻喜县公,随李渊攻至河东(今山西南部)。隋将屈突通坚守,久攻不下。裴寂主张先攻下屈突通再攻取长安;李世民则主张先取京师,再攻屈突通。李渊折衷两人意见,除留兵围攻河东外,又引大军入关。这次战役胜利后,裴寂升任大丞相府长史,进封魏国公。
  公元617年,李渊攻克京师后,立炀帝之孙杨侑为恭帝。第二年,恭帝见形势不妙,即表示愿意让位。李渊推辞不受。这进,裴寂亲自出面,在众将前劝李渊迅即登基,他说:“夏桀、商纣虽然都有自己的后代,但没有象成汤、周武王这样的贤臣辅佐国家,所以他们终于被灭,这是可以作为一面镜子借鉴的。请您毫不迟疑地登位称帝,我们这些人都是受您的裁培才有今天的,您如果不当皇帝,我们就弃官而去。”李渊这才表示既然大家有这片心意,那我怎能再推辞呢!
  倍受恩宠
  李渊受禅称帝,改国号为唐。他感激地对裴寂说:“我能当上皇帝,这是您出了大力啊!”于是任命裴寂为尚书右仆射。每天给裴寂下诏尚食奉御膳;李渊坐朝时,每次必请裴寂同坐,散朝回宫时也常留裴寂卧于内室;对裴寂只称他“裴监”,不直呼其名;裴寂所提建议,则“言无不从”。象裴寂这样高厚的礼遇,在当朝大臣中没有一个能和他相比。
  当时,任民部尚书,领陕东道行台左仆射的刘文静,也是随李渊在太原起义的有功之臣,在唐统一天下的多次战斗中,屡建功勋。刘文静自以为功劳才干在裴寂之上,但却位居裴寂之下,意甚不平。每当建议之时,裴寂说是,刘文静故意说非;裴寂说非,刘文静又故意称是。自此两人间对立情绪愈深。刘文静在家酣宴,出言怨望,曾拔刀击说:“必当斩裴寂耳!”以后刘文静被人诬告有反上之心。唐高祖李渊派裴寂等人审讯刘文静。刘只承认有“觖望之心”,并无谋反之意,意思是说我只有企望高官厚禄的想法,并无反叛君王之心。但李渊素来对刘文静没有好印象,加之轻信谗言,便说:“文静此言,反明白矣!”裴寂也乘机进言说:“文静才略,实冠时人,性复粗险,忿不时难,丑言悖逆,其状已彰。当今天下未定,外有劲敌,今若赦之,必贻后患。”他这些话正合李渊之意,于是,李渊下令杀刘文静及其弟刘文起。刘文静临刑前,抚胸长叹:“高鸟逝,良弓藏,故不虚也!”死时年五十二岁。这件冤案直到九年后(公元629年)即李世民继位的第三年,才得到平反。
  公元619年,刘武周派兵进犯太原,唐兵无法抵御,连吃败仗。李渊正在为此发愁时,裴寂自愿请行,被任为晋州道行军总管,并允许他便宜从事。裴寂领兵抵介休时,刘武周派部将宋金刚固守。裴寂所部在索度原驻扎,营中本来缺水,宋金刚又派人把山涧水路掘断,裴寂只好移营就水;宋金刚乘机拦截,唐兵大败,死散殆尽。裴寂仓惶逃回平阳,使晋州(今山西省临汾市)以东城镇全部丢失。宋金刚率部南下,逼近绛州,裴寂又一次上表抗贼,李渊再次任命他去镇抚河东。但由于裴寂性情素懦,又无御敌之才,再次遭到失败。当时他催督虞、秦州两州人氏,在城内把积聚之物烧掉,更引起老百姓恐慌万状,敌兵未至,人们已乱成一片。夏县有个叫吕崇茂的人,杀了县令,接应宋金刚攻打唐兵,因此裴寂又一次遭到失败。最后,终于被召回朝廷。李渊数念他说:“起兵之时,你有辅佐之功,官爵也已显极。这次你去抵御刘武周,所率兵力足以破敌,而你败到如此地步,不感到有愧于我吗?”于是,李渊把裴寂发交礼部审讯,但不久又释放了他。从此,李渊对裴寂的照顾、款待,反而比以前更好。每逢出巡时,把留守京师的重任都交付给裴寂。有人诬告他谋反,高祖反而派贵妃去慰问,“宴乐极欢,经宿而去”。李渊还特下诏赐裴寂可自行铸造钱币,又与裴寂联姻,让自己第六子赵王元景娶裴寂之女为妃。
  武德六年(623年),裴寂升迁为尚书左仆射,赐宴于含章殿。李渊那天欢乐异常,裴寂忽然下跪顿首说:“臣初发太原,以有慈旨,清平之后,许以退耕。今四海又安,伏愿赐臣骸骨。”李渊也泪下沾襟地说:“今犹未也,要相偕老耳。公为台司,我为太上,逍遥一代,岂不快哉!”不但不准裴寂告老还乡,每天还派一名尚书员外郎轮流去裴寂府第值守。
  结逆僧 惩监奴 身受连累
  唐太宗即位后,对裴寂仍然待以厚礼。贞观二年(627年),唐太宗去南郊祭祀,命裴寂和长孙无忌同他共坐一辆车。裴寂辞让,太宗说:“你有佐辅之勋,无忌也效力于我,能够和我同车而乘,除了你们二人还有谁呢?”从贞观三年以后,裴寂的政治生涯开始发生变化。
  先是有个名叫法雅的和尚,过去曾自由出入两宫。以后他被禁止自由出入,十分怨恨,吐露了许多不满之言。为此,朝廷将他拘捕法办。审讯时,法雅供称他的许多妖言,裴寂都知道。裴寂矢口否认,但法雅一口咬定作证。后来,朝廷就罢掉裴寂的官职,削食邑之半,放归本邑。裴寂不服,奔京师谒唐太宗。李世民说:“按你的真才实学和功劳,不可能有今天这么高的地位!只不过因为先王念你对皇家有功,才使你位居首辅。其实,我父亲在位时,政治法律方面纰漏谬误极多,地方官吏办事松弛、施政紊乱,这方面你也应该担负责任啊!但我还是念当年我们之间的旧情,不对你施以极刑,让你回归故里,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裴寂回归故里蒲州不久,有个居住在汾阳的精神病患者,名叫信行,经常向裴寂家僮说:“你们家裴公有天分,是帝王之相。”信行死后,裴寂的监奴恭命将信行的狂言告于裴寂。裴寂听后惊恐万分,又不敢将此事禀告朝廷,私下命令恭命将听过信行狂言的家僮杀掉灭口。但恭命只把家僮藏匿起来。后来,恭命得罪于裴寂,就向京师告发了信行狂言之事。唐太宗大怒,对侍臣们说:“寂有死罪者四:位为三公而与妖人法雅亲密,罪一也;事发之后,乃负气称怒,称国家有天下,是我所谋,罪二也;妖人言其有天分,匿而不奏,罪三也;阴行杀戳以灭口,罪四也。我杀之非无辞。议者多言流配,朕其从众乎。”于是太宗决定把裴寂流放到静州(今广西支平)。
  裴寂到静州时,正值山羌族为乱,有人传说山羌族为乱的目的是要劫裴寂为主。唐太宗听此流言,自信地说:“我国家于裴寂有性命之恩,必不然矣!”不久,果然传来了裴寂率家僮平息山羌族变乱的消息。唐太宗想到裴寂终究是开国元勋,有辅佐之功,又把他召回朝廷。但裴寂回朝廷不久就病故了,终年六十二岁。
  《旧唐书》对裴寂的评价,很有意思,比较概括了他一生的功过。全文如下:“裴寂历任佐隋,官至为宫监,总子女玉帛之务,据仓廪兵甲之饶,喜博戏之利苟多,启举义之谋为首。谒岳神以徼福,始彰不逞之心;留贵妃以经宿,终昧为臣之道。居第一之位,乏在三之规。持高祖之旧恩,致文静之极法。终归四罪,尚保再生,幸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9
当后世的人们想到辉煌的大唐时,总不会忘记高祖李渊开国的丰功,李世民扫平诸雄的伟业,却几乎忽视了另一个人的存在。而若非这个人,李渊敢否起兵还是个疑问,李世民能否将宏图变为现实也是个疑问。这个人没有萧何供应粮草的本事,没有张良运筹帷幄的智谋,没有韩信纵横沙场的能耐,但他确确实实是唐的第一位元勋,名叫裴寂。裴寂,字玄真,蒲州桑泉(今山西临猗东南)人。祖父、父亲在隋朝都做过不小的官,然他是个孤儿,得几个哥哥的抚养才长大成人。眉毛稀疏,身材魁梧,裴寂有着一副好相貌,属于标准的英俊男子汉。他做过两任微不足道的小官,家境清贫,连起码的生活水平都无法维持,若要到长安去,坐不起车,也骑不起马,只能迈着两条腿走着去。穷则思变,他有强烈的变的愿望,希望社会变,他可有个奋斗的机会;希望命运变,可过上富贵的日子。而现实却如死水般的不起微澜,他为求得心理平衡,开始信神了,将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到神的身上。去长安,经过华山,他进入华岳庙,上香,叩拜,口中念念有词的祷告:“我穷困至此,诚心拜谒,请神主宰我的命运。若富贵可得,望能降吉梦给我!”这天夜里,奇迹出现了,他梦到一个白发老翁对他说:“你属大器晚成的命,运起得较晚,要到三十岁以后方可得志,将来能位极人臣。”好的梦是一种希望,是一种信仰,得到吉梦的裴寂,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他的官运开始动了,从地方到中央一连串的官职,留下了他一连串的足迹,尽管名望还不大,他至少在官场上是个人物了。当他做到隋朝北部太原晋阳宫的第二号长官时,他长久企望变的形势来临了,并来得那么迅猛异常。天下将要大乱,当许多官僚惊恐“糟得很”时,裴寂心理直念着“好得很”。裴寂会赌,有眼光,敢押宝。他赌的是政治,看好的是留守太原的实力派代表李渊,押上的是身家性命。他俩是旧交,裴寂看出这个旧交有远大的前程,有令人在当时不敢说出口的前程。因而将他排为社交第一人,做了知心朋友。李渊待他不薄,他对李渊也尽心尽意,常在一起宴饮、下棋、玩博戏,有时竟通宵达旦。李世民想趁这形势大干一番,然对父亲又不敢说,他仔细观察后,认定只有裴寂有资格、有面子能向父亲谈这个“大逆不道”的话题。裴寂嗜赌,李世民以此入手打开缺口,拿出私钱几百万,让心腹龙山县令高斌和裴寂赌,许输不许赢,使裴寂发了大财。裴寂高兴的心花怒放,高兴之余和李世民也作了好朋友。朋友做了一段时间,李世民掏出了心里话,裴寂满口答应。小侄对老叔玩的是把戏,有丰富江湖经验的老叔不会看不出,他之所以答应小侄,是他心里也早就有了这本谱,他乐得赚一票送上门的钱,再顺水做个人情。裴寂深知犯王法的事不能信口说说,于是对李渊用了计,让晋阳宫宫女陪着老友开开心,终让老于世故的李渊上了钩。钓者收起钩后对老友说:“你家的二郎已准备好兵马,将竖起义旗行动,他为的是什么呢?为的是我把宫女送给你,怕事情走漏被皇帝杀头,所以他很着急。如今天下大乱,城外到处是盗贼,若局拟礼法小节,那死期不会远了,而起义兵,将可得到天子位。现上下一心,只不知你意下如何?”被赶上架的李渊似乎已没退路(其实内心早就如此想),吐出的话是:“我儿既有这个想法,且都安排好了,那照着做就是了。”敦促李渊下定决心起兵,裴寂立下了第一功。李渊独树一帜后,裴寂利用职权之便,拿出宫女五百人、上等米九万斛、各种彩帛五万段、甲胄四十万套,供大军所用。继对李渊的精神指南之后,裴寂又提供了巨量的物资,为唐业奠基建立了第二功。旧交加新功,裴寂在太原地区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李渊的兵锋首向河东,力讨蒲州割据者屈突通,对方坚壁清野,久攻不下。时间紧迫,李渊不能在此消耗时日,而失去取长安以号令天下的良机。然移军关中,又恐屈突通从背后掩袭,招致两面受敌。裴寂认为:放弃蒲州,必腹背受敌,自取其败;而拿下蒲州,则京师可不战自定。李世民持相反意见: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关中,招降群盗,增强实力,一鼓可克京师;屈突通不过是一自守之徒,不足为虑。两种相异的主张,反倒解决了李渊的疑虑,他分兵而行,获得了大成功。裴寂的保守,与李世民的奋进各得千秋,立下了第三功。政治形势果然按着裴寂的看法在发展,傀儡隋恭帝“主动”逊位,禅让给唐公李渊。李渊“谦虚”的很,表示不敢当,一让再让。可这让来让去,把跟随他的人让的不耐烦了。裴寂在这难堪的局面下站出来了,代表大家请李渊即位。李渊沉默无言,还是“不肯”。裴寂“火”了,打开天窗说亮话:“夏桀、商纣覆灭时,不曾听说商汤、周武的大臣去相扶。我裴寂的一切都来自唐,如陛下不做皇帝,那我将只有弃官而走了。”李渊这下被“逼”得无法,才同意坐上龙椅。筹办登基大典,主持人裴寂着着实实忙了一大阵,在一个吉日,和李家子孙、文武大臣把皇袍给李渊披上了。新皇帝感动的不得了,眼含泪光的对老友说:“我有这一天,全靠你老兄的大力!”帮助李渊建立唐朝,裴寂立下了第四功。滚滚而来的财富,屈指可数的地位,早日的梦灵验了,裴寂充满了成功的感觉。此时的李渊,对裴寂有种发自内心的感谢,常把他挂在心上:有稀罕的东西,不忘给他送去玩玩;有好吃的东西,不忘让他尝尝。裴寂每日享用御膳,每次入朝和君主同坐一车,退朝后再到内宫聊聊,所受的赏赐不计其数。李渊从不直呼其名,敬用着一个老称呼:“裴监”,对他言听计从。满朝的权贵,没有一个及得上他的体面。建国不久,荣耀达到顶峰的裴寂丢了次大面子。诸雄之一刘武周的猛将宋金刚挥军扑向太原,两支唐军相继覆灭。未曾领过兵的裴寂自动请缨,被授以全权率领一军前去抵御。他政治内行却军事外行,犯了和三国马谡同样的错误,扎营于高地,遭敌军切断水源后,被打得横尸旷野,死伤将尽,他在数骑的保护下,才得以逃脱。这一仗的后果是严重的,太原以东的城池全部丢失。李渊没怪罪他,命他镇抚河东。生性无野气的裴寂,已吓破了胆,将虞、秦二州的民众强行迁入城堡,留下的房屋财产付之一炬。民心慌乱,地方势力和宋金刚里应外合,裴寂再度大败,被召回长安。李渊破脸将他痛斥了一顿,然后交给司法部门处理;待火气消后,才将老友给开释了,待遇仍然是老待遇。经过此事,表面上君臣和好如初,按照习惯,李渊到外视察,总让裴寂留守首都。实际上彼此间已有了不可改变的看法,互相再难以像以前那样推心置腹。有人告发裴寂谋反,李渊命人把他审讯了一番,结论是查无实据。事后李渊安慰他说:“我有天下,是你所推。然皂白得辨清,不得不推究。”又让贵妃三人带着珍宝器玩,到裴宅打招呼。特准他铸钱,再结为儿女亲家。李渊不是不知道裴寂的将略水平,对他的败绩应不会太意外;李渊了解裴寂,应清楚他的造反可能性几乎等于零,屡屡跟他过不去,绝非是为了表面之事,而是要昔日的老友明白:他们现在的关系是君臣,做臣子的是要自我约束的,不能太随便,也不能居功自傲,否则,有些话就不便说了。裴寂是聪明人,如何不懂李渊的用心,他以退为进,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拜伏在地上,请皇帝批准他告老还乡。李渊不想留个容不得功臣的恶名,泪湿衣襟的挽留了老友。李渊在世之日,裴寂还算是幸运的,至少能安享富贵。当李渊被迫退位太上皇后,李世民接了位,裴寂仅被保留了短暂的体面,而后就每况愈下,厄运不断,彻底结束了政治生命。人传他和妖言惑众的和尚法雅有牵连,唐太宗立即公布了他现时的罪状,数落了他以往的失职,把这个帮助他起事的老叔赶到了蒲州老家,做个平头百姓。唐太宗是难容老叔的:当日赚了他的钱,一不能容;作为知根知底的元老,二不能容;作为太上皇的密友,三不能容;有此三不容,裴寂只得卷铺盖走人。走了之后的裴寂,也难安生。狂人信行称“裴公有天分”,朝廷获悉后,他先后被流放到交州、静州。羌人起事,裴寂带家僮给平定了。唐太宗还算开恩,念及老叔的旧勋新功,将他召回了首都。满花甲之年的裴寂,重新来到长安,百感交集,然他无福消受了,不出多久,就告别了人世。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9-21
裴寂(570—632),唐初大臣。蒲州桑泉(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南、位运城县西北)人。字玄真。为唐初大臣。隋末任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宫副监。与李渊交谊深厚,为李渊太原起兵策划者之一。并以晋阳宫米九百万斛、杂彩五万段、铠四十万枚支援出兵。后李渊进兵至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他又支持李渊称帝,唐建国后,他任尚书仆射,最为李渊所宠信。629年(太宗李世民贞观三年)因罪放归原籍,曾参预制定《唐律》。后流放静州(今广西昭平县,位柳州市东)。 贞观6年(公元632年)卒,终年63岁。详细内容请见《旧唐书·列传第七》、《新唐书·列传第十三》。
  裴寂(570年-632年),字玄真,蒲州桑泉(今山西临猗东南)人。唐初大臣。
  开国元勋
  裴寂幼年时是个孤儿,由他的几个兄长抚养成人。裴寂长得眉清目秀,器宇轩昂。十四岁那年,补任了州主簿(州县主管笔记之类的官职中最低的小官)。
  隋炀帝时,裴寂在太原任晋阳宫的副监。那时,李渊任太原留守,他与裴寂过去即有旧谊,这时又相处一地,李渊经常邀裴寂赴宴、饮酒、赌博、下棋,常常“通宵连日,情忘厌倦”。当时,李世民(李渊次子)想趁隋末混乱之际,举旗起兵,夺取天下,但又不敢和他父亲直言。就想借用裴寂和他父亲的亲密关系,让裴寂出面说服李渊。李世民想了个办法,自己拿出几百万私钱,买通龙山令高斌廉与裴寂赌博,每次叫高斌廉故意输人裴寂,让裴寂赢钱很多;李世民则借此机会,每天和裴寂同游同出,并趁裴寂赢钱高兴之际,谈了他的起兵计划。裴寂当即许诺。接着,裴寂也如法炮制,从晋阳宫中选派宫人私侍李渊,每日自己陪同李渊饮酒作乐。一次,酒酣正兴时,裴寂终于向李渊进言,告诉他李世民已秘密组织兵马,准备起兵,天下已是大乱之时,何去何从,应该当机立断。裴寂进一步分析形势后认为:“城门之外,皆是盗贼,若守小节,旦夕死亡;若举义兵,必得天位。众情已协,公意如何?”李渊听了裴寂的透彻分析,点头称是,同意起兵的建议。为了支持这次起兵,裴寂从晋阳宫中选派五百名宫女给李渊,还送来了米粮五万斛,杂彩五万段,铠甲四十万领。这些辎重粮秣对李渊起兵获胜、建立唐王朝,是不可少的物质支援。
  起兵后,裴寂担任长史及闻喜县公,随李渊攻至河东(今山西南部)。隋将屈突通坚守,久攻不下。裴寂主张先攻下屈突通再攻取长安;李世民则主张先取京师,再攻屈突通。李渊折衷两人意见,除留兵围攻河东外,又引大军入关。这次战役胜利后,裴寂升任大丞相府长史,进封魏国公。
  公元617年,李渊攻克京师后,立炀帝之孙杨侑为恭帝。第二年,恭帝见形势不妙,即表示愿意让位。李渊推辞不受。这进,裴寂亲自出面,在众将前劝李渊迅即登基,他说:“夏桀、商纣虽然都有自己的后代,但没有象成汤、周武王这样的贤臣辅佐国家,所以他们终于被灭,这是可以作为一面镜子借鉴的。请您毫不迟疑地登位称帝,我们这些人都是受您的裁培才有今天的,您如果不当皇帝,我们就弃官而去。”李渊这才表示既然大家有这片心意,那我怎能再推辞呢!
  倍受恩宠
  李渊受禅称帝,改国号为唐。他感激地对裴寂说:“我能当上皇帝,这是您出了大力啊!”于是任命裴寂为尚书右仆射。每天给裴寂下诏尚食奉御膳;李渊坐朝时,每次必请裴寂同坐,散朝回宫时也常留裴寂卧于内室;对裴寂只称他“裴监”,不直呼其名;裴寂所提建议,则“言无不从”。象裴寂这样高厚的礼遇,在当朝大臣中没有一个能和他相比。
  当时,任民部尚书,领陕东道行台左仆射的刘文静,也是随李渊在太原起义的有功之臣,在唐统一天下的多次战斗中,屡建功勋。刘文静自以为功劳才干在裴寂之上,但却位居裴寂之下,意甚不平。每当建议之时,裴寂说是,刘文静故意说非;裴寂说非,刘文静又故意称是。自此两人间对立情绪愈深。刘文静在家酣宴,出言怨望,曾拔刀击说:“必当斩裴寂耳!”以后刘文静被人诬告有反上之心。唐高祖李渊派裴寂等人审讯刘文静。刘只承认有“觖望之心”,并无谋反之意,意思是说我只有企望高官厚禄的想法,并无反叛君王之心。但李渊素来对刘文静没有好印象,加之轻信谗言,便说:“文静此言,反明白矣!”裴寂也乘机进言说:“文静才略,实冠时人,性复粗险,忿不时难,丑言悖逆,其状已彰。当今天下未定,外有劲敌,今若赦之,必贻后患。”他这些话正合李渊之意,于是,李渊下令杀刘文静及其弟刘文起。刘文静临刑前,抚胸长叹:“高鸟逝,良弓藏,故不虚也!”死时年五十二岁。这件冤案直到九年后(公元629年)即李世民继位的第三年,才得到平反。
  公元619年,刘武周派兵进犯太原,唐兵无法抵御,连吃败仗。李渊正在为此发愁时,裴寂自愿请行,被任为晋州道行军总管,并允许他便宜从事。裴寂领兵抵介休时,刘武周派部将宋金刚固守。裴寂所部在索度原驻扎,营中本来缺水,宋金刚又派人把山涧水路掘断,裴寂只好移营就水;宋金刚乘机拦截,唐兵大败,死散殆尽。裴寂仓惶逃回平阳,使晋州(今山西省临汾市)以东城镇全部丢失。宋金刚率部南下,逼近绛州,裴寂又一次上表抗贼,李渊再次任命他去镇抚河东。但由于裴寂性情素懦,又无御敌之才,再次遭到失败。当时他催督虞、秦州两州人氏,在城内把积聚之物烧掉,更引起老百姓恐慌万状,敌兵未至,人们已乱成一片。夏县有个叫吕崇茂的人,杀了县令,接应宋金刚攻打唐兵,因此裴寂又一次遭到失败。最后,终于被召回朝廷。李渊数念他说:“起兵之时,你有辅佐之功,官爵也已显极。这次你去抵御刘武周,所率兵力足以破敌,而你败到如此地步,不感到有愧于我吗?”于是,李渊把裴寂发交礼部审讯,但不久又释放了他。从此,李渊对裴寂的照顾、款待,反而比以前更好。每逢出巡时,把留守京师的重任都交付给裴寂。有人诬告他谋反,高祖反而派贵妃去慰问,“宴乐极欢,经宿而去”。李渊还特下诏赐裴寂可自行铸造钱币,又与裴寂联姻,让自己第六子赵王元景娶裴寂之女为妃。
  武德六年(623年),裴寂升迁为尚书左仆射,赐宴于含章殿。李渊那天欢乐异常,裴寂忽然下跪顿首说:“臣初发太原,以有慈旨,清平之后,许以退耕。今四海又安,伏愿赐臣骸骨。”李渊也泪下沾襟地说:“今犹未也,要相偕老耳。公为台司,我为太上,逍遥一代,岂不快哉!”不但不准裴寂告老还乡,每天还派一名尚书员外郎轮流去裴寂府第值守。
  结逆僧 惩监奴 身受连累
  唐太宗即位后,对裴寂仍然待以厚礼。贞观二年(627年),唐太宗去南郊祭祀,命裴寂和长孙无忌同他共坐一辆车。裴寂辞让,太宗说:“你有佐辅之勋,无忌也效力于我,能够和我同车而乘,除了你们二人还有谁呢?”从贞观三年以后,裴寂的政治生涯开始发生变化。
  先是有个名叫法雅的和尚,过去曾自由出入两宫。以后他被禁止自由出入,十分怨恨,吐露了许多不满之言。为此,朝廷将他拘捕法办。审讯时,法雅供称他的许多妖言,裴寂都知道。裴寂矢口否认,但法雅一口咬定作证。后来,朝廷就罢掉裴寂的官职,削食邑之半,放归本邑。裴寂不服,奔京师谒唐太宗。李世民说:“按你的真才实学和功劳,不可能有今天这么高的地位!只不过因为先王念你对皇家有功,才使你位居首辅。其实,我父亲在位时,政治法律方面纰漏谬误极多,地方官吏办事松弛、施政紊乱,这方面你也应该担负责任啊!但我还是念当年我们之间的旧情,不对你施以极刑,让你回归故里,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裴寂回归故里蒲州不久,有个居住在汾阳的精神病患者,名叫信行,经常向裴寂家僮说:“你们家裴公有天分,是帝王之相。”信行死后,裴寂的监奴恭命将信行的狂言告于裴寂。裴寂听后惊恐万分,又不敢将此事禀告朝廷,私下命令恭命将听过信行狂言的家僮杀掉灭口。但恭命只把家僮藏匿起来。后来,恭命得罪于裴寂,就向京师告发了信行狂言之事。唐太宗大怒,对侍臣们说:“寂有死罪者四:位为三公而与妖人法雅亲密,罪一也;事发之后,乃负气称怒,称国家有天下,是我所谋,罪二也;妖人言其有天分,匿而不奏,罪三也;阴行杀戳以灭口,罪四也。我杀之非无辞。议者多言流配,朕其从众乎。”于是太宗决定把裴寂流放到静州(今广西支平)。
  裴寂到静州时,正值山羌族为乱,有人传说山羌族为乱的目的是要劫裴寂为主。唐太宗听此流言,自信地说:“我国家于裴寂有性命之恩,必不然矣!”不久,果然传来了裴寂率家僮平息山羌族变乱的消息。唐太宗想到裴寂终究是开国元勋,有辅佐之功,又把他召回朝廷。但裴寂回朝廷不久就病故了,终年六十二岁。
  《旧唐书》对裴寂的评价,很有意思,比较概括了他一生的功过。全文如下:“裴寂历任佐隋,官至为宫监,总子女玉帛之务,据仓廪兵甲之饶,喜博戏之利苟多,启举义之谋为首。谒岳神以徼福,始彰不逞之心;留贵妃以经宿,终昧为臣之道。居第一之位,乏在三之规。持高祖之旧恩,致文静之极法。终归四罪,尚保再生,幸也。”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真是有道理。裴寂给隋炀帝当差的时候,职位不是很高,但留守太原的最高军事和行政长官,也就是后来的唐高祖李渊,偏偏就愿意结交他。为什么呢?表面看,李渊结交裴寂,处的似乎是朋友的感情,用史书的话说就是“与寂有旧,时加亲礼”(《旧唐书·裴寂传》),殊不知李渊看重的实在是裴寂“县官不如现管”的岗位优势——主抓物资后勤工作,有实权。

  大凡小人物和大人物套近乎,通常会被人说成是溜须拍马,但大人物要主动和小人物处朋友,却往往被誉为礼贤下士,尽管这两者的目的,从本质上说似乎大同小异:或为名,或为利,都是为了从对方的身上得到好处。李渊结交裴寂,显然不是为了虚名,他是想放长线钓大鱼,用现在的话形容,就是要用高投入换来多产出。说白了就是为自己干大事服务。

  不过,李渊毕竟是李渊,他懂得一庄买卖交易的成功,必须获得对方的信赖,特别是越做大买卖越要从点滴细节做起,其中,感情的投资不可或缺。这也是一切劳心者驾驭人的基本手段。那么,李渊是怎么结交裴寂的呢?说来饶有风趣,要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投其所好。

  裴寂这个人权力欲很强,毛病也不少。最大的毛病就是他的两个“嗜好”:爱喝酒,好赌博。于是,李渊以叙旧为名,在哥儿们感情的招牌下,三天两头把裴寂请到家里,喝一回,赌一把,有时侯喝的高兴、玩的痛快,竟然通宵达旦,一点都不觉得疲倦。还别说,这一招儿果然灵,把裴寂整的服服帖帖。

  最有意思的是,当时李渊政治上的得力助手,他的二儿子李世民为了配合李渊,也竟然出资数百万,找了一个叫高斌廉的龙山县令和他赌博,并偷偷告诉高斌廉要把握好两个原则:一是必须输;二是慢慢输。都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果不其然,裴寂赢了李世民这么多的钱,乐得屁颠屁颠的,又把李世民当成铁哥儿们了,跟在屁股后俯首听命。

  从隋大业中期一直到李渊晋阳起兵,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李渊、李世民父子在裴寂身上投入了多少呢?外人不得而知。不过,裴寂似乎心知肚明,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况且他也是这场买卖的交易者,所以,等到李渊义旗一举,裴寂这面马上送去了宫女五百人,上等米九万斛,杂彩五万段,兵甲四十万领,以供军用。你看,李渊、李世民父子的投入终于有了回报。

  都说打仗打的是物资,拼的是后勤保障,的确,像这样的供给可帮了李渊的大忙,大唐基业的建立,裴寂可以说立了首功。所以,尽管裴寂是慷公家——隋炀帝的慨,但在功劳簿上,李渊记下的却是裴寂的情。也正因为此,在裴寂“知恩图报”后,李渊立马儿任命裴寂为长史,赐爵闻喜县公;等李渊正经八摆当了皇帝后,又把裴寂提升为司空,官居一品,无可复加;贵及一时,无人可比。

  你看,这真是互惠互利,皆大欢喜,彼此想要的都得到了,用现在时髦的话概括,真是双赢的交易。看来,在利益交换的潜规则里,有时候,所谓的原则真是狗屁不如。从这个角度讲,隋朝的政权整没了,责任真的不能全推给隋炀帝。臣子们把皇帝赋予的权力,用在个人利益的投资上,什么的政权碰上这样的败家子也得给败坏了。当然了,这是题外话,说远了。

  不过,从这一点上也不难看出,人真的是没有完人,人都有弱点,这就像吹气球,你就吹吧,再好的气球也有破裂的时候。人的弱点就如同气球最先破裂的地方一样,往往就成为一个人蜕变的突破口。裴寂在这场交易中的表现,也就是说,他之所以能被李渊拉拢到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但话说回来,裴寂也不是白给的,和李渊比,裴寂的“投入”尽管低了点,可他拿的却是一条性命、一生追求参与这场交易的,而且,既然是交易,就同样有谈条件、讲赚头的资本。“城门之外,皆是盗贼”(《旧唐书·裴寂传》)的时候,李渊需要的是人心的归附,具体到裴寂的身上,他需要的是裴寂在关键时候支一竿子。所以,他开给裴寂的条件,除了升官发财外,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条件竟然是“特恕二死” (《旧唐书·刘文静传》),就是说,即使你裴寂犯了该杀的罪,也饶你两次不死。

  条件确实很诱惑人,也怨不得裴寂那么卖力。然而,在这场君臣的交易中,裴寂真的赚了吗?当天下大定,昔日的合作伙伴变成了今天潜在的竞争对手,一切叫人诱惑的条件似乎都已经是过期的合同。不过,同样耐人寻味的是,和李渊的另一个“特恕二死”的交易者——冤死鬼刘文静比,裴寂似乎还是幸运的。按照唐太宗的说法,裴寂犯了四条死罪,却保住了命。这样看起来,裴寂应该是赚了,因为在这样的交易中,不赔就是赚。
第3个回答  2013-09-21
唐高祖 建立了唐朝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