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求主要内容!要简洁。谢谢啦,如果符合要求,立即采纳!

如题所述

春秋战国时期赵王偶然得到一块奇世珍宝和氏璧,当时秦国的政治主宰者秦始皇嬴政一方面想得到这块好玉另一方面也想借此机会来试探试探赵国。

赵王踌躇不定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候舍人蔺相如愿意出使秦国并答应赵国一定将和氏璧带回来,最终蔺相如果然是成功带回来和氏璧。

而后又随赵王在渑池那里和秦王见面,秦王屡屡用言语和陷阱来攻击赵王,最终都被蔺相如巧妙化解。蔺相如回国后,被封为上卿,位高权重。

廉颇很是嫉妒和不服气,区区蔺相如就只是耍耍嘴皮子,赵王竟然封他的官比自己还高。廉颇心中的不满全都发泄在蔺相如身上,蔺相如却处处躲避谦让廉颇,不和廉颇争高下。

蔺相如的门人问蔺相如为何怕廉颇,蔺相如解释说自己并非是怕廉颇大将军,而是为了国家的安危做长远的考虑。自己和廉颇无论哪一个受伤害,对赵国的安慰都是极大的威胁,秦国就会趁虚而入。

这些话传到廉颇的耳朵后,廉颇亲自背负荆条到蔺相如门前请罪。廉颇知错就改,蔺相如的顾全大局和宽容都被后人广为传颂。

扩展资料

相关人物简介:

1、廉颇:廉颇为赵国立了大功;长平之战时,坚壁固守三年;后来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遭致惨败。赵悼襄王时,廉颇不得志,投奔魏国;魏国不太信任,一直不重用;最后老死在楚国。

2、蔺相如:蔺相如原为宦者令缪贤的舍人。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蔺相如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将相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2

西汉司马迁的《将相和》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三个故事结合起来就是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

廉颇不服,屡次挑衅,蔺相如以国家重,始终忍让,终使廉颇顿悟,负荆请罪,之后两人合好开始尽心尽力的辅佐赵王治理国家。

扩展资料: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文章生动刻画了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赵惠文王等一批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他们或耿直或忠厚,或鲁莽或机智,形象鲜明生动,令人叹服。

文章抓住人物特征,人物形象凸现纸上。司马迁善于抓住人物主要特征进行极力渲染。在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等事件进行描述时更是紧紧扣住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这一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层层衬染,极力蓄势,造成人物形象的张势。司马迁在文中极尽渲染之能事,层层蓄势,有如大江截流。将蔺相如的绝顶智慧和贤相风采凸现在读者的眼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10-25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侮辱。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老将廉颇居功自傲,对此不服,而屡次故意挑衅说以后让我见了他,“让他下不了台”“蔺相如以国家大事为重,始终忍让。后廉颇终于顿悟,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共同辅国,国家无恙 。

用一句话来说:
因为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蔺相如被封为上卿使的事使廉颇不服,屡次挑衅,蔺相如以国家重,始终忍让,终使廉颇顿悟,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第3个回答  2014-10-25
因为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蔺相如被封为上卿使的事使廉颇不服,屡次挑衅,蔺相如以国家重,始终忍让,终使廉颇顿悟,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第4个回答  2014-10-25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候,主要讲完璧归照赵,绳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