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学习方法和家庭教育对你的影响

老师让我在家长会上发言,,,作为学生的我,,不知道怎么讲,,,就上来请各位网友帮帮忙。 以下是发言的要求:
1. 讲一些学习的方法(我的英语和数学比较好,想说这2门功课)。
2.通过一两个具体事例来说明家长的教育对自己的影响。
以上是要求,,,请各位网友帮帮忙,,谢谢
我是一名初中生,,,,别讲得太深奥了。。很急!!!!

一、 没有学习计划 学习无计划,学习乱如麻,学习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保证。

没有学习计划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整天忙 于被动应付作业和考试,不会科学安排时间看什么、做什么、学什么心中无数,每天思考不是我要做什么,而是家长老师要我做什么。

2、缺乏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往往考试的时候面对书本、笔记本、资料、试卷无从下手,复习来复习去都是自己会的,而一到了考试又往往不会。

3、听课没有方向,抓不住重点、难点,一堂课扑风捉影,总是该懂得没有懂不该懂的全懂了。 而且对于书本上的知识总是一知半解,理论脱离实际。

4、不会阅读,不善于选择阅读书目,完全凭个人兴趣或完全听从老师父母的安排;没有阅读的重点,处理不好“博”与“精”的关系,要么广种溥收,要么精读一面漏成面;阅读速度慢,不会快速阅读,也不会略读,任何情况下都是逐字逐句;不善于带着问题去读,阅读之后有没有收获一无所知。

以上分析是从学生的个体出发,有没有实际意义还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而论,我们给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一要满足每个学生的自身的成长规律和学生生命成长的客观规律,对于从来没有学习计划的学生来说,一般学习计划不应太大,因为计划太高就没有成就感,应从小计划开始,对于从来就没有学习计划的学生来说应先有当天计划,先不要规定时间,最好是准备一本可以揣在口袋里的小本子,只需在本子上罗列一天需要完成的事情就可以,比如:

1,做好课前预习准备;

2,听完课后一定要整理;

3,英语一天完成五到十个单词;

4,课外活动,等诸如此类的事情先罗列好,一天不管这位学生做什么都可以,但是一天他罗列的事情必需在一天内完成。为什么不要规定时间,因为他从来都没有这种思维惯性,假如你一天规定他早上6:00起床,要是他一不小心睡到个6:20分起床那么一天的计划就全盘打乱。老师督促,家长监督,学生自觉,一般当天的计划比较容易让学生家长接受,只要持之以恒当天的计划一般都可以做到。一旦学生当天计划每天都可以做到,那么我们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在当天的学习计划的基础之上应制定一个周计划,学校里的课程一章一节一般都是以周为单元,那么在这一周里面学习能否将这一周里面的知识点形成系统的、科学的、合理的认识体系,形成良好的归纳总结的能力,切忌好高鹜无。周计划只是学生一周的积累,要在月计划里面得于体现.

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认识学习的认知规律,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学习,它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一点一滴的过程,欲速则不达,每一天进步一点点,永远以自己为参照物,不是叫他要与全班最好或者最差的比,而是自己,比如上个月是全班25名,那么这个月力求进步一二名,力求这个月全班24、或23名,当然如果进步越快越好。只要学生持之以恒,老师循循善诱,家长积极配合那么这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总计划里面他的学习一定会有一个长足的发展,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然而我们老师给不同的学生应制定不同相应的学习计划,因为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各不一样,我们要认识每个学生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也就是从整体认识个体、从普遍到特殊的过程。

每个人的普遍性就是每个人都有记忆的过程,有一句专业术语就是人有记忆曲线,居于每个人都有记忆曲线,我们老师一定要注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要劳逸结合,而且要善于文理交叉复习,因为在人的记忆过程当中,会有忘记的时候,总要经过反复记忆和忘记这样一个记忆的过程才能把知识和理论记牢,千万不要聚中某个很长的时间去熟悉某个知识点或熟悉某个章节的内容,否者就会步入思维混淆状态,也就是越熟悉的东西反而越容易陌生,这就好比某个字明明是这样写,你越看越不像,思维混淆,总是百思不得其解。所谓每个学生的特殊性就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征和禀性,每个人都有生物种,就拿每个人的记忆特点来说吧,有的学生善于在晚上记忆有的人可能是在早上而有的人也许是中午各不一样,所以在我们具体为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认识自己,看他最易记忆单词或者背书最适合那个时间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发学生的潜能。

二、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

我们讲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就是听课的方向是有道理的,最会听课的学生一堂课他只听十分钟,那么这个十分钟的效率从哪里得来,就是课前预习得来。有了课前预习听课就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分得清那个是重点,难点理得顺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走进课堂而不是心中无数,因为每个人一堂四十五分钟,不可能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聚中,可能有的思维紊乱、有的走神、开小差或者更多的是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进程,比如老师讲到某个重点的时候你还没有完全领会弄懂,你停留在这一重点上,老师不会因为你不懂而停止讲课,即使你化时间弄懂这一重点,那么后面的课你只能扑风捉影,你是检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课前预习实际上也是学生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因为知识点就像自行车的链条一样,是环环相扣互为前提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学习有法,学无定法”。学习是有规律的,而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预习则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 。 预习,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讲课前学生(在课外或课内)先行自学的一个阶段,是 “训练阅读最主要的阶段”。其最大的好处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尤其现在我们贯彻的二期课改精神中强调的是发展以学生为本,将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有机地结合,像这类的预习工作就培养了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学生运用已有的课内外知识和技能弄懂新课的内容和概念,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动机,为老师上课做好准备。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决不会没有困感,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 。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都有很高的价值。” 预习的作用由此可见 。

如果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也就可以说,“好的预习就是阅读教学成功的一半”。所以 我国语文教育界十分重视预习,早在明代就有人提出:“与初学讲书,教弟子先将该讲之处理会一遍,方与讲解。”叶圣陶先生也强调:“上课之前,学生要切实预习。”在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当然更应重视 预习。 三,没有课堂笔记 美国心理学家巴纳特(1981)以大学生为对象做了一个实验,研究了做笔记与不做笔记对听课学习的影响。 大学生们学习的材料为1800个词的介绍美国公路发展史的文章,以每分钟120个词的中等速度读给他们听。把大学生分成三组,每组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甲组为做摘要组,要求他们一边听课,一边摘出要点;乙组为看摘要组,他们在听课的同时,能看到已列好的要点,但自己不动手写;丙组为无摘要组,他们只是单纯听讲,既不动手写,也看不到有关的要点。学习之后,对所有学生进行回忆测验,检查对文章的记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听课的同时,自己动手写摘要组的学习成绩最好;在听课的同时看摘要,但自己不动手组的学习成绩次之;单纯听讲而不做笔记,学习成绩最差。

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教材上什么都有,上课只要听讲就行了,没必要记课堂笔记,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研究表明,对于同一时段学习材料,做笔记的学生比不做笔记的学生成绩提高二倍。这是为什么呢?做笔记的好处可以概括如下:

1、记笔记有助于指引并稳定学生的注意。要想在听课的同时记好笔记,必须要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内容上,光听不记则有可能使注意力分散到学习以外的其它方面。

2、记笔记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促进了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

3、记笔记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记忆。如果不记笔记,复习时只好从头到尾去读教材,这样既花时间,又难得要领,效果不佳。如果在听课的同时记下讲课的纲要、重点和疑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记下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对照笔记进行复习时,既有系统、有条理,又觉得亲切熟悉,因而复习起来,事半功倍。

5、记笔记有助于积累资料,扩充新知。笔记可以记下书本上没有的,而老师在课堂讲授的一些新知识、新观点。不断积累,便获得许多新知识。

三、怎样才能记好课堂笔记呢?

1、做好记笔记的准备工作。笔记本是必不可少的。最好给每一门课程准备一个单独的笔记本,不要在一个本里同时记几门课的笔记,这样会很混乱。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的笔,以便通过颜色突出重点,区分不同的内容。

2、每页笔记的右侧划一竖线,留出1/3或1/4的空白,用于课后拾遗补缺,或写上自己的心得体会。左侧的大半页纸用于做课堂笔记。

3、笔记方式多种多样。学生在课堂上常用的笔记方式有要点笔记、提纲笔记及图表笔记等。要点笔记:不是将教师讲的每句话都记录下来,而是抓住知识要点,如重要的概念、论点、论据、结论、公式、定理、定律,对老师所讲的内容用关键词语加以概括。提纲笔记:这种笔记以教师的课堂板书为基础,首先记下主讲章节的大小标题,并用大小写数字按授课内容的顺序分出不同的层次,在每一层次中记下要点和有关细节。条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图表笔记:利用一些简单的图形和箭头连线,把教学的主要内容绘成关系图,或者列表加以说明。图表比单纯的文字更加形象和概括。

4、提高书写速度。书写速度太慢,势师讲的每句话都记录下来,而是抓住知识要点,如重要的概念、论点、论据、结论、公式、定理、定律,对老师所讲的内容用关键词语加以概括。提纲笔记:这种笔记以教师的课堂板书为基础,首先记下主讲章节的大小标题,并用大小写数字按授课内容的顺序分出不同的层次,在每一层次中记下要点和有关细节。条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图表笔记:利用一些简单的图形和箭头连线,把教学的主要内容绘成关系图,或者列表加以说明。图表比单纯的文字更加形象和概括。

5.提高书写速度。书写速度太慢,势求助于同学或老师,把遗漏的笔记尽快补上。

6.课后要及时检查笔记。下课后,从头至尾阅读一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将遗漏之处补全,将错别字纠正,将过于潦草的字写清楚。同时将自己对讲课内的理解,将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右侧的空白处。这样,使笔记变得更加完整、充实、完善。

四.整理笔记的要点是:

1.将听课时漏记或记得不完整的部分补记上.

2.将笔记中记得不准确或不够清晰、没有条理的地方加以修正;

3.将参考书中有启发的内容补充进去;

4.写上经过复习思考后的体会、收 获或小结.

五,经常向他人请教学习方法吗?

偶尔现在我们中学生不愿意经常向他人请教、探讨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个人以为是传统家庭教育有关,我们中国家长太爱孩子但更爱的是面子,长期以来我们许多家长都是以一种功利的眼审视我们的学生。应试教育和不良的家庭教育使的原本美丽的教育远离生命、远离大自然、远离生命的客观延续。据统计中国有6000万家长都说自己的家庭教育有问题,都不是成功的,许多家长不理解,为什么我们每个孩子在没有上学的时候他们的眼神是那么的有神、充满智慧、惹人喜爱,自从上了学校以后自己的孩子就完全变了,好象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似的,脾气不是怪戾就是叛逆,耍小聪明欺骗说谎,这不能全怪我们孩子,如果我们用一种比较理性的眼光来看待这一普遍问题,我们不难发现,这是我们家长长期以一种功利的眼光有问题。孩子一上学,对孩子要求就特别高,要么你就是人上人,要么你就是人下人,一定要考全班第一,要么是胜则为王,败者为寇,低人一等抬不起头来。导致现在有许多学生学习成绩好,他并不是爱学习而是恨学习,他是在老师和家长的逼迫下学习成绩才好,一好就有了一种资本,欺负贫下农民的资本,自己好象翻身奴隶把歌唱,为什 么学习成绩倒数第一最知心的朋友是倒数第二呢?他们也在相互依靠,找到一种本是同根生,都是受苦人的感觉。往往学习成绩相差无几的同学问问题,被问的学生总要在心底滴咕:“万一我教会了你考试要是超过我,他不是在我之上吗”?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快乐,并把快乐与他人一起分享,强调的是和谐,树高大不为王,小草矮小不为冠,自然界正是有这一高一矮,才组成如此和谐的生命发展状态,朝上看无限光明,朝下看吸取精华,世界教育革命家戈登就说过这样一句极富哲理的一句话:“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与人和、与己和、与天地万物和。”我想这正是我们家长及需思考并应引起重视的学生话题。快乐的学生必定是幸福的人,一个与幸福有约的人必定以成功有缘! 学习情况调查: 与小学或初中时的学习成绩相比,现在的学习情况: 下降 小学课程较为浮浅,比较感性化,所以只要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学习成绩就会很优秀,不会由老师手把手的教会你,因此小学的时候只要学会就可以;到了初中以后随着课程量的不断增加,不论是知识内容量上还是知识点广度上都有所延伸和拓展,老师对于知识点梳理和总结性的论诉比较多,因此如果学生还是学小学时的方法去学习初中的内容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到了实践以后不仅要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也就是说要逐步从被动学习状态过渡到自动学习状态,要慢慢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由其是高中,是完全主动学习状态,到了高中以后学生的自学时间一般比老师授课的时间要多得多。许多家长和学生不懂的中学后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孩子读中学后成绩下降,家长总责备孩子“不认真”、不刻苦、太不懂事”。可这样有用吗?它只能是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在小学的时候,学生只要认真听课,完成作业,很容易得100分。但在中学就有“老师没有讲过,所以不会做的现象”,考试也就只有80分,高中时甚至只有60分。仅有认真听讲是不够的,关键是要“会学”,也就是学习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比如说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回家后要先复习,再做作业,最后预习一下明天要学习的内容,听课的时候要做好课堂笔记,整理笔记,建立自己的错题本,把握好基础和疑难分两不误,长此以往,就掌握了学习的过程和节奏。综上所述:小学是被动式学习,灌输的是“学会”,只要做到“跟着跑”就行了,请注意:中学时有了一个重大的改变。中学时要掌握主动式学习,培养的是“会学”。要想学得轻松得高分,就必需全程贯彻“跟着跑、自己找”。

关于学习方法上的讲解,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认识和实践过程.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长期的实践过程当中不断的完善、进步、超越,才能总结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讲解。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提出宝贵意思,一起进步,共同把我们的事业做好以优质的服务来奉劝自己,以卓越的思想来武装自己,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谢谢大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21
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
《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是《哈佛女孩刘亦婷-素质培养纪实》的姊妹篇,也是一本分享育儿心得和成长体验的家庭教育专著。作者是刘亦婷的父母张欣武和刘卫华。本书2004年3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当年入选中国书协评出的“2004年全国优秀畅销书”。至2006年春,本书已加印了近20次,达48万册。

内容简介:刘亦婷在书中讲述了多姿多彩的哈佛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刘亦婷父母则深入细致地介绍了在《哈佛女孩刘亦婷》里“点到为止”的具体方法,如:优秀素质体系怎样从无到有?怎样培养创造力?怎样掌握各科学习方法、记忆方法及考试方法以增强学习能力?怎样有效地辅导孩子学习?如何实行强身健脑的生活方式?如何把握家庭性教育的方法与时机?怎样检查婴幼儿的心智发育进度等……详细回答了各界读者关心和咨询的与素质教育相关的各类问题。内容与《哈佛女孩刘亦婷》各有侧重,互为补充。

“本书的传奇色彩稍逊于《哈佛女孩刘亦婷》,但理论性、实用性和操作性都更胜一筹。书中归纳的‘0—18岁整体素质培养法’,有不少独创的思路和方法。《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很像一本家庭教育和个人成长工具书,对家长、孩子而言,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引自《他们影响了一亿家庭——当代中国十大家教主张》北京出版社2005年出版

专家评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处处长陈如平说:该书给他留下了三个深刻印象:

“一、透过刘亦婷在哈佛校园的方方面面,比较直观地剖析了美国一流大学对本科学生的素质培养目标和方法。

二、以刘亦婷的素质培养为例,勾画出了一个‘完整的人’的架构。这个架构和一流大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目标方向是一致的。书中归纳的基本素质的十个方面,非常现实,也非常符合现代心理学家的认识。通过介绍培养各种素质的活动和方法,包括各科学习方法、记忆方法、考试方法、强身健脑的生活方式、家庭性教育的方法和时机等等,具体展现了一个‘完整的人’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三、书中介绍的是有鲜明个性和强烈创造色彩的教育方法。家长看了以后,会有启发作用。书写得非常不错,不仅有大量的教育实践,还通过材料(指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引用,证明了方法的科学性。”(引自《他们影响了一亿家庭——当代中国十大家教主张》北京出版社2005年出版

附录-作者答疑

问:在你们的书中,你们认为最能体现你们教育理念的是那一句话呢?

刘卫华:从0岁开始,全面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素质,让孩子成长为素质优秀,人格健全,有能力创建幸福生活的人。

问:你们成功地培养了女儿,但成功教子的家庭不少,是基于什么样的想法你们要把自己的教育观念推广出去呢?

张欣武:我们写书的动机,是盼望中国人一代更比一代强。古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嘛。由于知识结构和个人兴趣的原因,我们对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发展始终很关心。这促使我们把培养孩子当做业余科研项目来做。我们也看到,“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民族传统对有些人已经既不时尚也不流行了,以至于猜测我们写书原因时,他们总是习惯于从“名利”二字去找动机。其实,在《哈佛女孩刘亦婷》打开素质教育类图书的市场空间之前,我们并没有料到它会这么畅销,那时写这种书还得准备自费出版呢。

刘卫华:除了报国之心,还有一种感恩之情也在驱使我们用写书的方式来回报社会。看过书的人都知道,刘亦婷的成长过程一直得益东西方教育思想的精华,我们对那些介绍科研成果及教育经验的书和作者,始终心怀感激,非常希望能效仿他们,为别的年轻父母提供帮助。《早期教育和天才》的作者木村久一说:“哪怕只有一个孩子因为拙著而受益,也是我最大的满足。”我们对此也深有同感。

问:你们的两本书先后推出后,在受到一些读者欢迎的同时,总会有不同的声音在提出各种疑问或反对的意见,你们是否对众多读者的反馈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张欣武: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以此来评价一本书,就需要看它在大多数读者中产生的效果,这就必须掌握大量的读者反馈信息,并进行定量分析,才会得出可靠结论。鉴于不少人对《哈佛女孩刘亦婷》和《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两书对读者的影响十分关注,我们特地对四年来收到的约8000封邮件做了定量分析。我们把这些邮件分为五类,经统计分析,得出了如下结果:

第一类来信约占总数的37%,来自收获较大的读者,内容主要是告知读后收获、表达喜悦和谢意。这些读者通过借鉴书中的教育规律和方法,有的改变了教育观念,认清了提高素质的方向;有的由于成功而增强了信心,变得积极上进;有的学到了各种方法,提高了学业实力或教育水平;有的树立了理想,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有的学会了反省自律,改掉了各种不良习惯……收获虽各不相同,但都是从各自的实际需要出发。

第二类来信读者约35%,他们读后收获有大有小,也各自面临不同问题,为此在表达谢意的同时,也都咨询问题、寻求帮助,其内容涉及甚广,如:改进学习方法、为人处世之道、如何增强毅力或提高情商、代沟问题、文理分科决策方法、心理烦恼疏导、成长环境选择、留学问题、等等,绝大多数都是从自身现实出发。

第三类来信约为9%,特点是简短和真诚,大都是对两位作者表达感谢,此外还有表达关心、亲近、赞赏、祝福,甚至要与我们分享生日快乐,内容感人。

感谢意味着有收获,赞赏意味着认同,关心、亲近和祝福意味着支持,我们认为,这部分读者大都是较有收获的,受到的影响是有利于成长的。

第四类来信约为2%,主要内容为事务性,大都与举办素质教育类活动有关,来信者大都以教育为专业,或对教育有较高素养。

我们一方面为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对素质教育的热情而衷心高兴,另一方面也一直坚持这样的原则:只参加不收取任何报酬的义务讲演和义务交流,谢绝赢利性的交流活动,尽可能让青少年及家长得到实在的好处。

在这些讲演交流活动中,几乎每次都有读者当面告诉我们:他们用书中的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面对读后得益的孩子们,倾听他们的一次次述说,这是对我们辛勤工作的极好回报。

第五类来信约为17%,大都属于读后的借鉴过程不顺利,主要内容是倾诉成长中的烦恼、告知面临的难题和困境、请教提高素质的办法,寻求帮助等等,其问题往往较多,或是久而复杂,例如:有些家庭存在强迫孩子学习、急于求成、忽视孩子心理特点和承受力、对逆反期子女教育不当等问题、有些青少年对学习困难、早恋与性、升学遇挫、不利的人际关系、非智力因素培养等问题解决不当,其中往往有需要保护的隐私问题。他们读后借鉴的效果不理想,主要原由是存在不当的教育方式和观念、问题难度较大、或借鉴书中方法不求甚解导致疏漏,等等。

我国心理学家调查曾发现:约2/3的家庭教育方法存在问题,从这类读者的困难中,也常可看到教育观念和方法不当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总的说来,这两本书的读者回馈给我们的信息可以总结为:1,大多数读者读这两本书均有不同程度的收获,1/3以上的读者有较大收获。2,收获大小不是一刀切,而与读者各自的素养和借鉴能力有较大关联。3,绝大多数读者关注的焦点,是如何解决自身特定的问题,而不是盲目照搬刘亦婷的成长过程。4,少数读者读后借鉴的效果不理想,说明素质教育之路仍任重道远

问:有的家长认为你们的家庭素质教育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你们本身就是高级知识分子,能够接触更多的信息和资源,而他们却没有这样的背景,也就意味着他们做不到像你们说的那样,对此你们是怎样看待的?

刘卫华:刘亦婷小的时候,妈妈、姥姥和舅舅的文化程度都不高啊,好在我们家的人都爱读书,认准了道理就认真实行。说到那会儿的信息和资源,恐怕连现在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呢!这方面我们只能尽力而为,做不到尽善尽美。因为人类对自身的认识还很有限,我们也不可能读到所有该读的书。但想到德国牧师卡尔·威特尝试进行早期教育的时候,达尔文的进化论都还没问世,老卡尔连“猴子变人”的常识都不具备,不也把孩子培养得那么出色吗?在科学常识方面,现在的小学生都比他强呢!其实,0-6岁的早期教育是文盲都可以做的事,只要大人喜欢跟孩子说说笑笑,愿意把生活常识教给孩子,也是很好的早期教育。顺便说一下,由于我们在《哈佛女孩刘亦婷》里转述了《早期教育和天才》里介绍的德文书《卡尔·威特的教育》,随后便不断有人伪造此书的中文假译著。还有人以假译著为靶子来批判真卡尔·威特的教育思想,让人哭笑不得。希望对《卡尔·威特的教育》感兴趣的读者,直接参阅河北省人民出版的《早期教育和天才》,以免上当。

问:现在有不少学者、家长提出了一个“刘亦婷模式”,并且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你们是如何看待的?

张欣武:是有一些人在使用“刘亦婷模式”的说法,遗憾的是,他们大都是信口说说而已,并非认真研究的结论。所以没有一种能涵盖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少使用这个说法的人或者没看过我们的书,或者用书中根本没有的内容来歪曲我们。为了改变这种被人随意歪曲的局面,我们在第二本书里专门介绍了我们的教育模式:“亲情互动+理性导航 = 顺利施教+健康成长”。

刘卫华:所谓“亲情互动”,指的是父母和孩子互敬互爱,彼此都尽量做让对方高兴、受益的事。比如说,父母疼爱孩子,重视孩子的心理感受,讲究教育方法;孩子依恋父母,重视亲人的期望,努力好学上进。——这才是真实的“刘亦婷模式”。可以说,《哈佛女孩刘亦婷》描绘的就是“亲情互动+理性导航=顺利施教+健康成长”的具体过程。希望我们的教育模式对你们这本书的读者有所帮助。

问:你们是否在刚开始培养刘亦婷的时候,就一直坚信你们的素质教育一定会取得成功?

张欣武:其实我们很少考虑我们的教育会不会取得成功,而是一直坚信:人的成长规律对绝大多数人都有效,在正常情况下对刘亦婷也应该有效,只要我们按成长规律培养孩子,刘亦婷的发展就差不了。

为了自觉地按成长规律培养孩子,我们认真读了很多书,努力汲取东西方教育思想的精华,在深入研读过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的先进理论,并分析了不少成功案例之后,教育孩子的能力大大提高,走弯路的可能性则大大降低了。

刘卫华:刚开始对刘亦婷进行早期教育的时候,探索实验的感觉很强,但很快就见到了早期教育的效果,自然是信心大增。亦婷上学之后,爸爸担纲的后继教育也效果显著,刘亦婷一直处于品学兼优的状态,经常捷报频传,而且越来越自觉,发展后劲十足,我们对研究和利用人的成长规律也更感兴趣了。我们的两本书都是在通过刘亦婷的个案介绍我们所看重的人的成长规律。正是这一点吸引了很多父母和学生反复研读《哈佛女孩刘亦婷》和《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纪实》。

问:一个孩子的成功是由家庭、学校、社会合力作用完成的,你们是如何协调好这些关系的?

张欣武:我们珍惜身边能挖掘的所有教育资源,无论它蕴藏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我们一贯重视激励孩子努力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凭实力公平竞争上好学校的宝贵机会。我们也尽量为刘亦婷选择有利于她顺利成长的好幼儿园、好学校。因为好学校和好老师能引导孩子提高学习效率,让孩子少做无用功,这样才能腾出时间发展学习之外的能力。我们一贯积极回应校方对家长的要求,定期和老师交流孩子的情况,力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互动互补,一直被校方认为是“好家长”。同时,我们也很注意避免“功能重叠”,当亦婷能把学习问题都解决在学校里以后,家里就不再搞学习辅导。另外,我们非常重视把社会当做孩子的大课堂,有意让刘亦婷走出家门校门,观察与思考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刘亦婷三次参演过电视剧,每次都有不同收获,这些经历对刘亦婷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很有帮助。

问:有不少人怀疑,刘亦婷成功的每一步都是父母精心设计好了的,这样长大的孩子会不会缺乏主动性?你们会不会活得太累?

刘卫华:坦率地说,这个问题其实不能成立。因为我们的设计就是让刘亦婷事事主动,早早学会自我管理,早日进入自主发展的良性循环。这样的好处是,孩子自觉朝着成功的方向走,越大父母越省心。

张欣武:事实上,积极进取是刘亦婷的基本性格特征,她的主动性和自理能力从小就远高于一般孩子,进初中后,学习和生活管理都逐步实现了自主化。到了高中,我们更是把很多大事的拍板权都移交给了她,包括选择未来的专业方向、是否留学、是否申请哈佛这些大事,我们自己则早就退居“参谋加后勤”的位置了。我们很清楚刘亦婷的自立能力有多强,才会对她这么放心。对刘亦婷来说,既然大事小事能按自己的心愿去选择、去实施,而且不断见到预期的成效,让人心情舒畅,哪里还会觉得活得太累!后来美国《亚洲新闻周刊》记者夏奥斯特·夏雷在采访我们时,问到我们跟远在国外的女儿的联系状况,不由感慨地说:“你们比美国家长对孩子还放手!”

问:你们作为父母的应该最了解自己的女儿了,现在她成功了,她快乐吗?她会不会背着这种成功的包袱去面对以后的人生呢?也就是说她前期成功的轰动效应对她是否会有负面影响?

刘卫华:刘亦婷可不认为她已经成功了。她认为自己现在如此出名是因为父母的家教书写得好,并不是她本人取得了多大的成就。她有这样清醒的认识,可见出名对她的心理没什么负面影响,更不会背上“成功的包袱”。不过,求学成功和求职成功都是让人非常快乐的事,刘亦婷自然也不例外,何况她从小就是个喜欢和父母分享快乐的女孩。但她的注意力很快就转到新环境带来的新挑战上去了,她的快乐多半都和赢得新挑战有关。

张欣武:刘亦婷的这种心态还要感谢中华民族“胜不骄败不馁”的优秀传统,它使刘亦婷从9岁起,就习惯于“把已有的成绩全都归O”,不久以后,又懂得了“小器易盈”的道理,既然爱自满的人难有大长进,她就更不愿意做那种糊涂虫了。经过不断自我强化,“胜不骄败不馁”早已成为刘亦婷突出的个性特点,毫不勉强,更无虚饰。此外,哈佛取得重大成就的人很多,这让亦婷每天都能看到自己还远没有成功,更难产生“已经成功”的错觉。我们细心观察她进哈佛后的表现,看到的始终是心态平和淡静,忙并快乐着。

问:父母都渴望子女优秀、成功,你们培养女儿的经验对很多家长也有很大借鉴意义,这就是我们写本书的初衷,但是孩子的天资不同,获得成功的程度和领域也就不同,总有不可能像你们女儿那样成功的孩子,对于他们的父母你们有什么建议呢?

张欣武:先从强化孩子的“内驱力”入手,着重培养孩子的求知欲、探索精神、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积极进取的价值观,既促使孩子及早立志,也尽力提供符合孩子潜能特点的成长条件,这样对孩子个性化成长就很有利,潜能开发效果也会比原来好。至于最终能达到什么水平的成功,还跟各人的机遇有关,所以家长和孩子对奋斗的结果不妨豁达一点,

刘卫华:用不着过分强求。只要尽力而为了,就可以问心无愧——这也是我们和刘亦婷对自己的要求
第2个回答  2010-05-21
我 这次的成绩 不是很好 现在 要积极努力改正 错误 好好学习 争取 下次 考 个好成绩
第3个回答  2021-03-18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