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说话为何经常四声念三声?

如题所述

质(zhì):我们经常听到质量、优质这些词语,但是老百姓似乎普遍都读成了三声。阜(fù):在北京听到最多的是阜成门、阜石路等这些地名,他们大都念成阜(fǔ)成门,记得以前有的公交报站也不标准,不过现在听着是正确的了。室(shì):教室、地下室、办公室中的“室”都应读成四声,不过我日常生活中这两个音来回调着用,总是看人家念成三声,有时候自己想读四声却开不了口。较(jiào):应该是比较(jiào),而不是比较(jiǎo)。档(dànɡ):档案、档期都是四声。血(xuè):当然这个字是多音字,既读(xuè),也读(xiě)。鲜血、血流成河、血压都读四声,血淋淋等读三声。这个字的两种读音如果音都不同,就没在这里提的必要了。关键是这个字特殊就特殊在百姓既不读四声,也不读(xiě),而是读成(xuě),可是根本没有(xuě)这个音。流血该怎么读?两种读法:一是(liú xuè),二是流血(liú xiě),口语经常用后者。而在北京包括其他省市的人都习惯读成(liú xuě),这就大错而特错了。附(fù)、腹(fù):附近、腹内都不能读成三声。悼(dào):悼念、追悼会都是四声,(dào niàn)、(zhuī dào huì)。诲(huì):这个字最容易出错了,我们经常听到谆谆教诲(zhūn zhūn jiào huǐ),实际上都读错了,应该是(zhūn zhūn jiào huì)、诲人不倦(huì rén bú juàn),读成毁人不倦就闹大笑话了。混(hùn):混乱的正确读音是(hùn luàn)。会(huì):这个字有点牵强,我们经常说你等我一会儿,好多人读成(yí huǐ ér),应该是(yí huì ér)。(补充内容的来源:错字系列一:北京人口语里四声读三声的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7

作为学过三年播音的我,虽说在之后没有从事这一门,但也还是给我遗留下来的专业病啊。每次出行听到五花八门的方言,都能很快的辨别出来方言的区域。曾经叫我播音发声的一个老师,带我们领略过各地方言的差异特点。

北京方言历史悠久,影响巨大,普通话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其实,真正北京话的历史并不长,只有400年左右。中国国土广阔,各地均有方言,为交流、行政、管理等需要,四千年前夏代便产生了“雅言”。不同时代的“雅言”均不一样,特别是晋代、宋代两次衣冠南渡,变化尤多,但原则上都以中原伊洛地区方言为标准,比如金代的北京人,就以洛阳读书音为正音。

1902年,张之洞、张百熙上疏提倡全国使用统一语言,1909年清政府资政院开会,议员江谦正式提出把“官话”正名为“国语”。民国时,教育界提出以北京音为国语标准音,但未获批准。解放后,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最终确定了北京话的地位。

说一下我们经常听到的北京人口语里四声读三声的字  。

质(zhì):我们经常听到质量、优质这些词语,但是老百姓似乎普遍都读成了三声。
阜(fù):在北京听到最多的是阜成门、阜石路等这些地名,他们大都念成阜(fǔ)成门,记得以前有的公交报站也不标准,不过现在听着是正确的了。
室(shì):教室、地下室、办公室中的“室”都应读成四声,不过我日常生活中这两个音来回调着用,总是看人家念成三声,有时候自己想读四声却开不了口。
较(jiào):应该是比较(jiào),而不是比较(jiǎo)。
档(dànɡ):档案、档期都是四声。

第2个回答  2018-04-29
这是北京话特色啊,现在小孩儿都不这么念了,因为学校老师不让,说考试扣分,北京话被普化的不是一般严重
第3个回答  2018-02-08
普遍文化层次低,造成的,如果他知道室读四声,还故意说三声吗?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