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认识佛教的朋友

学习,可以吗?

可以。

(1)理论方面:本人认为应先了解印度佛教史(基本佛史)、南传佛教史、中国佛教史(含日本、台湾)、藏传佛教史(南传、汉传、藏传三系)(以上4本佛史不用太厚的书,100-200多页的书已足够;如《印度的佛教》水野弘元,是本人认为清楚又讲出重点的印度佛教史书籍,有些太厚的书反而推砌数据没重点)、佛教概要、异部宗轮论(南传:论事。可知佛经与部派关系)、南北传佛教差异(如明法比丘「原始佛教与后期佛教的差别」)、基本佛典书籍(杂阿含经等;佛经当然是读越多越清楚不同论点,但100-200卷经论已足够),最好多知道不同论点,讨论以决疑而得正见。
建议基本佛典书籍:杂阿含经、中长增阿含经选(南传:四部尼柯耶)、法句、经集(北传:义足经)、佛遗教经、八大人觉经、四十二章经、十善业道经、异部宗轮论(南传:论事)、清净道论、罗睺罗化普乐《佛陀的启示》、顾法严译《原始佛典选译》、杰克康菲尔德《当代南传佛教大师》、南传内观禅修书籍(阿姜念《身念住内观法》孙伦《禅修者与内观》、马哈西《实用内观练习》阿姜查《正确的修行》隆波田《自觉手册》、阿姜达磨多罗《内观禅修手册》帕奥《观呼吸与观世界》毗玛拉兰希《定慧禅修法》)」。
(2)实践方面:阿含经中,佛陀遇到优婆塞先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进一部再说「蕴处界、缔、道品」。
修行也当先布施、持戒、忍辱,先行人天善法。如要进一部,再从四预流支(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定资粮(戒律仪、六根之防护、于食知量、初夜后夜精进修行、正知而住)→四念处→七觉支→断五盖→→正定(心清净--初、二、三、四禅)→见清净(名色分别智,初阶智慧)→疑盖(度疑)清净(缘摄受智,第二阶智慧)→道非道智见清净(思惟智,第三阶智慧)→道迹智见(行道)清净(生灭随观智至种姓智,第四阶智慧)→道迹断智(知见)清净(道智、果智、省察智,第五阶智慧、解脱)。

佛经部分,某些人只相信杂阿含经(相应部尼柯耶)五阴、六入、杂因、道品4诵是原始佛典,某些人相信杂、中、长、增阿含经(四部尼柯耶)是原始佛典,某些人相信南传经、论皆是佛典,某些人相信不论南北传皆是佛典。

本人由异部论、论事,详究上座部、大众部不同论点,认为[原始上座部]严守佛说,[原始大众部]将佛教神话,部派分裂后,说一切有部又显现与上座部不同说法,反而有些上座部观点与大众部一致。有人说「分别说系是立足于上座部却颇同情并吸收大众部的一部分进步思想而成」,本人却认同印顺观点,「观念不一定每派分支都与本派一样,且观念是互相渗透、激荡的,不能说某些观点分别说部同于大众部,就说是同情大众部。」只是比较上来说,最接近佛说者是上座部,其次说一切有部,其次正量部,其次大众部,再者是北传大乘。

原本部派分裂由十事、大天五事引起,明显是严守戒律僧侣与开放性僧侣观念不同造成,后代竟有依《五分律》及《大唐西域记》等,说第一次结集另有富楼那等「窟外结集」,想将大众部合理化成「窟外结集」的说法(另种说法,窟内结集由阿难诵经,优婆离诵律,富楼那诵论。窟外结集或大众部结集,以婆师婆为上首,结集经、律、论、杂、咒禁五藏)。更好笑的是,西藏布顿佛教史竟说,大众部系承大迦叶,上座部系承迦旃延,反将严守诫律的迦叶说成开放性僧侣的始祖。

本人认为如果要知道「原始」「佛所说」,那么不只杂阿含前4诵要看,南北传四阿含经(四部尼柯耶)中共同部分也需注意。释迦必有与众多弟子共论法义的情景(在中长阿含里),舍去中长阿含,也少了「中阿含念处经、长阿含游行经(南传涅盘经)」等重要数据,法句、经集、佛遗教经、八大人觉经、四十二章经,也有许多是最原始的「佛说」(依学者考究),只要剔除掉南北传不同部派的说法即可。要知南北传共同部分,需比对其数据,且须找到原始版本,如四十二章经有不同版,需除去后来所加入大乘论述的部份。

本人早在十多年前即读过北传千卷以上佛经律论,又喜欢看诘难论辩、正反意见的文章,现在多看南传数据,觉得佛教经论那么多,又有外文、古文障碍,南北传不同论述,初学者不知怎么去看,但不看又不知法义,且觉得如果只读经而略去论,恐怕修行会无下手处,因此,建议杂阿含(相应部尼柯耶)多看,上述中长阿含、法句等原始佛说资料看选本(如圆明、文殊版、佛光山版、庄春江版、欧阳竟无藏要版),且可看清净道论。

本人认为原始佛说,杂阿含约90%,中阿含约80%,长阿含约70%,增阿含约55%,法句经集约60%,佛遗教经、八大人觉经、四十二章经约50%,南传律不计,南传小部、论、北传经律论皆不足50%,但南传论是依四部尼柯耶而作,仍比北传经律论要接近佛说。

其它经典(南传小部、七论、北传大乘经、论),可不看,也可只取其重要者(如本人注重瑜伽师地论卷21-34本地分声闻地之毗钵舍那、卷77【即解深密经卷3】、小止观具缘第一至善发第七【去除觉魔第八至证果第十】),这需有人指导或互相讨论才能得法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19
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

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
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
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贝旺旭仁波切 为师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江央确吉宁玛仁波切
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 !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净土宗念佛法门)

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回光一瞥,了了常知,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念:
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5-19
认识朋友很好,但学习佛法还是靠自己参悟,别人给你的也只是建议和个人见解,大家都是凡夫,所以见解只能参考,不能作为学习的标准。要学习还是直接学佛经比较好。
另外,小心一些打着佛教名义的别有用心之人。
第3个回答  2010-05-21
佛教里也是蛇龙混杂,所以不要随意就相信一个自称是学佛的人。记住,要结交善友,远离恶人。

所谓的善友大概有一些特征:真正的善良,持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乱搞男女关系、不说假话、不饮酒),精通佛法法义,乐于无私的助人,总之,他已经超越世间普通的好人的标准。

所谓恶人也有一些特征:自私,贪求名利,自吹自擂,说什么自己是佛菩萨,有神通,断了见或,断了思惑,证得圣果。还有或者明示或者暗示要你拿钱供养他,总之,花言巧语来引诱你的都要提防。

总之,并不是自称为佛教徒的人,他就一定是真正的佛教徒,要提防社会上有一些打着佛教名义招摇撞骗的无耻之徒。

交友要慎重,不要被某些人的花言巧语,伪装的善良所骗,切记切记。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第4个回答  2010-05-19
建议多看佛说原经和古德祖师论著,深解佛法义趣,建立正知正见,明白深信因果道理,并选一适合自己根性的法门,依之专修行持,长期熏修,一生必有成就。

佛法十万八千法门,当然都是佛说过的法门,都是走向菩提道的道路,其修法都是圆满成佛的法门。依之修行都能成佛。

现代法师、居士大德,其所提倡的某些修法,虽然都是佛法,或其见地有偏,或许行持精进,未必当生都能成就,未必当生都能了生死、断轮回、出三界。所以提倡依据佛说原经和古德祖师论著而解悟修行,最为保险,不走偏路,不走弯路。

论其修行简单容易,而能当生了生死、断轮回、出三界的法门,只有一个。自己慢慢去搜索去查找去学习吧。相信你能很快明白修行的道理和选定适合自己修行的法门。

祝六时吉祥!南无阿弥陀佛!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