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庆帝为何一边放梅执礼,一边截杀他?

如题所述

《庆余年》是一部好剧,除了主角演技在线,各大配角都是老戏骨,而且配角演戏也十分注意分寸,丝毫没有抢主演的戏,你就说王启年吧,他的演技可谓炉火纯青,可他在范闲面前很是收敛,能够做到这种地步,其实很考验演技功底!

好了,咱重点说的不是王启年,而是陈道明演的庆帝,庆帝出场的次数并不多,但每次出场都能让人印象深刻,最近更新的剧集中,庆帝和梅执礼有一场戏,就让人看得很过瘾!

因为梅执礼受太子的命,审问范闲打郭保坤一事,还准备给范闲定下死罪,最后是庆帝下了圣旨,才让范闲安全无事,审案不是关键,庆帝作为“背后之人”,其实是想看一下归顺太子的人有哪些!

恰好梅执礼中招了,他以为陛下会念及他年纪大,位高权重,可事实是,天下皇帝皆容不得臣子对自己不忠,何况庆帝连自己的爱人都敢杀,何况区区一个臣子!

庆帝和梅执礼的这场对戏足足有十分钟左右,庆帝的一言一行充满着威严,梅执礼吓得腿在发软,当时,庆帝赐给梅执礼一碗酒,梅执礼不敢喝,以为那是一杯毒酒,可最后在庆帝的要求下,他喝了,确认不是毒酒后,他似乎已经安心!

按照庆帝的说法,梅执礼告老还乡,庆帝还让他早点出发,可以确保他在路上的安全,当时小编也以为庆帝有仁慈之心,可随后,他便命令身旁的太监,让人伪装成马匪,将他劫杀!

好狠的心啊,坐着就能杀人,果然威风,可说好的要放梅执礼生路,为何还是将他暗杀?小编觉得有两大原因!

首先,梅执礼自己心虚了,庆帝也是一国之主,他能在皇宫之内听闻天下事,也是别人打探来的消息,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所以庆帝在杀人之前,会让他们进宫与自己见面!

之前和庆帝见面的几个人,都只是小小惩罚一下,可梅执礼犯了大忌,陛下给他酒,他不敢喝,而且整个人都战战兢兢的,所谓承认自己做错事了,心里才害怕,如果心里坦荡荡,区区一杯酒又算得了啥!

其次,梅执礼可能出门太早,在梅执礼走之前,庆帝说了一句话,让他晚些出门,梅执礼当时听了,可犯了大错肯定第一时间想到逃亡,如果梅执礼不在那一天出门,或者晚一点,他可能就不会死。

总之,从这一段看来,庆帝才是全剧的厉害角色,虽然范闲来自现代,极度聪明,但也不过是庆帝手下的一枚棋子而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6

自古帝王的威严就不容挑战,京都府尹梅执礼拿着庆帝的俸禄,却对太子和二皇子等人阿谀奉承,两边都不得罪,也都不落空。帝王多无情,且最是嫉恨朝中要臣与皇家子弟勾结,有这样的结果也是情理之中的吧。

其实大家有没有发现,庆帝已经让京都府尹梅执礼告老还乡了,为什么还要杀他呢?因为范闲恶意殴打郭宝坤,致郭宝坤成重伤,之后郭宝坤更是一纸诉状将范闲告上了京都府,既有状纸,范闲必定到场受审,一开场京都府尹梅执礼还算正常,先是询问了案件的来龙去脉又传了身为人证的靖王殿下和花魁司理理两人,弄清楚之后便判定范闲无罪,可就在这时太子赶到并制止其释放范闲。

太子的到来让梅执礼惶恐不安,直接对司理理动了大刑,后二皇子又赶来现场一句“司理理只是人证并非人犯,竟三番五次上刑”,太子听后便示意停止动刑,之后又揭发滕梓荆假死事件,令范闲有口无处诉说,还做了范闲的贴身侍卫,本以为范闲这次难逃在劫,没想到半路杀出个侯公公,宣布皇帝陛下的旨意,释放范闲,让皇室子弟各回各家,就这样这场闹剧落下帷幕。之后,梅执礼也是跟随侯公公前往皇宫,梅执礼其实也是个聪明人,刚入偏殿就明白了自己这次怕是凶多吉少,神情忐忑地来到庆帝面前。

庆帝先是打破平静,说这次不论君臣只谈交情让梅执礼放松,后来又讲到了以前庆帝刚刚登基时,是庆帝力排众议将梅执礼推上了京都府尹的位子,当年的梅执礼对庆帝可谓是忠心耿耿,接着又问梅执礼是否觉得他这个皇帝大限将至,如果是这样投靠东宫也是来得及的,做个三朝元老也算是一段佳话。其实这句话就已经表明了庆帝看出了梅执礼已经不再忠心了,之后又讲到了滕梓荆事件,庆帝说:如果是朕听信了谗言,朕该给你赔不是。

庆帝表面看似是非常的平静,但其实却是不怒自威了,梅执礼也起身跪到了地上,并恳求陛下能够放过自己的家人。但庆帝一改霸气,笑着批准梅执礼告老还乡,并且嘱咐他明早不用早起了,保他荣归故里。在梅执礼走后庆帝告知监察院官员命一拨人扮成马匪截杀吧。其实,早在梅执礼踏入宫门的那一刻起就没有打算让梅执礼全身而退,只不过不想在宫中杀人,落人口舌而已。在剧中的台词“对老臣使用国法会让人说朕薄情寡义”就说明了一切。

还有就是在剧情的开头部分,宫典身为庆帝的贴身侍卫,虽是一介武夫,但却是喜爱书画,太子知晓后便送了他一副前朝书画,直言“无关规矩,只谈私交”,便获得了此幅名画。

庆帝在祭拜神庙之后回宫途中吃了一碗混沌,在闲聊之余问宫典是否喜欢字画,宫典回答是的,庆帝直言有喜好是好事,而后宫典就跪在了地上认罪。翌日便带着书画来到太子殿下面前交还书画,并称以后再无此喜好,也没有私交。

由此种种,可以看出庆帝嫉恨皇子与大臣往来,善猜度,皇权凌驾于一切。所以梅执礼必死无疑。

第2个回答  2021-01-25

依照庆帝多疑的性格,梅执礼非死不可。不光他本人要死,他全家都不能留,庆帝是个狠人。但杀梅执礼是个技术活,时间地点都得斟酌一番,才能让暗杀这种事里子面子都好看。

所谓的告老还乡,不过庆帝是做给外人看的面子。梅执礼的谐音就是“没智力”,他站错了队,又听信了庆帝的谎言,当然活不成了。

京都府尹梅执礼,昨晚喜提《庆余年》加更后的最难人设。梅执礼本想简简单单的履行一下自己的为官本分,在府里审一下郭宝坤被打的案子。谁知就是这么个小案子,没有杀人放火之类的恶性元素,却牵扯出了皇帝的所有儿子。庆帝的私生子范闲成了被告人,太子和二皇子也先后到场。

梅执礼审案可谓是一波三折。梅执礼先是在人证齐全的情况下,判了范闲无罪。话音还没落,急着给范闲扣帽子的太子就来了,隐藏已久的太子党梅执礼,自然是要看主子的眼色行事,本想借着郭宝坤的案子给范闲点苦头吃的原则,为了能够屈打成招,把刑具都夹到了花魁司里里的手上。千钧一发之际,二皇子也赶到了京都府,跟太子一起来旁听范闲的案子。

梅执礼看着这两位得罪不起的尊贵皇子,听谁的都是错,只好窝在两人中间,瑟瑟发抖不敢断案。还好庆帝的圣旨来得及时,不然梅执礼可能还是要像开家长会的小学生一样,继续左右为难下去。

案子有了定论之后,梅执礼被带回了皇宫。庆帝对他展开了一场灵魂的拷问。梅执礼回乡途中被杀的原因,就藏在这场对话里。

梅执礼插手了太子陷害范闲的活动,庆帝杀梅执礼就是除去太子的羽翼,震慑太子党,巩固自身的统治

京都府尹官职不大,官阶不高,但历来都是个无比重要的人物。在京城手执判案大权,一句话就能裁定他人生死。而京城里高门林立,贵人遍地,稍有不慎就会得罪某家的公子小姐。他手中的权利,足以让京城各家权利闻风丧胆。也正是因为京都府尹的特殊性,这个芝麻大的官经常由皇室内部成员兼任,避免大权旁落。

庆帝登基后,力排众议,把一个被众人排斥到了权利边缘的梅执礼扶上了京都府尹的位置。如果没有庆帝给梅执礼撑腰,那些朝中被他得罪过的权贵恐怕早就要对他动手了。

可以说没有庆帝,就没有如今风光的梅执礼。梅执礼拿着庆帝的俸禄,却悄悄干起了为庆帝儿子卖命的活。帝王最忌讳的就是自己的身体还没出问题,大臣就站到了太子一边。梅执礼犯了身为臣子的大忌,庆帝可能早就想除掉他,只是在等这个机会罢了。

杀掉梅执礼,也能让太子见识一下庆帝的残忍手腕,打压太子嚣张的气焰。

梅执礼是庆帝亲手扶植起来的近臣,他若不死,庆帝担心告老还乡的梅执礼回乡后会乱说

不在宫中杀梅执礼,是为了维护皇家颜面,也能方便庆帝斩草除根。

最能够保守秘密的人,就是死人。皇家的秘密多如牛毛,梅执礼为官多年,早年和庆帝的关系还不错,见证了庆帝从一个世子成长为皇帝最落魄的阶段是什么样子,他又常年和权贵打交道,皇家后院有多乱,他心知肚明。

如果梅执礼回到乡下,像范闲一样出一本映射宫廷的小说,那么皇家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将岌岌可危。舆论的力量在古代也是很强大的。

即使只处死梅执礼,放过他的家人也对皇家有威胁。庆帝无法知道梅执礼在家中都对家人说过些什么,这些人出去乱说庆帝也会坐立不安。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让监察院的人伪装成马匪,将这家人灭门了来得更干净。

在宫中解决梅执礼,满朝文武都会听到风声,留下来的官员就难免心寒,皇家的威严也会受影响。

庆帝在宫中赏赐梅执礼蜜浆,梅执礼已经猜到他很难活下去了,用自己的性命央求庆帝放过自己的家人。庆帝可以在宫外安插大量的眼线,用来监察官员和百姓,那么太子等人也会向宫中派卧底,打探皇帝的情况。长公主和太子属于同一队伍,她一定会把梅执礼的状况告诉宫外的太子。

其他臣子还有多少宫中的眼线,庆帝也断定不了,如果梅执礼死在宫中的事情传开,会引起群臣骚动。

庆帝明白这个道理,于是选择了借势恩准梅执礼告老还乡,这样便于眼线们向他们的主子传递不实消息,使梅执礼无人能救。还能稳定军心,安抚众臣,给外界留下一个仁慈的好口碑。

庆帝这种心肠狠辣的皇帝,对自己心爱的女人叶轻眉他都能下杀手,要除掉梅执礼一家,其实根本不需要太多理由。梅执礼亲近太子,又不懂得及时划清界限,在庆帝心中早已犯了死罪,他的死亡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第3个回答  2021-01-25

首先要从滕梓荆和郭保坤的恩怨说起,范闲为了替挚友滕梓荆出口恶气,把郭保坤胖揍了一顿,直接成了粽子木乃伊。郭保坤当然气不过,于是让贺宗纬写了一纸诉状告到了京都府尹。负责审案的梅执礼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件案子成了他的催命符。

由于范闲拒不认罪,又有人证。眼看郭方败诉,太子却突然杀来。以烟花女子证词不可信为名要对司理理用刑,这时又来一位神仙二殿下,两人先是兄友弟恭一番,接着一同在梅执礼两旁坐定。梅执礼是如坐针毡,汗流浃背,我都开始同情他了。要不要这么欺负一个可怜的老头?一方帮范闲一方帮郭保坤,梅执礼是左右为难。

最后太子搬出滕梓荆假死一事,要加大范闲罪名。

正当双方争执不休时,庆帝一道口谕“滕梓荆一事另有安排,皇家子弟都自个儿回家,少管闲事”轻松结束战争。任你斗来斗去,最终还不是皇帝向着谁谁就能胜。

那么要说的审案结束后,庆帝招见梅执礼,自堂上滕梓荆事件被抖了出来,梅执礼就知道自己帮助东宫所做的勾当已被庆帝知晓。一路上他谨小慎微,畏畏缩缩,估计也做好了以死明志的准备。他来到庆帝面前,还被赐了一杯蜂蜜水,却颤颤巍巍地端了半天不敢喝,后来是庆帝让他喝,他稍微迟疑以为是毒药,但还是一饮而尽。

从两人的对话中得知,当庆帝还是太子的时候,梅执礼便是他的门客。梅执礼担任的是京都府尹的官职。他说这个官职在以前都是皇室子弟兼任,可是庆帝却偏偏让毫无根基的梅执礼去做。因为看中了当年的梅执礼一颗仗义执言的赤诚衷心。

可惜梅执礼却结交东宫,犯了大忌,这让庆帝很不高兴。但在最后还是说让其主动请奏,告老还乡。梅执礼感激涕零,他当然不知道这只是庆帝的手段而已。其实庆帝最后一句“明日不用起太早”相信大家也猜到梅执礼的结局了。待梅执礼走后,庆帝头也不抬直接一句“做成马匪截杀的样子吧”。

那么为何庆帝不直接赐死梅执礼,反而多此一举。当然是为了做表面文章,让旧臣们觉得庆帝顾念潜底臣子的恩情而已,而后又不让梅执礼活下来,也是要给天下人看的,杀鸡儆猴,私自结交皇子就是这个下场。聪明人一看便知梅执礼的死必定是庆帝所为。一箭双雕,这就是帝王之术吧!

第4个回答  2021-01-25

审案结束后,庆帝招见梅执礼,自堂上滕梓荆事件被抖了出来,梅执礼就知道自己帮助东宫所做的勾当已被庆帝知晓。一路上他谨小慎微,畏畏缩缩,估计也做好了以死明志的准备。他来到庆帝面前,还被赐了一杯蜂蜜水,却颤颤巍巍的端了半天不敢喝,后来是庆帝让他喝,他稍微迟疑以为是毒药,但还是一饮而尽。

从两人的对话中得知,当庆帝还是太子的时候,梅执礼便是他的门客。梅执礼担任的是京都府尹的官职。他说这个官职在以前都是皇室子弟兼任,可是庆帝却偏偏让毫无根基的梅执礼去做。因为看中了当年的梅执礼一颗仗义执言的赤诚衷心。

可惜梅执礼却结交东宫,犯了大忌,这让庆帝很不高兴。但在最后还是说让其主动请奏,告老还乡。梅执礼感激涕零,他当然不知道这只是庆帝的手段而已。其实庆帝最后一句“明日不用起太早”相信大家也猜到梅执礼的结局了。

这段两位戏骨飙戏,看的尤为过瘾。李建义老师饰演的梅执礼把一个犯错的臣子在君王面前的恐惧和焦虑演绎的活灵活现。坐椅子只敢擦一个小边。面对皇帝质问嘴角抖动,每个表情和动作都演绎得很到位。待梅执礼走后,庆帝头也不抬直接一句“做成马匪截杀吧”。

那么为何庆帝不直接赐死梅执礼,反而多此一举。当然是为了做表面文章,让旧臣们觉得庆帝顾念潜底臣子的恩情而已,而后又不让梅执礼活下来,也是要给天下人看的,杀鸡儆猴,私自结交皇子就是这个下场。聪明人一看便知梅执礼的死必定是庆帝所为。一箭双雕,这就是帝王之术吧!

其实庆帝要梅执礼死有很多方式,我认为既然庆帝愿意见梅执礼一面,他还是想给梅执礼一个机会的,可惜梅执礼不懂珍惜,面对庆帝只一味地虚头巴脑表忠心,若是将与东宫的私交来往全盘脱出,真心悔过,庆帝未必会杀他。原因可参照宫典,庆帝不过略微指点,宫典立即与太子断了往来。而梅执礼深受庆帝之恩却不思回报,结党营私却不敢承认,庆帝怎么可能还会留着他呢?只要庆帝一天在位,身为臣子那就是庆帝的臣子,而不是东宫的。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