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的英国人如何看待林则徐?

如题所述

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里,最早展出的中国人蜡像是谁?答案是林则徐夫妇!

如今,能在杜莎夫人蜡像馆展出蜡像,代表着一种荣耀,那么在十九世纪,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里展出林则徐蜡像,是赞誉林则徐忠正勇毅吗?十九世纪的英国人,到底是如何评价林则徐的?当时英国一张宣传单或揭开了真相,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深思!


作为中国的民族英雄,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中国人自然对他赞誉有加,但翻开如今的西方文章,也让人惊奇的发现溢美之词充斥于字里行间。

二十世纪之初,美国学者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评价林则徐:“一位具有非凡能力的行政官员,林钦差的整个经历明净如水晶。他的动机是禁止鸦片的输入和消费,为了达到此目的,他准备采用一切手段,但是他的任务是毫无希望的。”

1964年,美国华裔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中评价:“在所有19 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

前些年,英国著名香港史专家安德葛在《香港史》评价说:“ (林则徐)以果断及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击,使得英国人出乎意料,完全没有想到林则徐会以果断、活力和对中国利益的献身精神来付诸行动。”

1997年,在纽约华埠立起了林则徐的铜像,铜像基座上题写有中英文的铭文:“世界禁毒先驱林则徐”、“Pioneer in the War Against Drugs”。

总之,从诸多西方文献之中,给人印象是除了少数鸦片既得利益者之外,英美学者普遍对林则徐伟大人格、历史地位、经世思想等作了充分肯定与赞扬,但在十九世纪,英国人眼里的林则徐并非全是英雄形象,反而更多的是以负面形象出现。


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香港总督兼英国驻华公使——包令,是当时对林则徐有过直接评价的英国人。在包令的《钦差大臣林则徐的生平及著述》一文中,包令高度赞扬了林则徐,其部分内容如下:

他是中国的一位理想的爱国志士,他是圣人,而且是万圣之圣,他把自己的智慧同传统的智慧结合了起来,是中国爱国志士的骄傲,他太伟大了,不会被人遗忘,忠诚的、不间断的为他的国家服务了36年。

包令,曾为英国下院议员、驻比利时等国商务使节,1849年任驻广州领事、驻华商务监督。1850年林则徐去世之后,包令有感于林则徐的伟大写下了这一篇文章。对林则徐的高度美赞,出自一个英国官员之口,显然更能说明林则徐的伟大。

然而,曾经对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满怀敬意的包令,在1854年担任香港总督兼驻华公使之后,却摇身一变为殖民侵略急先锋,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以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包令支持巴夏礼借口亚罗号事件,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可见,当包令还是普通官员时,他还能恪守学者的品质,对林则徐客观评价,但当他成为对华负责人时,就完全泯灭了学者良知,变成了一个侵略急先锋。如果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让包令再来评价林则徐,可能就不是上述的美赞了,而是另一番表述。


或许,学者在评价林则徐时,相对还能比较客观,但当时英国舆论对林则徐的评价,可能就非常“恶毒”了。回到文章开头的话题,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之所以展出林则徐夫妇的蜡像,真实目的就很能说明英国人的态度。

十九世纪,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里出现的林则徐蜡像,有两个中国人参观过,并将所见所闻记录了下来,成了珍贵的历史资料,有助于今人了解当时英国人如何看待林则徐。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中国近代新闻出版事业先驱王韬(见上图),避祸欧洲两年多时间里,就曾参观过林则徐夫妇蜡像。

甫入门,即见有华人男女各一,侍立门侧,若司阍然。男则衣冠翎顶,女则盛服朝裙。余惊询何人,以林文忠公对。盖禁烟启衅,虽始自林,而因此得通商五口,皆其功也,故立像以纪其始。

根据王韬记载,英国人之所以立林则徐夫妇蜡像,是因为林则徐“禁烟启衅”,让英国人达到五口通商的目的,因此英国人认为林则徐“有功”。显然,这一说法对中国人而言,绝对无法接受。


1876 年,清洋务运动时期著名反洋务论者刘锡鸿(见上图),是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担任清朝驻英使馆副使时,也参观了林则徐夫妇蜡像,留下了这么一段话。

入门右首,则林文忠公(则徐)像也……文忠前有小案,摊书一卷,为禁鸦片烟条约。上华文,下洋文。夫文忠办禁烟事,几窘英人;然而彼固重之者,为其忠正勇毅,不以苟且图息肩也,可谓知所敬。

在刘锡鸿的笔下,林则徐“办禁烟事,几窘英人”,但英国人却“为其忠正勇毅”,所谓英雄惜英雄,即英国人是因为敬重林则徐而为其立像。


历史真相究竟如何,十九世纪的英国人到底如何看待林则徐?

2008年出版的《图象中国──早期西方摄影与明信片》一书揭开了真相,书中有一张插图,是杜莎夫人蜡像馆展出林则徐蜡像时派发的宣传单,宣传单上以大字印着“钦差大臣林则徐与他钟爱的配偶”,下面还有一些较小的文字,里面的文字令人愤慨:“对华战争的始作俑者”,“二百五十万英镑英国财产(销毁的鸦片)的销毁者,他和他的小脚老婆是唯一在我国被展示的这类人物”。

从这些文字之中不难读出,当年英国人看待林则徐,言语之中充满了轻蔑、嘲讽与仇视,将林则徐看成一个不自量力、又充满罪恶的中国人。

尽管真相让人难以接受,但这或许就是当初英国人对林则徐的普遍评价!


当时英国人嘲讽林则徐,我们还可以理解,但令人讽刺的是,满清贵族也认为林则徐带来了鸦片战争!1840年9月,道光皇帝将主张禁烟的林则徐与邓廷桢革职,林则徐被降为四品卿衔。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道光任命奕山(道光侄子)担任两广总督兼海关监督,奕山在广州被英国人打得溃不成军,为了逃避责任,又把责任推到林则徐身上一度造谣“必须再次惩办林则徐,英方才能罢兵议和”,道光皇帝还真相信了,于是又将林则徐革去“四品卿衔”、“从重发往新疆伊犁”。

可见,如今中国人眼里的民族英雄,其实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既被英国人讥讽,又被清廷抛弃成了替罪羊。而道光帝出尔反尔抛弃林则徐,无疑开启了中国在近代史上的悲剧之门:以牺牲硬骨头、主战派来取悦敌人,谋求妥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2
在英国人眼里,林则徐是世界禁毒先驱,是一位民族英雄,英国人在蜡像馆给林则徐塑造蜡像,肯定他在中国史上的成就。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事迹,在我们中国也具有非凡的意义,他不畏惧西方的炮火,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英国,都是非常正面的爱国人物。
第2个回答  2020-09-22
我觉得他们应该是比较恨他,因为破坏了他们原有的侵略计划。
第3个回答  2020-09-23
对林则徐都是赞扬的话,他为了不让自己国家的人民被鸦片所迫害,两次毅然的阻止鸦片在中国的销售。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