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对范进的态度是什么

急用

    ”范进“这个人物出自《范进中举》;《范进中举》节选自清代杰出小说家吴敬梓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作者对范进的态度:嘲讽、批判、同情;具体如下:


    1)热衷功名:范进穷尽一生的精力于科举考试,虽然屡遭挫败,仍寄望甚深,直到五十四岁才中秀才;后来他打算去应乡试,却被胡屠户奚落,叫他死心,但他宁可让家人挨饿也要再去应考;及至中举,他竟然欢喜得发了疯,这是范进热衷功名的最具体的表现。

    这体现出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批判;


    2)怯懦麻木、逆来顺受:胡屠户在范进中秀才后,盛气凌人地辱骂他,说他是“现世宝”、“穷鬼”、“烂忠厚没用的人”、他只是唯唯诺诺,还说“岳父见教的是”;他向胡屠户借盘费,胡屠户用不堪入耳的说话骂他,甚至骂他母亲是“老不死的老娘”,他也毫不生气,充分表现出范进逆来顺受、怯懦麻木的性格。

    3)迂腐无能:家里穷得无饭吃,范进手足无措,要等母亲“吩咐”,才慌忙出去卖鸡,可是他在集上一踱一步,东张西望,老半天仍未能把鸡卖出,证明他平日只埋首读书,缺乏谋生技能;邻居告诉他考中了举人,他以为别人骗他,无奈地请人家不要和他开玩笑,以及他喜极发疯的狼狈相,都说明范进迂腐无能。

    4)为人虚伪:从范进中举前以及中举后截然不同的表现也可以看出他为人虚伪。

    这几点体现出了对范进的嘲讽;


    5)知书达理:虽然范进作为小说中的反面人物,但也不乏好的一面。他毕竟是一名书生,本质上是善良的,也有知书达理的一面。中举后,对曾经对他辱骂的胡屠户并未有不合分寸的行为,甚至赏银给胡屠户,可见他也是一个知书达理的人。

    这说明坐着对范进仍有同情之心;刻画了他好的一面;


 3. 【范进中举的寓意】本文通过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他为科举考试喜极而疯的形象,又以岳丈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极其鲜明的肢体动作和言语表情上揭示了世态炎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1-12
"尖锐的讽刺,无情的嘲弄" 再加一条“对被科举制度被摧残的知识分子的哀叹”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5-06
尖锐的讽刺,无情的嘲弄

标准答案哦
第3个回答  2015-04-23
本文着力刻画了范进这个热衷科举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描述了穷秀才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经历,深刻揭露并辛辣地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及其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小说对比描写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对科举制度怀着深恶痛疾的态度,作者痛感科举制度已把读书人腐蚀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作者借小说人物的塑造,深刻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6-10-25
课文刻画了范进这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
本文着力刻画了范进这个热衷科举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描述了穷秀才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经历,深刻揭露并辛辣地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及其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小说对比描写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对科举制度怀着深恶痛疾的态度,作者痛感科举制度已把读书人腐蚀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作者借小说人物的塑造,深刻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