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府兵制?它为何最终会逐渐瓦解?

如题所述

      府兵制最早创始于西魏、北周时期,兴盛于隋唐时期,由于均田制的瓦解消亡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历时约200余年。

一、府兵制的兴起

       府兵制最早由西魏宇文泰所创建,府兵征家庭富裕农民当兵,另立户籍,不归属地方州县管辖,免除赋役,平时务农,农闲训练,战时集结,自带兵器盔甲。学界认为西魏时期的府兵制是中原征兵制与鲜卑部落征兵制的结合创新。府兵制统率方面在全国设八柱国将军,每个柱国将军下设大将军,大将军下设军将,军将下设郎将,郎将分管全国各军府。

二、府兵制的发展

       隋朝开皇十年,隋文帝下令改革府兵制,军人不仅隶属于军府,又与家属隶属州县,入民籍,这样就导致府兵制与均田制紧密结合起来,兵农合一的政策为军人和家属提供了基本的物质保障。隋朝府兵制统率方面全国军权总统于皇帝一人,隋文帝在全国设十二卫,置大将军,各卫下辖各军府,士兵每年轮番应征宿卫。府兵制至唐朝初期逐步完备。

三、府兵制的消亡

       唐朝武则天、唐玄宗统治时期,国内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均田制遭到严重破坏,唐朝的府兵制失去了它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士兵和家属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吏治败坏加剧了这一现象,士兵宿卫负担过重,导致无人愿意从军,兵源锐减。随着府兵制不能满足大唐的需要,募兵制逐步取代了府兵制,两税法也取代了均田制基础上的租庸调制。府兵制在唐朝推行时,地方兵分散,中央政府手握重兵。募兵制推行后,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兵源问题,但是兵源的质量堪忧,大多招募市井无赖,精兵猛将流向边镇,外重内轻的格局为唐朝安史之乱埋下了祸根。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由盛转衰逐步走向衰亡。

简而言之,府兵制亡于均田制的瓦解,亡于吏治腐败,亡于士兵负担过重,兵源减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03

府兵制,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兵农合一的兵役制度,即全民皆兵的意思。府兵制度下,全国各地被分成若干的兵府,没有作战任务时,府兵就是自耕农,在农田里耕种,进行农业生产。而农闲时间,集体进行军事训练,等到有作战任务时,府兵需要自带干粮、兵器、战马前往所在的兵府报道,服兵役,替国家出征作战。

唐朝府兵制的顶峰是在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一朝,为了便于统治管理,李世民选择在天下广置“折冲府”达六百余处,而这个“折冲府”便是唐王朝的兵员基地。但到了唐高宗在位的后期,府兵制则开始走向衰败,在历经武周时期的苟延残喘后,最终在唐玄宗年间成为了名存实亡的存在。

府兵制持续了200多年的时间,最后被募兵制取代。

为什么会瓦解呢?


第一,本身没有什么谁更好谁不好的情况。在国家劳动力相对紧张,社会更加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农业生产里。兵农合一的府兵制不仅能保障充足的兵源,同时也可以保障农业经济的正常发展。而随着人口逐年增长,土地兼并越发严重了,在这样的局势下,适合社会的发展的募兵制就出现了,因此会由国家招募职业军人。

第二,《新唐书》的记载,主要还是在于“二十为兵,六十而免”上面。这个就很残酷了,意味着你一旦成为府兵,那一生都要在战场,这也会导致有很多府兵逃亡或者隐匿。这一设计存在太大的缺点,是寻常人不能接受的。


第三,这中间还有府兵的地位以及府兵惧怕长期戍守边疆的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制度会被百姓诟病和畏惧。


第四,府兵制是建立在均田制之上的,均田制一瓦解,“唇亡齿寒”,府兵制自然而然也随之瓦解。

第2个回答  2020-04-03
府兵制的意思就是在当朝大臣的家中可以有训练新兵的权利。因为这种制度导致军队的权力过于分散,所以被逐渐瓦解。
第3个回答  2020-04-03
府兵制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兵制,有战争的时候,他们负责打仗,没有战争的时候,则主要从事农业劳动,最后瓦解的原因是与封建集权制度不相适应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