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 赏析!!!!!!急急急

作者;字词解释;翻译;习题
O(∩_∩)O谢谢

作品介绍
《黔(1)之驴》是柳宗元(2)的作品《三戒》中的一篇。《三戒》含《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篇寓言。本文是其中的第二篇,写的是一头驴被一只虎吃掉的故事。本文选自《柳宗元集》卷一九。这篇文章寓意深刻,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现实性。作者在《三戒》的序中说:“吾恒恶性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有害淡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由此可知,作者写这三篇寓言,是为了警戒世人:毫无自知之明而肆意逞志,必然自招祸患。而《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则分别写了“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的三种表现:“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因此,具体而言,本文旨在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此外,以“三戒”为三篇文章的总题目。并以“黔之驴”为本文的题目,也表明作者讽刺意图的指向。但我们也可以不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而从虎吃掉驴这一相反的角度,来理解本文的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1)黔(qián),即唐代黔中道,辖境相当今湖南阮水流域、湖北清江流域、重庆黔江流域和贵州东北一部分。后来称贵州省为黔。(2)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解(xiè,今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
[编辑本段]原文
黔之驴(1)
黔无驴,有好事者(2)船载以入(3)。至则(4)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5)大物也,以为神(6)。蔽林间窥之(7)。稍出近之(8),慭慭然(9),莫相知(10)。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11),远遁(12),以为且噬己也(13),甚恐。然往来视之(14),觉无异能者。益(15)习(16)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17)。稍近(18),益(19)狎(20),荡倚冲冒(21),驴不胜(22)怒,蹄(23)之。虎因喜,计之(24)曰:“技止此耳(25)!”因跳踉(26)大㘎(27),断其喉,尽其肉,乃(28)去(29)。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编辑本段]词句注释
1,选自《柳宗元集》卷一九(中华书局1979年版),有删节。黔(qián),即唐代黔中道,辖境相当于今湖南沅水澧水流域、湖北清江流域、重庆黔江流域和贵州东北一部分。后来称贵州省为黔。柳宗
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解(xiè,今陕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
2,好(hào)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3,船载以入:用船载运(驴)进黔。船,这里指用船的意思。
4,则:却。
5,庞然,巨大的样子。
6,以为神:以,认为。为,作为。神,神奇的东西。
7,蔽林间窥之: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蔽,隐蔽,躲藏。窥,偷看。
8,稍出近之:渐渐的接近它。稍:渐渐。
9,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10,莫相知: 不了解对方(是什么东西)。莫,不。相,这里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即一方(虎)对另一方(驴),不是双方互相的样子。
11,大骇:非常害怕。
12,远遁:逃到远处。 遁:逃走。
13,以为且噬己也。 且:将要。 噬:咬。
14,然往来视之。 然:然而,但是。 往来:来来往往。 视;观察。
15,觉无异能:觉得(驴)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
16,习:同“悉”熟悉。 益习其声:逐渐习惯了驴的叫声。
16,终不敢搏:始终不敢扑击它。 搏:击,扑
17,近:(1)稍出[1]近之。近: 接近。
(2)稍近,益狎。近:走进,靠近。
18,益:逐渐。
19,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20,荡倚冲冒:碰撞靠近冲击冒犯。荡,碰撞。倚,靠近。冲,冲击,冲撞。冒,顶撞。
21,驴不胜怒。 不胜:不堪,禁不住。
22,蹄:名词作动词,用蹄子踢。
23,计之:盘算着这件事情。 之:指驴子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
24,技止此耳:技:本领 止:只,仅。 此:如此 耳:罢了
25,跳踉(liáng):跳跃。
26,㘎(hǎn):同“吼”,怒吼。
27,乃:才。
28,去:离开。
[编辑本段]译文
黔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一位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运了一头驴进到黔这个地区。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便把它放在山下。一只老虎看见了驴,(觉得驴)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把它当做神,躲在树林里偷看它。老虎小心谨慎地渐渐靠近驴,但是仍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跑了,认为驴将要咬自己,非常害怕。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没有什么特殊本领。渐渐地习惯了它的叫声,又在它前前后后走动,始终不敢和驴搏击。(虎)渐渐靠近驴,态度更加亲近而不庄重,(对驴)进行碰撞、倚靠、冲撞、冒犯。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感到欣喜,盘算驴生气只能踢这件事,心想:“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开。
[编辑本段]关于《黔之驴》主题思想的不同认识
柳宗元最有代表性的是《三戒》,写了一组三篇寓言:《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作者把他们放在一起,冠名曰《三戒》,是有深刻含义的。
前人议论《三戒》的文字不少,有人说柳宗元的寓言后面,“必有一句最有力量,最透辟者镇之”(林纾《韩柳文研究法》,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言下之意是每个寓言后面作者自己的“评论”就是对寓言内容最透辟的解释和评论。而这个解释和评论究竟是什么,林先生语焉不详。另外,有人以为《黔之驴》是讥讽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人物,也有人以为他是在比附、抨击自己的政敌,孙昌武先生说:“这个无德无能却又无自知之明的驴子被老虎吃掉的故事”(指《黔之驴》)“含着一定的讽世意义,如果我们从庞然大物的弱者终究要失败的情节来分析,就该领悟到事物的大与小,强与弱互相转化的道理。如果再从驴子因一踢而丧生的结局分析,又会得出无技不可逞能的教训。而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来的“黔驴技穷”一语,又是对敌人力尽而技穷,不堪一击的状态的生动形容”。 柳宗元用“黔之驴”比喻外强中干、实无所用的庞然大物等等
虎的心理变化过程
畏惧------------好奇------------恐惧--------------怀疑------------大喜
以为神——莫相知——以为且噬己也——觉无异能者——终不敢搏——技止此耳(生动描写虎认识驴的经过,推动情节发展。)
[编辑本段]寓意
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阶级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此外,以“三戒”为三篇文章的总题目。并以“黔之驴”为本文的题目,也表明作者讽刺意图的指向。但我们也可以不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而从虎吃掉驴这一相反的角度,来理解本文的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黔之驴》是柳宗元的作品《三戒》中的一篇。《三戒》含《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篇寓言。本文是其中的第二篇,写的是一头驴被一只虎吃掉的故事。
这篇文章寓意深刻,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现实性。作者在《三戒》的序中说:“吾恒恶性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有害淡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由此可知,作者写这三篇寓言,是为了警戒世人:毫无自知之明而肆意逞志,必然自招祸患。
而《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则分别写了“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的三种表现:“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07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黔无驴( ) 好事者( ) 庞然大物( ) 远遁( )
窥之( ) 稍近益狎( ) 跳踉( ) 以为且噬己也( )
二、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
庞然大物( ) 憖憖然( ) 他日( ) 虎大骇( ) 益习其声( ) 驴不胜怒( ) 计之曰( ) 技止此耳( )
三、填空。
1.《黔之驴》选自 ,作者___ _____ ,字 _
____代文学家。黔,地名,包括现 、 等省的部分地区。
2.古代散文,简称古文,是和______相对的文体。唐朝__ ____、_____等人提倡古文运动,在文学史上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唐宋八大家。
能力训练
四、认真阅读全文,完成文后各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___憖憖___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__阚___,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 蔽林间窥之( )
⑵ 远遁 ( )
⑶ 以为且噬己也( )
⑷ 蹄之( )
2.翻译下列句子。
⑴虎见之,宠然大物也,以为神。
译:
⑵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译:
⑶驴不胜怒,蹄之。
译:
⑷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
3.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
⑴ ⑵
4.把第二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各层大意。

5.仔细阅读课文,注意文中是怎样表现虎的心理变化的,写出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
答:

6.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
答:

参考答案:
自主积累:一、qián hào pang dùn kuī xiá liàng shì 二、巨大的样子 小心谨慎 另外 害怕 渐渐 忍受 考虑 本领 三、1.《柳河东集》柳宗元 子厚 唐 四川 贵州 2.骈文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 曾巩 能力训练:四、1.⑴偷看 ⑵逃走 ⑶咬 ⑷用脚踢 2.⑴老虎见了它,是巨大的样子,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了。⑵虎又渐渐靠近驴子,进一步戏弄它,碰闯、依靠、冲撞、冒犯它 ⑶驴禁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老虎。⑷于是跳起来大声吼着,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3.⑴庞然大物 ⑵黔驴技穷 4.一层:(“他日”至“终不敢搏”),写虎对驴“鸣”的反应;二层:(“稍近”至“技止此耳”),写虎进一步大胆试探,激怒驴使出“蹄之”的绝招,终于识破驴的真相;三层:(“因跳踉”至“乃去”),写虎吃掉驴,得胜而去。5.①以为神 ②莫相知 ③以为且噬己也 ④觉无异能者 ⑤终不敢搏 ⑥技止此耳 6.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黔之驴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黔无驴( ) 好事者( ) 庞然大物( ) 远遁( )
窥之( ) 稍近益狎( ) 跳踉( ) 以为且噬己也( )
二、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
庞然大物( ) 憖憖然( ) 他日( ) 虎大骇( ) 益习其声( ) 驴不胜怒( ) 计之曰( ) 技止此耳( )
三、填空。
1.《黔之驴》选自 ,作者___ _____ ,字 _
____代文学家。黔,地名,包括现 、 等省的部分地区。
2.古代散文,简称古文,是和______相对的文体。唐朝__ ____、_____等人提倡古文运动,在文学史上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唐宋八大家。
能力训练
四、认真阅读全文,完成文后各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___憖憖___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__阚___,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 蔽林间窥之( )
⑵ 远遁 ( )
⑶ 以为且噬己也( )
⑷ 蹄之( )
2.翻译下列句子。
⑴虎见之,宠然大物也,以为神。
译:
⑵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译:
⑶驴不胜怒,蹄之。
译:
⑷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
3.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
⑴ ⑵
4.把第二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各层大意。

5.仔细阅读课文,注意文中是怎样表现虎的心理变化的,写出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
答:

6.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
答:

参考答案:
自主积累:一、qián hào pang dùn kuī xiá liàng shì 二、巨大的样子 小心谨慎 另外 害怕 渐渐 忍受 考虑 本领 三、1.《柳河东集》柳宗元 子厚 唐 四川 贵州 2.骈文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 曾巩 能力训练:四、1.⑴偷看 ⑵逃走 ⑶咬 ⑷用脚踢 2.⑴老虎见了它,是巨大的样子,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了。⑵虎又渐渐靠近驴子,进一步戏弄它,碰闯、依靠、冲撞、冒犯它 ⑶驴禁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老虎。⑷于是跳起来大声吼着,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3.⑴庞然大物 ⑵黔驴技穷 4.一层:(“他日”至“终不敢搏”),写虎对驴“鸣”的反应;二层:(“稍近”至“技止此耳”),写虎进一步大胆试探,激怒驴使出“蹄之”的绝招,终于识破驴的真相;三层:(“因跳踉”至“乃去”),写虎吃掉驴,得胜而去。5.①以为神 ②莫相知 ③以为且噬己也 ④觉无异能者 ⑤终不敢搏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