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名利的阮籍为什么最后还是选择了做官这条路?

如题所述

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他天资聪颖,八岁就会写文章,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他一生淡泊名利,不愿为官,却多次入朝为官。

这就让人很奇怪,一个不愿入仕的人,为什么会多次被任命为朝廷官员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


1、阮籍的思想

阮籍不愿为官和进入仕途,都与他的思想有关。大家看到这里可能觉得很矛盾,确实是这样的。

阮籍一生就处在一个矛盾的社会,这是第一点,最主要的是他学习了两种不同的思想,儒家和道家,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就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了。阮籍在儿童时代,他的父亲就去世了,由他母亲把他养大。阮籍由于勤奋好学,很小文章就写得很好。

而且他还很爱研究儒家学说,同时又不求名利,以古代贤者为榜样,崇尚道德高尚,安贫乐道,但也不排斥仕途,他入仕的目的是要为民办事。


例如,他在《乐论》中就对孔子的制礼作乐表示赞同,认为“礼定其象,乐平其心,礼治其外,乐化其内,礼乐正而天下平”,从这个观点来看,他并不排斥入仕为官。

但与此同时他又学习了道家思想,推崇道家的“无为,无君”的社会,并且赞赏道家“达”的观点,认为只有“齐物”才能达。

达就是对事物了解得很透彻,很全面;齐物就是万事万物都是有对立面的,不能只局限在某一个方面。


所以我们看到阮籍的思想前后有些区别,他既不排斥入朝为官,也愿意隐居起来,不问世事,过一个逍遥快乐的生活。

这就表现出阮籍的思想领域涉猎很广,无论怎样的生活,他都可以接受,这就让大家觉得他是一个很矛盾的人。

然而实际上并不矛盾,因为道家和儒家是殊途同归的。儒家思想更积极进取一点,而道家思想是以退为进,阮籍把这两家的思想结合在一起,很好地让阮籍平安度过了一生。


2、自保

阮籍做不做官,不仅与他的思想有关,而且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自保。阮籍出生在战乱时期,时局是千变万化,不可估量。

他在儿童时期,曹丕篡汉,建立魏国,等到他成年后,司马氏又篡了曹魏的权。

那么这样不稳定的社会,如果在朝为官很可能朝不保夕,随时都有生命危险。阮籍的好友嵇康就是得罪了司马氏等权贵,结果惨遭杀害,这让阮籍心有余悸,不愿入朝为官了。


可是历史上的阮籍还是入朝为官了,这又是为什么呢?当然也是自保。司马懿与曹爽争斗时,太尉蒋济听说阮籍有才学,而且志向远大,于是想邀请阮籍做他的椽(chuán)属。

阮籍就写了一篇《奏记》,婉言谢绝了,结果蒋济误会了阮籍的意思,于是派人去都亭接阮籍,可是阮籍已经离开了,蒋济非常生气。这样大家就都来劝说阮籍,阮籍被迫答应了。

蒋济是权贵,如果不去会有性命之忧,但是阮籍又不愿去,怎么办呢?阮籍有办法,他答应了蒋济,但是不久称病辞职了。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后,司马氏独掌朝政,阮籍是支持曹魏的,因此对司马氏不满,于是采取了避世态度,但是还是在四十岁时,成为了司马懿的从事中郎。

司马昭掌权时,阮籍请求做了步兵校尉,因为这个职位权力不大,不会引起司马昭的猜疑。后来阮籍多次遭到司马昭的试探,他都用醉酒的办法蒙混过关了。不参与朝廷的事,这样他既保全了自己,也保护了他的家人。

从以上几件事来看,阮籍做官与不做官,都是为了保护他自己,他根据形势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这一点来看,阮籍还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


人生在世,事情十有八九,都是不如人意的,也不可能总是顺风顺水。遇到困难要多动脑筋,想办法来解决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当时的问题,就要调整好心态,不能遇到事,就怨天尤人。

而是要首先反思我们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到位的,然后要考虑,我们下一步要采取什么措施,今后,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还有哪些地方不完善的,如何去提高等。


我们现在有些人,由于心态不好,导致了诸多的社会和家庭矛盾,这都不是明智的做法,既损害了别人,也损害了自己,更是牵连到了家人。

这就造成了三方都是受害者,非常令人惋惜。如果我们都学一学阮籍的做法,也许矛盾就少了很多,生活也会更顺遂。所以阮籍的一生是我们应该好好地研究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