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的繁体字(书法的两种)越快越好

如题所述

声的繁体字如下图所示:


一、声的释义

1、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

2、说话;语言。

3、量词。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

二、说文解字

声,音也。从耳殸声。

译文:声,音响。字形采用“耳”作边旁,“殸”作声旁。

三、组词

风声、男声、声音、回声、高声等。

扩展资料:

一、风声 [ fēng shēng ] 

1、刮风的声音。

2、指传播出来的消息。

二、男声 [ nán shēng ]

声乐中的男子声部,一般分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

三、声音 [ shēng yīn ] 

声波通过听觉所产生的印象。

四、回声 [ huí shēng ] 

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或散射回来再度被听到的声音。

五、高声 [ gāo shēng ] 

1、声音高;用听得清楚的正常说话的声音。

2、叫嚷或咆哮;厉声地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02

声的繁体字

行楷

柳体

叶根友体

颜体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3-30

声的繁体字:声 

基本字义

 

shēngㄕㄥˉ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名誉:名~。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详细字义

    声shēng

〈名〉

声,音也。--东汉·许慎《说文》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礼记·乐记》

声依永律和声。--《虞书》

凡声阳也。--《礼记·郊特牲》

苍蝇之声。--《诗·齐风·鸡鸣》

有闻无声。--《诗·小雅·车攻》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唐·柳宗元《永州八记》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孟子·梁惠王下》

(袁可立)卒之前夕,有巨星陨西南,坠地有声。--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言为心声,公(袁可立子)性情胆略,流露尽于此矣。--明 陈继儒《袁伯应诗集序》

不大声以色。--《诗·大雅·皇矣》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 秦声。--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声音不足听于耳与?--《孟子·梁惠王下》

变非声章,弗能移也。--《国语》

文王有声。--《诗·大雅·文王有声》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臣闻古人有辞天下而无恨色者,臣闻其声,于王而见其实。--《吕氏春秋·过理》

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汉书·赵广汉传》

声威天下。--《战国策·齐策》。注:"势也。"

与人罕言,语类楚声。-- 明·魏禧《大铁椎传》

折叠编辑本段词性变化

声shēng

〈动〉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目不得而色,耳不得而声,口鼻不得而臭味。--清·谭嗣同《仁学》

    声 shēng

〈量〉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康熙字典

【丑集中】【士字部】 声

【字汇】同??。【正字通】俗声字。

(声)〔古文〕殸【唐韵】【集韵】【韵会】书盈切【正韵】书征切,??圣平声。【说文】音也。【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传】声谓五声,宫商角徵羽也。【礼·月令】仲夏之月,止声色。【注】声谓乐也。 又凡响曰声。【张载·正蒙】声者,形气相轧而成。两气者,谷响雷声之类。两形者,桴鼓叩击之类。形轧气,羽扇敲矢之类。气轧形,人声笙簧之类。皆物感之良能,人习而不察耳。

【韵会】韵书平上去入为四声。 又声敎。【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声敎,讫于四海。【左传·文六年】树之风声。【注】因土地风俗,为立声敎之法。 又声誉。【孟子】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注】声闻,名誉也。 又宣也。【孟子】金声而玉振之也。【注】声,宣也。 又【谥法】不生其国曰声。【注】生于外家。【春秋·经传集解】继室以声子,生隐公。【注】声,谥也。 又姓。 又【韵补】叶尸羊切,音商。【韩愈·赠张籍诗】娇儿未绝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其侧,耳若闻啼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05-06

声的繁体字     

追问

图片

第4个回答  2018-03-02

如下

各种字体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