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包宝宝》:直戳中国式亲子关系的痛点

如题所述

中国式好家庭主妇,熟练的手法,快速的包出一个漂亮的包子。

和老公一如既往的平凡日子,直到有天,他的到来,而改变。

从此,这个中国式的号家庭主妇多了一个身份:妈妈。

看着孩子围着自己跑,跌倒了赶快符起来,悉心照顾他的成长:一起买菜,一起广场锻炼,一起吃着最爱的叉烧包......

无微不至的照顾,无所不在的保护,生活也变得有趣的多。

看着孩子一点一点的长大。

却依然过度地把孩子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

换来的,却是和孩子越来越大的隔阂。

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就像紧闭的房门,隔开了两人的世界。

妈妈仅有的、仅会的,对孩子爱的表达,统统无用。

直到有天,孩子突然回来,惊讶还来不及转化为惊喜,就被门口这个从未谋面的“儿媳”惊呆了。这么大的事,自己竟然不知道!多年来的委屈、愤怒倾巢而出,吞噬掉仅存的温馨。

伤心,眼泪会陪伴着长长的夜晚。

爸爸看在眼里,找到孩子,和解了他与妈妈的关系。

孩子去和妈妈道歉。

妈妈原谅了孩子。

两人一起吃着最爱的叉烧包,和小时候一样。

妈妈和孩子之间对彼此的爱,从曾经的凝滞开始慢慢流动起来。

幸福的大结局,一家人其乐融融,妈妈也接纳了儿媳妇,儿媳妇也会很熟练的包出一个漂亮的包子。

这个短片《包宝宝》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却很真实的道出了中国式亲子关系的特点。

在妈妈无微不至、甚至是窒息的爱下,孩子的叛逆。

短片用非常形象的“小包子”去表示孩子,就像很多妈妈的“道理”一样:你是我生的!

这和小包子“你是我做的”一样,有着一曲同工之妙。

在小包子(孩子)还小的时候,他是很享受这种无所不在的关心的,但当小包子(孩子)慢慢长大的时候,就不会像小时候一样的享受了。他想要和朋友玩,但妈妈统统都拒绝了。

小包子(孩子)很生气,但也没办法,只能不理妈妈,闹着别扭。

随着小包子(孩子)再慢慢长大,有了可以对抗妈妈的力量后,他和妈妈的距离就会继续拉远,青春期、叛逆期的到来,也就是妈妈再也接不住的时候。

其实,小包子(孩子)的青春期、叛逆期,不过是为了对抗妈妈窒息的爱。

直到最大的冲突,彻底瓦解掉了妈妈最后的理性,多年来压抑的情绪会顷刻间摧毁她多年来苦心经营的一切。

在短片中,就是妈妈一口吞了小包子(孩子)。

她也很痛苦。

但她也没有办法了。

转机虽然是爸爸找到了小包子(孩子),并且让小包子(孩子)去给妈妈道歉,但其实真正的转机是妈妈把小包子(孩子)当做一个人去看待,而不再是她亲手做的“包子”,至此,孩子(曾经的小包子)才能和妈妈真正的和解。

当妈妈能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人格去看待,而不是自己的“附属物”或“私有物”的时候,和孩子之间才能拥有、享受美好的亲子关系。

一首纪伯伦的诗,也恰恰说明了孩子是独立与妈妈之外的、单独的、值得尊重的生命个体:

第9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 《包宝宝》_腾讯视频

点击链接跳转即可观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