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河源为何被称为“槎城”,中间有什么历史变迁?

如题所述

探秘历史长河,河源“槎城”之名的由来与变迁

广东河源,这座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古城,其别名“槎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溯至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河源县自龙川县析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得名。县城坐落在新丰江与东江的交汇之处,仿佛一叶轻舟,静泊在两江之间,因此得名“槎城”。这个雅称,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自古以来,河源城池经历了多次兴废。最初的建城,直至元朝末年,上城一直是城市的核心。然而,元末战乱频仍,城墙多次遭受损毁。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在江边的滨江地带,人们开始了下城的建设,这是对上城的补充和完善。明隆庆五年(1571年),上城得以重建,明万历十年(1582年),两城并立,形成了独特的双城格局。下城,因其位置较低,又称旧城;而上城,因地形较高,又名新城,其实,新城才是最古老的根基所在。


历史的篇章在清朝乾隆七年(1752年)再次书写。当时的知县陈张翼与当地绅士乡贤共同决策,对城池进行了一次革新。他们将东门城楼改造,新建下城西门为鼓楼,并增设了下城东门,赋予其新的名字。同时,他们还修筑了上城东门至下城鼓楼的道路、桥梁和堤岸,使得两城之间的交通更为便利,形成了双城一体的景象,从此,河源“槎城”之名更加深入人心。


“槎城”不仅是地理形制的象征,更是历史变迁的见证者。每一砖一瓦,每一条街道,都承载着无数故事,讲述着这座城市的繁荣与坚韧。深入探索河源的历史,就如同翻开一部厚重的历史画卷,让人对这座千年古城充满敬仰与感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