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淮左名都》译文及注释

如题所述

《扬州慢·淮左名都》是宋代词人姜夔的杰作,以淡雅的笔触描绘出凄凉的景象,蕴含深邃的情感,旋律低沉,展现出一种清新而刚劲的气势,以及冷静而孤独的情怀。这首词不仅表达了对金朝侵略者战争暴行的愤慨,也暗含了对南宋政权偏安政策的批评,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以下是《扬州慢·淮左名都》的译文及注释,供您参考。
原文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译文
在淳熙年间的丙申冬至日,我经过扬州。夜雪过后,四周都是荠菜和麦子。走进城内,四处一片凄凉,冷水碧绿,天色渐暗,城角传来悲凉的号角声。我心怀悲凉,感叹这座城市的兴衰变化,因此创作了这首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着《黍离》的哀愁之意。
扬州,自古是淮南东路的名城,这里有著名的竹西亭,我初到扬州时解鞍稍作停留。当年春风十里的繁华街道,如今只剩荠麦青青。自从金兵侵略长江后,废弃的池苑和古老的树木,都厌恶再提起那场战争的残酷。夜幕降临,清冷的号角声在空城中回荡。
杜牧曾以优美的诗句赞美你,若他今日重来,定会被你的残破景象所震惊。即使有豆蔻年华的词采,青楼的梦境再美,也难以表达此刻的深情。二十四桥依然屹立,桥下波浪荡漾,冷月无声。想起桥边的红药,每年花开,却不知为谁而生。
注释
⑴扬州慢:词牌名,又名《郎州慢》,上下阕,九十八字,平韵。此调为姜夔自度曲,后人多用以抒发怀古之思。
⑵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至日:冬至。
⑶维扬:即扬州(今属江苏)。
⑷荠麦:荠菜和野生的麦子。弥望:满眼。
⑸戍角:军营中发出的号角声。
⑹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黍离:《诗经·王风》篇名。据说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见宗庙毁坏,尽为禾黍,彷徨不忍离去,就做了此诗。后以“黍离”表示故国之思。
⑺淮左名都:指扬州。宋朝的行政区设有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首府,故称淮左名都。左,古人方位名,面朝南时,东为左,西为右。名都,著名的都会。
⑼解(xiè)鞍少驻初程:少驻,稍作停留;初程,初段行程。
⑽春风十里: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里用以借指扬州。
⑾胡马窥江:指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这里应指第二次洗劫扬州。
⑿废池乔木:废毁的池台。乔木:残存的古树。二者都是乱后余物,表明城中荒芜,人烟萧条。
⒀渐:向,到。清角:凄清的号角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