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如何行礼

听说是用手做八卦,不知是什么意思?

道教的日常礼仪是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定型的,这些礼仪不但体现在内部教徒之间,而且体现在一般的大众信徒身上。这一系列礼仪的形式,大约在宋代(公元11世纪)就基本形成了。

道士们的一般礼节是作揖,即双手抱拳,以左手抱右手,成自然抱拳。也有的时候以左手四指抱右手四指,而左拇指插在右手的虎口当中,指尖抵着右手掌心,右拇指自然压在左拇指之下,从而形成一个太极图的形状,有趣地与道教内涵暗合。而在一些比较正式、隆重的场合,就要用所谓的大礼了。在大礼中,行礼人要跪拜,就像很多中国古代的场合一样。甚至道士们的跪拜即使在古代也是更为正式的,很像上古时期,因此在宋代时,它就被称为古礼。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朱熹就曾对其大为感慨,他说,当今的道士们拜礼的样子很像我们的古代祖先,都是双膝齐曲在地。也就是说在正式场合,晚辈对长辈要跪拜。而在他们拜神时,仪式就更为复杂,往往需要设供、燃香、烧纸、三叩九拜以及绕坛等。 至于一般的信徒,在一些重大节日或是求神还愿时,都要到大殿中拜神。其礼仪也是下跪叩头,每叩拜一次,在香案旁有一名值殿的道士,他就会在一种叫罄的法器上敲一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0
一、叩拜
道教对常人行拱手礼或行作揖礼,而对神、仙和真人则行叩拜礼,以示特别尊敬。因叩拜过程中亦有拱手、作揖,我们先介绍一下拱手礼和作揖礼。
(一)拱手礼
两手相抱(左手抱右手,寓意为扬善隐恶。盖以左手为善,右手为恶之故),举胸前,立而不俯。拱手礼亦称抱拳礼。道侣相逢或道俗相逢,多
行此礼,表示恭敬。
另外,有一种抱拳手式,以左手大拇指插入右手虎口内,掐右手子纹(即无名指根部);右手大拇指屈于左手大拇指下,掐住午纹(即中指上
纹),外呈“太极图”形,内掐“子午诀”。这种抱拳形式多用于打坐时,其寓意为“抱元守一”。常行拱手礼或作揖礼时,只需自然抱拳即可。
(二)作揖礼
一面躬身,一面双手于腹前合抱,自下而上(不过鼻),向人行礼。因举手伴以屈身(躬身)故亦称“打躬”。又因身体弯曲成月牙状,故又称“圆揖”。向人作揖行礼时不要过分屈身,以免臂部突出,而显得不雅观。作揖礼较拱手为敬,对长者多行此礼。
道教叩拜礼有两种形式,其中以一礼三叩最为常见,以三礼九叩最为隆重。
关于三礼三叩的具体拜法:(1)站在跪垫(拜垫)前,双脚站成“八”字形,两脚跟相距二至三寸。(2)一面躬身,一面双手于腹前合抱,自下而上(与口相齐)。(3)左手离开右手捂心(心意散乱为道教之大忌,捂心表示以专一沉寂之心向神致敬),同时从容俯身,右手按跪垫,两膝下跪,紧接着,左手离开心口,按右手背上,形成“十”字状。(4)俯伏叩首,头磕在双手背上(头与脊要同时下伏,切忌臂部高于背)。此时,心中存想神容并诚心祈祷。(5)抬头,左手收回捂心,右手用劲,慢慢起身,右手随之收回,双手抱拳高拱,准备第二次叩拜。
如上重复两次,是为三礼三叩。三个头磕完后,起身,双手合抱放于上腹处(道教称“怀抱太极”)。接着,再一次向神行一作揖礼,待双手自上而下至上腹处并立身站定后,方可离开跪垫。
道门中人常说的“朝上三礼”,就是指行三礼三叩礼,此礼多用于平日朝神。
关于三礼九叩,其拜法是重复“一礼三叩礼”两次,合为三礼九叩。重复前,要先敲三下大磬,表示再一次向神行礼。礼毕,同样作揖而退。
三礼九叩是道教最高的礼拜仪式,只有逢初一、十五、祖师圣诞及各种斋醮道场时,方行此礼。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