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解的文章

追加50,就要一篇较短的!谢谢

● 现代计算机的组成原理

内存储器——容量转为速度
1990年,Intel 486 CPU的主频为33MHz
(当时的DRAM内存工作主频是16MHz);
1993年 第一代Pentium问世,主频为75MHz
2000年 Intel的新内核可以在1GHz;
未来几年 CPU主频提到6GHz
未来10年里 Intel正在研发的下一代技术使CPU主频在有望达到100GHz。

只有内存数据输出的峰值带宽与处理器的峰值输入带宽相同,
才能使系统性能达到最优。
峰值带宽等于总线时钟频率与总线字节数(byte)的乘积。

计算机的程序具有局部性,即在一段时间内,
程序所用到的地址集中在较小的范围内
高速缓存CACHE——L1——L2——内外频实现

只读存储器ROM——EPROM——EEPROM——FLASH(BIOS)

随机存储器RAM——动态存储器DRAM

1996年,EDO将内存的工作频率提升到33MHz
当时处理器的主频为66MHz;
1997年,SDRAM内存又将工作频率升到了100MHz
此时的Pentium Pro的主频为200MHz
1998年Pentium Ⅱ问世后,两年以后,处理器主频达到1GHz。
1999年VIA推出的PC133(总线64位,8Byte)
将内存SDRAM工作频率提高到133MHz。

[理论上1GHz主频64位(8个Byte)处理器的峰值带宽可以达到8GB/s。
实际处理器系统总线带宽只有2GB/s~4GB/s左右。
SDRAM PC133内存峰值带宽只有处理器总线带宽的1/4,即1.06GB/s。不突破内存带宽限制,处理器性能再高意义也不大。]

SDRAM(Synchronous 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PC 100/PC 133
数据宽64位 3.3V电压 最高速度5ns 使用CPU相同频率交换数据,
与CPU外频同步主流内存

DDR SDRAM(Dual Date Rate SDRAM)双倍速率SDRAM
在时钟触发脉冲的上下沿都能进行数据传输,即便在133MHZ的总线频率
下,带宽也能达2.128GB/s(DDR 不支持3.3V的LVTTL,而支持2.5V的
SSTL标准)制造SDRAM的设备只需稍作改进就能生产DDR266,也无专利问题,成本略高于SDRAM,内存发展方向之一,
DDR333内存所能提供的理论带宽达到了2.7GB/s,比DDR266的2.1GB/s提升了将近30%,在测试中有明显的体现。 DDR400

RDRAM(Direct Rambus DRAM)接口动态随机存储器
Intel推崇的未来发展方向,将RISC(精简指令集)技术引入其中,
(提高时钟频率, 不低于300MHZ
简化时钟周期的数据量,通道口16位)
因此数据传输率达:300*16*2/8=1.2GB/S
如为两通道则2.4GB/S。
与传统的DRAM的区别:引脚定义会随命令变化,
既可以为地址线也可以为控制线
(引脚为普通DRAM的1/3)。

在实际系统中,运行时CPU是从缓存(Cache)里取出数据。
若缓存中没有所需的数据,那么CPU发出向内存请求数据的指令;[ 内存控制器对CPU的指令进行解码、地址翻译、寻址、读取数据等一系列操作。这些操作将导致从CPU发出指令到得到数据有一个延迟(latency,访问延迟)。 ]
测试还表明,内存总是在高速外设与CPU并发访问内存时才会出现带宽紧张。

于是有了这样一个认识:内存性能取决于带宽和访问延迟,
而访问延迟可能更为重要。

2005年,黄石要把Rambus内存的总线升级到64位,峰值带宽要达到30GB/s。而内存访问延迟的事却没有提到。

VCM(Virtual Channel Memory)虚拟通道存储器
NEC开发的一种缓冲式DRAM,快20%,目前大多数芯片组支持。
不管CPU是否处理过,都可先交于VCM处理,类Cache。

术语:
( CAS-Column Address Strobe 列地址选通
RAS-Row Address Strobe 行地址选通
Serial Presence Detect 串行存在检测 )
CL(CAS Latency)CAS的延迟时间
纵向地址脉冲的反应时间,
大多数PC 100 SDRAM可以运行在CL=2/3的模式下,
也就是,读取数据的延迟时间是2个或是3个时钟周期
tCK(TCLK)系统时钟周期
它代表内存运行的最大频率,PC 100 SDRAM芯片上的 10ns即
表明可运行於100MHZ的外频下
tAC(Access time from CLK)最大CAS时的最大数据输入时钟周期
PC 100 SDRAM在CAS=3时
tAC不得大于6 ns(有些内存编号用),
而tCK要小于10ns
总延迟时间 = tCK*CL+ tAC 为内存重要指标

外存储器——

软盘,驱——
1970 IBM推出,30多年来技术未大变但长盛不衰,简单,长寿,低价,便携
容量小,不可靠——致命缺陷,濒临淘汰

1995 Iomega Zip 100MB 1999 250MB
1996 Imation LS-120 120M 1997 Sony Fuji HiFD200MB

硬盘,驱动器——1973“Winchester”(温彻斯特)技术

存储设备的中坚——硬盘。正是硬盘,使得计算机有了更快更好的发展。
硬盘作用举足轻重——计算机如何启动
图书馆、银行……数据库 [保护型设备(如UPS)]
精彩的游戏和影视
硬盘的结构
常见的硬盘3.55英寸以下(指盘片的大小),
外形像一个铁盒子,对于灰尘是密封的。
由碟片、磁头、磁头臂、磁头臂服务定位系统、电路板及接口组成,
现在的硬盘还有数据保护系统。
碟片是硬质合金,盘片上涂有一层磁性物质,现在还出现了玻璃盘片。
以前磁头是用线圈缠绕在磁芯上制成,
目前采用的磁头技术有以下两种:一种是磁阻磁头,即MR磁头;
一种是巨磁阻磁头,即GMR磁头。

1956年 世界上第一块硬盘诞生于IBM公司
容量为5MB, 盘片的直径有24英寸,
50片盘片组成 重量达上百公斤。

1973年 采用“Winchester”(温彻斯特)技术(密封、磁头)
的硬盘由IBM研制成功,
结构与现在硬盘的结构类似,容量为640M。

1979年 采用thin-film感应磁头硬盘诞生于IBM公司。

1999年9月 Maxtor(迈拓)研制出第一块
单碟容量达10.2G的ATA硬盘(VL20系列)。

2000年2月 Seagate(西捷)制造出
转速达15000RPM的硬盘,缓存达16MB(捷豹 X15系列)。

2000年3月 IBM公司研制成功 “玻璃硬盘”
其中DesksterV 40G(桌面之星)的数据存储密度高达创纪录的14.3 十亿数据位/每平方英寸。

在过去的十年里,为提高面密度, 磁头技术经历了3个重要发展阶段
TFI(Thin Film Inductive)薄膜感应磁头——
1990-1995 磁芯感应线圈,提高密度的同时写能力减弱了

AMR(Anisotropic Magneto Resistive)各向异性磁阻磁头——
90年代中期, TFI磁头写,薄条磁阻材料作为读元件,它的电阻会
随磁场变化,产生很强的信号,提高了读灵敏度

GMR(Giant Magneto Resistive)各向异性巨磁阻磁头——
最近, 仍然采用AMR读写技术,但电阻随磁场变化的提高,
依赖于自旋的电子散射(spin valve,称为旋阀)。

部分响应最大匹配技术PRML
(Partial Response Maximum Likelihood)——
读出电路分成两段:第一段将磁头读取的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只选取部分“标准”信号移交第二段继续处理,
第二段将所接收的信号与PRML芯片预置信号模型进行对比,然后选取差异最小的信号进行组合后输出以完成数据的读取过程。
PRML技术可以降低硬盘读取数据的错误率,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磁盘数据密集度。

将来, 很有可能TMR(Tunneling Magneto Resistive)隧道巨磁阻磁头

甚至于实时音像流,电影品质的照相和动画,数字摄相机……

高速缓存——
IBM的玻璃盘片,高速主轴电机,液体轴承……

性能技术指标
①容量
一般指硬盘的总容量,单位是GB(即千兆字节,1GB=1024MB)。目前硬盘容量大都在20G以上。
还有就是指单碟容量,现在硬盘的单碟容量一般都在30G、80G以上。

②转速(Rotational speed) 转速说明了盘片将特定的数据存储点转到读/写头的下方的最快速度。用据盘片一分钟内最大转数(RPM)来衡量。总的来说,RPM值越大,内部传输率就越快,访问时间就越短,硬盘的整体性能也就越好。

• 数据传输率(Data transfer rate) 该参数描述的是数据在硬盘内物理盘片上实际的读/写快慢程度,通常指的是内部数据传输率。

③缓存(Cache memory) 是硬盘上的计算机记忆芯片,数据在主机总线适配器调用之前将通过缓存临时存储在硬盘上。缓存实际上是作为数据在硬盘盘片与主机总线适配器之间的一个缓冲器。

④接口 (Interface)
Merriam Webster :"它是这样一个地方,相互独立的、彼此无关的系统在这里互相作用、相互交流"。
计算机世界,"接口"这个词仅仅指一套专门的设计规范,它管理一个硬件如何和另一个硬件进行交流。

从台式机到大型文件服务器,总共只有3种基本的接口:
ATA、SCSI 和光纤通道(即SCSI的高级形式)。
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
ATA P I ( AT Attachment Packet Interface)
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现在还常用IEEE1394 USB1、USB2通用接口,接移动硬盘。

ATA,就是通常所说的IDE, EIDE,从九十年代初就开始用于台式机系统 (PC) ,现在已经成为了最流行的台式和家用电脑接口。

SCSI,它通常被企业或A/V用户应用在工作站/服务器。

光纤通道实质上是一种高级的SCSI,
一般用于多硬盘文件服务器系统(例如RAID系统)和非常高端的A/V服务器系统。光纤通道的优势来自其多硬盘共享能力;对于单硬盘系统而言,这些优势则不存在。

IDE (Integrated Device Electronics,集成设备电子部件)
它的最大特点是把控制器集成到驱动器内,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消除驱动器和控制器之间的数据丢失问题,使数据传输十分可靠,

EDIE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支持大容量的硬盘 (BIOS的版本)。三种硬盘工作模式:
普通模式( N o r m a l )、
逻辑块寻址模式(Logical Block Addressing)、
大硬盘模式( L a rg e )。
(2) 支持其它外设。
(3) 最多连接四台E I D E设备(四块硬盘)
(4) 具更高的突发数据传输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

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
(1) 外设控制器的总数最大为8个。
(2) 是一个多任务接口,具有总线仲裁功能。因此, S C S I总线上的适配器和控制器可以并行工作,在同一个S C S I控制器控制下的多台外设也可以并行工作。
(3) 可以按同步方式和异步方式传输数据。
(4) 可分为单端传送方式和差分传送方式。单端的电缆不能超过6米,如果超过6米,应采用差分传送方式。
(5) SCSI总线上的设备没有主从之分,各方平等。
S C S I应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现在的硬盘都是基于并行ATA接口,
但并行总线在高频工作时很容易出现干扰导致数据传输性能急剧受损,因此ATA-133规格已近乎达到发展极限!
为此,开发出取代并行ATA的新型硬盘接口总线势在必行。

2002年12月17日——希捷发布了两款新硬盘:
Barracuda 7200.7和Barracuda 7200.7 Plus。
它们提供并行ATA或全速串行ATA接口选择,
采用了先进的磁头和介质技术
Barracuda 7200.7 Plus具有8MB标准单板高速缓存,
单碟容量为80GB存储容量有120GB和160GB两种规格;
Barracuda 7200.7具有2MB高速缓存,
存储容量有40GB、80GB、120GB和160GB四种规格。
希捷专利的 SoftSonic流体轴承马达(FDB)
使Barracuda成了最安静的PC硬盘。

串行ATA(Serial ATA) 在软件方面与现时的ATA全兼容,
接脚数目更远低于现今的ATA,有助发展细小、灵活的接线。
串行ATA可让内部储存装置的性能提升。

目前,APT、DELL、IBM、Intel、Maxtor及Seagate领导推动发展这项计划,
并在业内七十四间公司支持下,共同成立串行ATA工作组。

⑤外部数据传输速率(External transfer rate) 该参数描述的是从硬盘的主控制器到接口控制器所能传输的数据量, 通常指的是突发数据传输率
(Burst Data Transfer Rate)。

目前常见IDE接口硬盘的外部传输速率模式有UltraATA/33/66/100/133(UltraDMA/33/66/100/133)四种。UltraATA/133的硬盘可以在支持UltraATA/66/33/100的主板上使用,不过性能不能充分发挥。
中断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速C P U与低速外设之间的矛盾,提高了C P U的效率。
DMA主要用于高速大批量数据传送系统中,以提高数据的吞吐量。在磁盘存取、图像处理、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和同步通信中的信号收发等方面应用极广。

⑥数据保护系统
数据安全对用户来说是很重要的。
一是提高硬盘的抗震和抗瞬间冲击的性能;
二是采用软件的方法。
硬盘普遍采用S.M.A.R.T技术(Self 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自监测、分析及报告技术)——在电脑启动时检测硬盘的磁头、磁盘、马达和电路等,再由硬盘的检测电路和电脑的检测软件完成对硬盘运行情况与预设的安全值进行分析和比较,当出现超过安全值范围的情况时,及时向用户报警,有的还能自动降速及备份数据。
此外: Quantum硬盘中内建了DPS(数据保护系统),
Maxtor(迈拓)应用MaxSafe技术,
Seagate(西捷)的DST(Drive Self Test, 驱动器自我检测)
IBM的DFT(Drive Fitness Test,驱动器健康检测)等等。
这些检测软件的出现,有效的保护了硬盘内数据的安全。
⑦平均寻道时间
是指硬盘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磁道时所用的平均寻道时间,
单位为毫秒(ms),现在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一般低于9毫秒。
• 访问时间(Access time) 描述的是硬盘在磁盘盘片上查找数据的快慢程度,在文件服务器或类似的随机访问环境中,该参数极为重要。

⑧其它
其中包括平均潜伏期、噪音水平、最大内部传输速率等等。

选择

确定你所需要的容量
你需要多大容量的硬盘完全取决于硬盘所使用的环境。

台式机 和 工作站系统 通常需要15GB到40GB的硬盘存储空间。
大型应用程序、图像密集型游戏、
桌面排版软件以及Internet缓存等都需要硬盘存储。

服务器 和 音频/视频/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通常需要18 GB至73 GB的硬盘存储空间。
网络服务器需要存储非常大型的应用程序文件,
还要支持多用户(通常一次数百人)同时快速的访问。
A/V系统需要存储大型的全帧视频和全分辨率的音频文件。

以上的容量估算可能会逐渐增加,
这取决于硬盘安装系统中应用程序的数量和大小。

性能相关问题
所需要的性能水平主要取决于系统是如何使用的,而不是其它因素。通常情况下系统用途分三大类:
台式PC
一般用户很少会对系统提出高性能要求。然而,许多用户可能又期望自己的系统具备高水平的性能,虽然在这种环境下这些特性很难体现出来。在以上的应用中,建议使用ATA、Performance ATA或SCSI接口。
中型服务器和工作站
中型服务器和工作站,其负荷相当于大约有10-50人同时在正常上班时随机访问服务器或工作站。建议使用Performance SCSI。
高性能服务器和工作站
高性能服务器和工作站主要面向执行关键任务且工作负荷很重的文件服务器,其负荷相当于50多人在一天24小时内同时进行访问,同时还面向诸如A/V制作等有高要求的工作站。在这些场合我们建议使用高端SCSI。
接口的兼容性问题
确定你目前接口的类型
ATA SCSI 光纤通道SCSI
根据型号确定接口
确保与你的系统保持兼容

安装注意事项
跳线接法 电缆问题 安装问题 低级格式化

Flash
一种EEPROM可擦写的存储器,靠改变内部正负电荷的排列记录数据。

CF卡(Compact Flash)、SM卡(Smart Media)、MMC(Multi Media Card)、SD卡(Secure Digital)、记忆棒(Memory Stick)、MD(Micro Drive)

闪盘 就是采用Flash memory(闪存)作为存储器的移动存储设备。
由于Flash memory的具有在去电后还能够保持存储的数据的特点,
因此成为了移动存储设备的理想选择。
过去价格昂贵,随着价格急剧下降,终于成了普通用户的选择。

与传统的移动存储设备相比,闪盘有几个重要特点:
1、即使是1GB的高端闪盘体积和重量也非常小,在15g-30g之间!
2、闪盘绝大多数采用USB接口,热驳接
3、单纯从存储容量上价格优势突出。另可重复擦写达100万次
4、读写速度,读写大文件要比小文件快,随机访问时间
(Random access time)仅为6ms,是硬盘的一半,平均读取速度为0.9MB/s,平均写入速度为0.8MB/s,瞬间的最高速度为1MB/s,都与USB1.1接口速度相当。 (USB1,USB2)

闪盘有突出优点,在短时间内迅速占领了移动存储设备市场,
有代替软驱的趋势。

目前,闪盘还只适合小容量的数据移动,例如32M以下。
而对于转移数百MB的数据的用户,闪盘暂时还不是理想的选择。
由于: 大容量的闪盘价格昂贵
(目前128MB的闪盘价格近于40GB硬盘),
由于: 读写速度相对于容量来说还太低,
大容量使用不是很方便。

目前市面上的闪盘分为三种类型:基本型、增强型、加密型,价格也依次递增。

基本型 只提供了必需的数据读写功能,价格也相对来说最便宜。
增强型 增加了系统启动、数据保护……功能。
加密型 则是专门针对商业用户,
提供密码保护和文件加密功能,自动压缩功能。

Windows Me/2000/XP操作系统,可以完全的即插即用。
Windows 95/ Windows 98不支持USB设备。
MAC OS、Linux……使用优盘必须确定是否能够用上。

另外,闪盘具有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可以代替软驱引导系统。
为了防止用户误删数据,增加了一个写入开关。

光驱——
CD ROM——1972≈1978 Philips , 1985——Philips与 Sony
合成塑料,反射薄铝,保护漆
结构:罗旋记录

DVD ROM 磁光盘与相变光盘 1997.4十家公司

CD-R(Recordable)读出方法同CD ROM,
1990年 雅马哈(Yamaha)CD-R驱动器。目前正逐步淡出市场。
组成:合成塑料 片基
有机染料(受高功率激光照射产生化学变化)记录层
根据所用染料介质和反射介质的不同组合,会使CD-R盘片呈现不同的色彩
绿 青蓝染料(Cyanine),兼容好,价格便宜,使用较广
金 金色染料(Phthalocyanine),接近透明,较好的抗光性,储藏期超过100年, 金盘又分为黄金盘,和白金盘,前者采用黄金作为激光反射层,后者采用的是白银,两者除了成本上有轻微的差别之外,性能、质量上没有任何差别,
兰 蓝色染料(Azo),制造成本, 寿命较短

薄金属(24K黄金或纯银)反射层
保护漆

CD-RW(ReWriteable)
1996年 理光(RICOH) 对专用的CD-RW盘片进行反复擦写(达1000次以上)的光盘刻录机。
CD-RW盘的折光率小于CD-R/ CD, 约为2/3,
设计了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驱动器才可读出

采用更短波长的蓝光技术,仅仅是单面单层的一张盘片就能达到27GB的存储容量,

可靠性
刻录机是磨损和老化较快的设备。如果一台刻录机能正常刻录1000片,每片成本在2~3元。 如果只刻录了100片就发生问题,每片成本就达到20~30元。
性价比
光盘刻录机最重要的技术指标是刻、擦写速度。 如果主要用来进行数据备份,使用量不大,可以选择10X以下的刻录机。不仅价格便宜而且稳定性和兼容性都比较好。

CD光盘类型目前5种: 音乐CD(Audio CD)、
普通CD-ROM(Normal CD-ROM)、
多区段CD-ROM(Multi-Session CD-ROM)、
混合模式CD(Mixed-Mode CD)、
特殊模式CD(CD Extra Mode)。

两个光盘数据存储的概念:
轨(Track)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数据都是以轨为单位记录到光盘中
区段(Session)一个独立而完整的记录区域,它可以包含若干条任意类型的数据轨,在一个区段烧录完成后(即Close Session),其中的数据就无法再更改了,但可多次轨写入。读取数据时,要先找到相应的区段,然后再找相应的轨。

普通CD-ROM就相当于将整张光盘设为单一区段(SS,Single Session),所以不管写入多少数据都等于将光盘写满。
多区段(MS,Multi Session)CD-ROM则把盘划分成多个记录区域,这样就可以分多次写入(烧录)。好处相当明显,比如当刻录100 MB数据时,用SS方式的话,光盘上的剩余空间就浪费了,但MS方式,可以先烧100MB,以后若想写入新数据,再建立新的区段就可以了。而且,用MS方式烧录失败的盘片也可以通过这个方法使用余下的容量,所以MS技术非常有用,现在的CD-ROM也都支持多区段光盘的读取。

混合模式与特殊模式CD就是将音乐与数据资料录制在一起
混合模式将数据资料写在光盘的开头(即从第1区段的第1轨开始),
特殊模式则将音乐资料写在光盘的开头。
影音器材中的CD与VCD播放机都不支持多区段读取,制作通用且又含有其他资料的Audio CD或VCD光盘,数据必须要从第1区段第1轨开始。

CPU——
Intel——Pentium—Pentium pro— Pentium MMX
PII——PIII —PIV
AMD——K7——Athlon
Cyrix

高端RISC处理器早已进入64位时代,在主流处理器从32位向64位过度的
过程中
AMD起先在整数运算上有一定的优势,后来在Athlon采用EV6总线技术和新的浮点运算单元其性能甚至比Intel于更强。
Intel 运行现有软件有较大的性能提高,且为Internet、图像、视频流、语言、3D图形多媒体、多任务留有发展空间,

Intel 1995 Pentium pro 是P6架构,已7年了,
Pentium Pro使用了两个16K的L1 Cache,一个用于缓存代码,一个用于缓存数据 ( 这种设计被称为哈佛结构) ,大大提高了访问Cache的命中率。
Pentium Pro 拥有一个256KB或512KB的L2 Cache。
Intel将CPU和L2 Cache封装在一起,简化了系统的设计。
另外,L2 Cache 通过一条64位宽且与CPU等时钟速率的专用总线,实现与CPU间的通信,从而提高了CPU性能。
Pentium Pro还采用3路超标量体系结构和14级超级流水线。
Pentium Pro与其他CPU的根本区别在于非顺序指令执行。Pentium和更早的x86处理器是按照指令在程序中的本来顺序执行的,这种执行方式经常会陷入到一个费时的指令执行状态中,任何引起延时的指令都会影响流水线的吞吐量。而Pentium Pro应用指令池( Instruction Pool )打开一个足够大的指令窗口( 30条指令 ),在这个指令窗口中进行多分支指令预测和数据流分析,然后再以一个优化的顺序预测执行。因此CPU不必一直等待指令完成,就可以去执行下一条指令,从而将处理器停滞时间限制到最小。

《流水线传送》____将一条指令执行周期分成若干部分(如:取指、译码、取操作数、执行、回写)各部分分别由不同的部件执行,理想的情况下,每个周期的一个节拍,可以完成一条指令
《超级流水线处理》____将机器条指令划分成更多级操作,以减轻每一级操作的复杂程度,则每一步可在较少的时间内完成
《超标量设计》____CPU内含多个指令执行单元(尽管超级流水线,指令执行仅一个单元)在给定定的时钟节拍内,超标量设计的CPU,可以执行多于一条指令(多于一条流水线)
《无序执行》____在有序时,一条流水线中阻碍指令执行的任何事情,都将阻塞其它流水线的运行。而无序执行,可以让其它流水线继续运行,因此,程序中后面的指令,可以比被阻塞的指令更早完成。当然,处理器必须保证执行结果不以错误的次序将结果写到内存中,或错误地改写寄存器的值
《分支预测》____分支(条件,无条件),条件分支一般要到执行某步时才能被确定下来,如无特殊的设计来专门处理,CPU的流水线性能会下降。而“分支预测”是指CPU在执行指令前对指令流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找出一条可能的分支,对之进行取指,在分支确定下来之前,CPU甚至可能处理其中的一部分指令(冒险执行)
《SSE指令集》(Streaming SIMD Extention)数据流单指令多数据扩展SIMD(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单指令多数据

用NetBurst动了大手术:
超级流水线 P 4有 20级
快速执行引擎 P 4的算术逻辑单元ALU有2个,且以内核频率2倍速工作,1个时钟周期完成4个整数运算
400/533MHZ系统总线 P 4前端总线(FSB)与主板芯片组的带宽
400/533MHZ(3.2/4.3GB/S),
执行跟踪高速缓存 P 4有256/512K高速缓存L2以48GB/S工作,
跟踪12KB已译码的指令
先进的动态执行技术 非常有效的乱序推测执行引擎,
因为流水线长,失败会产生较大延迟;
新的SSE2指令集(Streaming SIMD Extention)数据流单指令多数据扩展

Pentium 4后续处理器“Prescott”
Intel 当地时间2月19日,在Intel 2003春季“IDF(Intel Developer Forum)”发表了2003年及2004年台式个人电脑战略,Intel台式系统平台部门副总裁Louis Burns在主题演讲中介绍。

预定于2003年下半年投产的Pentium 4后续处理器“Prescott”(开发代号)。Prescott采用90nm新一代加工技术制造,
操作系统还采用了将一个CPU当做两个CPU来进行分散处理,以提高执行效率的“超线程(Hyper-Threading)”技术。
Prescott增加了13个新指令组,
配备了800MHz的前端总线(Front Side Bus )
以及1MB的二级缓存。

Intel还发表了支持该CPU的芯片组,
面向高端台式机的“Canterwood”(开发代号)
面向普通价位台式机的“Springdale”(开发代号)
两者均支持双通道内存DDR400,计划在2003年上半年供货,将首先用于奔腾4处理器。

2004年的台式个人电脑概念“Powersville”
配备被称为“Tehas”(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