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些明朝皇权高度膨胀的史实

快快!谢谢!!!!!!!!!!!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使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获得高度发展。

(1)行政方面,在中央,明太祖借口胡惟庸案,撤销中书省和丞相,把相权分给六部,还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在地方,明太祖为加强对地方控制,废行省,设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管地方行政、司法、和军政。三司长官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影响:丞相的废除意味着皇权的进一步加强。从体制上保证了君主的绝对权威;明成祖时,形成内阁制度,中央和地方的政权完全由皇帝控制。

(2)军事方面,在中央,明太祖设五军都督府,与兵部共管兵权,相互牵制。明太祖又创立了卫所制度,各卫、所分属于各省的都指挥使,统由中央五军都督府管辖。影响:使兵部、都督府和卫所总兵将官都不能专军权,军权集中在皇帝手里。

(3)监察方面,明太祖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作为中央监察机关。都察院与中央司法机关大理寺、刑部合称“三法司”。“三法司”不能决断的案件,由皇帝裁决。为了监视官吏和镇压人民反抗,明太祖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设立“东厂”,明朝中期又设立“西厂”,锦衣卫、东厂、西厂都是特务机构,合称“厂卫”,明朝还有一种叫“廷杖”的刑罚,即皇帝在殿廷杖责官员。影响:使国家司法权集中在皇帝手里,厂卫机构的设立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

(4)学校和科举,明代学校用以培育人才,秒举用以登进人才。学校在中央称为国子监,又名国学、太学。在地方上的为府、州、县学。在科举考试方面,考试分为两级,低一级的是乡试,高一级的是会试和殿试。考试的内容是儒学的四书、五经,应考者不许发挥独立见解,文体为“八股文”。影响: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

(5)《大明律》和《大诰》。修订法律,严刑峻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26
皇权被架空是末期。早期为中央集权鼎盛时期;

明朝
-中央:废丞相,形成君主独裁的局面;
-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进一步削弱地方势力;
-设厂卫特务机构;
-实行八股取士;
这是专制主义强化的突出表现;

明朝皇权的特点 有一段材料 是写明太祖一天要处理政事411件,
即废除丞相、君主专制带来的皇帝大权独揽,工作量的增加;
厂指:东厂、西厂、内行厂;卫,指锦衣卫。合称厂卫。这些都是明朝内廷的侦察机构。东厂系永乐十八年(1420)设立于北京东安门北;西厂系成化十三年(1477)设于旧灰厂;内行厂系正德初年设于荣府旧仓地;锦衣卫原为内廷亲军,皇帝的卫队,洪武十五年(1382)成立。厂卫,是明代特务政治的工具,是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厂与卫的职权基本无差别。但由于锦衣卫属于外官,奏事需用奏疏,还有勋戚及其子弟参加,不如东厂太监亲近,故厂的势力总要大于卫。这样,锦衣卫侦伺一切官民,厂则侦察官民和锦衣卫;西厂有时还监视东厂,内厂则监视官民和厂卫,而皇帝直接领导与监督所有侦察机关,构成一套侦察特务体系。
注意:厂卫都可以不通过司法机构,直接奉诏行事,受理词状,任意逮捕吏民。受害人若再不能满足他们的勒索,就送镇抚司狱,立即打死。天启(1621~1627)年间,东林党六君子,就都是死于厂卫的秘裁。厂卫还派人侦伺官吏。厂役所得情报直送东厂,凡异己者,便立即处决。冤狱不可胜数。致朝野上下,人人自危。

廷杖:皇帝在朝廷杖打大臣。皇帝在朝廷上杖责臣下,是对官吏的一种酷刑。明代往往由厂卫行之。
明代的廷杖始于明太祖鞭死开国元勋永嘉侯朱亮祖。朱亮祖父子作威作福,多为不法,罪有应得,但朱元璋却开了廷杖大臣的先例。此后明成祖永乐时期废此不行,但朱棣死后十几年,明英宗就恢复了廷杖。
就像黄仁宇先生指出的那样,大臣们被杖之后,立即以敢于廷争面折而声名天下,并且名垂“竹帛”。死是人人都惧怕的,但只是屁股上挨几板子就可以名垂千古。因此,不管朝廷讨论的事情是对是错,纯为反对而反对,而冒险骗取廷杖的也大有人在。

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 (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以“图谋不轨”诛杀,并乘机废除宰相制度后,取消中书省,由皇帝直接管理国家政事,一切大权都由皇帝一个人掌握了。然而“废除宰相制度,集大权于皇帝一人,大臣既不被信任,政务繁多,皇帝又管不了许多,于是政权便落到宦官身上。”宰相制的废除使得既可以分担皇帝政务,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帝王个人心智不足的机制不复存在。因此可以说厂卫制度是明朝被废除的宰相制度的异化替代物,是中国封建王朝皇权高度集中的产物。而廷杖是厂卫制度下采用的一种手段。
第2个回答  2010-05-26
膨胀你妈,除了明除
所有权力都在文官集团手里,皇权基本被架空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