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编修孔氏足谱是在哪个朝代

如题所述

  一般族谱的修订都是在家族内部完成的。孔氏因为孔子的存在,所以使得历朝统治者都非常的关注。第一次官方层面的编修《孔氏家谱》是在明朝洪武年间。
  孔子家谱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五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六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
  明崇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四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衍植)奏准。后续十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再添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五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
  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它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 由于孔氏谱系的完善,有时孔姓人也会遇到了一些小小的不便之处。如若按孔氏家规规定,同姓同宗晚辈见到长辈一定要按辈份称呼,往往出现年龄相仿者辈分相差数辈甚至十数辈的情形。另衍圣公府里面不用孔姓为佣人,主要原因就是衍圣公很可能比多数同宗人辈份要低,导致主仆关系和辈分关系发生尴尬。一些孔姓贫穷人家可能会先改名姓再进府为仆。
  孟子、曾子、颜子三族亦用孔姓行辈排序,这三家的家谱与孔子家谱合称“通天家谱”,唯开始时期和严格程度各有差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4-26
孔氏族谱涵盖在孔府的档案中,现如今存于世的孔氏族谱应该是民国年间修订的孔氏族谱,值得一提的是,从明朝以来,一直到民国时期,民国时期的民国族谱是最大规模的一个孔氏全国合族大谱。
孔府档案应该说是私家档案,因为古代皇家与孔家的关系密切,所以各个地方官衙都与孔府有着文字记载关系。
从北宋开始,孔子的嫡孙有世袭的爵位“衍圣公”,所以,孔府就有了纷繁复杂的管理、办事机构,因此,虽然是座私人府邸,但是孔府所保存的资料极为丰富。
孔府的档案包含了孔府几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与宗教等各个方面的资料,时间轴线长,历史覆盖广,内含丰富,使其成为了中国最著名的私家档案,现存的档案好像是从明朝嘉靖年间开始的。
全国解放后,由当时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主持,曾对孔府档案进行了整理,由当时的国家档案馆和南京史料整理处的专家常驻在孔府修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