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生活中直心处事,真情待人

如题所述

摘自熊厚音《黄庭外景经》讲座录音资料 学员问:一年多的修行实践,在心、性、行等方面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同时也发现,即使自己在工作上已经有意识的处后,不去争名争利,依然有人在背后无事生非、恶意中伤;即使对朋友始终以诚相待、不去斤斤计较,依然遭到了个别朋友的有意欺骗。凡此种种,既感慨人事难测,也反思自己德性欠缺,确有言行上的许多不妥之处。虽如是,内心深处还是会有情感失落和心事纠结,对理解实践老子的“慈、俭、不争”以及如何应对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心存疑惑。恳请老师指点赐教,谢谢! 熊厚音:那么他提的这个问题实际上在很多的修炼的道友的生活和工作中都会体现,你比如说人太实在了,什么东西都采取不争、相让的这样一种态度,这个社会反映的结果可能总是不尽人意,那么我个人的观点我觉得就是应该以直心处事,用真情待人。 所谓的直心就是,说什么话就应该有一种智慧,这个智慧就是说,它表达出来是一种对事实的表述,但是客观上来说它又是实事求是的,这样就导致我们人的内心世界里面就不会掩饰一些问题,这就是六祖所说的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人他用直心处事的时候他表现的是一种实事求是。 由于社会所谓的文明在进步,人们的奇巧心就越来越发达,发达以后有很多语言表达出来的是模棱两可的状态。那就像我们现在人所说的作秀一样,很多事你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实事求是,但实际上是在作秀或者是在做托儿。意思就是说有很多事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但是结果却弄成了那么回事。当然这些东西要在社会中找例子的话可以找出很多,我们就把这个事教给大家自己去分类。 用真情待人,意思就是说你内心世界怎么想的一定有一种真情。那就像我们刚才所说的上一个问题,夫妻情、父母儿女情、道情这样三类真情,它其中都是要服从于道情的,因为道情对万事万物没有分别心,后面的两者,就是夫妻情也好或者父母、儿女情也好都是有自我的范围限制的,但是道情却没有限制。我们这个地方指的就是道情,就是要有很宽广的心胸,不要怕吃亏。所以说用真情待人这一点永远都是对的,人心本善是文明的引领者,就是说最终你会引导或者你会发现这个社会的发展趋势不是说让人们诡诈的那一面会不断的扩展下去,而是它一定会让文明的气息占到主流。 那么这个方面也是造物对人心给予的希望和对人心的一种青睐的原由,意思就是说造物对人心之所以要这样去设计或者要这样去存在是因为他把希望放在人心上,同时也把原则或者是过程,应该发展的这样一些道理,我想他已经把相互之间的关系设定好了,问题是,在实践中经常出现什么样的状态呢?经常出现的是你处后不争就引来无事生非,恶意中伤,以诚相待又遭到有意的欺骗,这就是他刚才说的两个问题,我们如何去看待这个结果并用何种态度去对待呢?实际上这里面就有一个很重要的转折了,我们刚才所说以直心处事,用真情待人,这是本质性的这一面,本质的那一面就是说善者善之,不善者我还是善之,这个就称为德善,你首先要具备有德善的心理作基础,然后另一方面,就是你在应对这些复杂的社会人心或者社会面貌的时候你是用怎样一种状态对待呢?并不是用一种态度去对,而是用多种的态度。 意思就是说无意识的这个德,就是说你从无里面所产生出来的这个意识它是变化无方的,所以说无意识的德是灵动或者叫灵性启动以后的重要品德,而不是说它用很呆板的形式、非常固定的那样一种行为表现来作为自己社会活动的基本形态,而是说自己非常有灵动性。就是尽管你这个人说出来的话实事求是,同时你对什么人都愿意去帮助他,同时愿意付出自己的劳动,这一点是作为基础,但是你处理的方法又是非常灵活的,这一点它是一种重要品德。 我在解释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需要大家明白的就是无意识的这个德,就是他用什么样的形态去跟社会打交道没有一定的格式,由于没有一定的格式或者是在我们的内心世界里面它又是用一种流动的心理这样去处理相互关系的,也就是说在很多问题上我们明明知道人家在想什么,但是我们如果用固定的方式去反映的话这就称为下德,如果说我们以非常灵活的方式这样去响应的话那么这就称为上德。 这是什么意思呢?你比方说我们说直心,所谓的直心就是面对一个事实的时候你用实事求是的方法去表达,同时你又能够设身处地的换位的思考,这样去表达的话,别人对你的行为和对你的理解不得不换一个角度。意思就是说他会用新的思想或者新的方式去求得一种新的平衡,他就不会说用一种固定的方式。 你用固定一种方式,那就像下棋一样,就是说它是双方的一种相对平衡的运动,最后谁下得最好就看它的全局的把握性。那么耍智巧的人来说,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无论是无事生非恶意中伤也好或者是有意的欺骗也好,作为这些行为它并不是说人们在有意的作恶,而只是说人们的利益观在引导人们往某方面去思考。那就像我们刚才所说的作为夫妻关系也好,它有这样一个共性的特征。你比方说那个做妻子的女性她可能比较感性的去表述这个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意思就是她会把自己在家庭中存在的责任加以夸大,就把异性在家庭中的责任进行缩小或者是奉献,这就会缩小,这表面上看起来不是一种单纯的善或者单纯的恶,但是这是一种习性所造成的运动,你不得不承认,这样人们的行为中自然而然就体现了这样一种状态,所以说男性跟女性尽管结合成为一个家庭了,但是这些类似于这方面的思维习惯所产生的一种原型的不一致就会愈演愈烈,最终他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那就像我们刚才说不能站在大的情感的角度或者不能站在大的境界去包容这个问题的话,那小的所谓的爱情关系就会逐渐逐渐的产生什么七年之痒、八年之痛,九年就不在一块了。 这是什么道理呢?就是因为人们的心老在自己所谓的爱和恨中间选择所谓自己正确的一面去确定,然后在客观的一面他又不知道共生共荣的这样一个同一性原理,因为他不知道这个利益是大家共存的,不知道在中间求得双赢或者是多项受益的这样一个运动方式,所以说当我们不存私欲并且一心一意的在社会中尽心尽责的去生存的时候,只有德性、德心和德行的合一才能使我们的行为不失道心而又不为凡事所作弄。 你比方说有智慧但是反应又很灵活,行为上又没有什么具体的道德标准或者是表现形态,这样对事情的反应可能就比较契合于未来的结果。我们所谓的结果那就是说有利于双向发展的结果,所以说真正掌握自在的主动权就是这样一种意思,就是我们既要有德性、德心和德行,同时又要知道原来这三德,德性和德行、德心它是表达了一种灵活性,而不是一种约束性,没有什么形式上的道德标准来加以约束,这样表现的方式那就像我们从老子的“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这样一个辨证观念中去看这个问题一样,有时候有些行为结果我们并不知道,只要我们不从私念上去考虑,那么这个结果没有到来之前的所谓的行为你都是可取的,这所谓的可取当然是以上为基础的可取,因为上德它不德。 当修炼者还在计较自己的有德而他人的不德时,就是说我们老在觉得他人在欺骗自己,然后他人在对自己的无事生非,恶意中伤,尽在想这些问题的时候,实际上的结论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实际上的结论就是自己已经失德于有己了,就是已经有自己的这个存在了,已经执着于自己吃亏或者上当了这样一个结果然后再去表述人家的无事生非,恶意中伤以及有意欺骗这样一个存在,因为这两者之间我想它肯定是这样去相对应而存在,相互作用中再去发展的,所以由于有了自己的自我感的存在,然后自己的灵性就没办法体现出来,然后真正的不可预料的一些结果就没办法沿着自己的德性向前发展,这就是我个人的一种基本观念。我的意思就是说,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保证自己以直心处事,用真情待人的这样一种基本的善性以外,其他的方面你就要用比较高的这种德性和灵活性这样去处理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在中间掌握主动。 这个真正的主动就来自于我们无意识的德,这个德就是你不要用自己的这个存在去约束你可能出现的比较高级的或者比较神奇的,就是不可预料的一种行为方式。当然这个话都是比较抽象的,我不能举例,因为举例了以后只能说它是一种有意识的教人在奇巧心上面进行发展,奇巧心肯定是我们不提倡的,但是无意识的德性它的行为方式不拘一格却是一定的,希望大家能够理解,祝大家在社会中成就更大的德性意识,同时也能够在生活中掌握真正的生活主动权。当然这个生活主动权到底是什么东西呢?肯定是说在心理上的主动,而不是在利益上的先主动,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去甚、去奢、去泰——人性需要生存无为 (熊厚音) 《阴符经》 天之至私 用之至公 熊厚音讲《阴符经》第二 五贼在心 熊厚音:修道者的自我认知 观察自我就是研究宇宙的共性 自知自觉自省是积德 熊厚音:《阴符经》求义 《黄庭内景经》阐微 (1-18) 《黄庭内景经》阐微 (19-36) 《黄庭外景经》阐微 熊厚音注解《周易参同契》上篇 熊厚音注解《周易参同契》中篇 熊厚音注解《周易参同契》下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14
摘自熊厚音《黄庭外景经》讲座录音资料 学员问:一年多的修行实践,在心、性、行等方面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同时也发现,即使自己在工作上已经有意识的处后,不去争名争利,依然有人在背后无事生非、恶意中伤;即使对朋友始终以诚相待、不去斤斤计较,依然遭到了个别朋友的有意欺骗。凡此种种,既感慨人事难测,也反思自己德性欠缺,确有言行上的许多不妥之处。虽如是,内心深处还是会有情感失落和心事纠结,对理解实践老子的“慈、俭、不争”以及如何应对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心存疑惑。恳请老师指点赐教,谢谢! 熊厚音:那么他提的这个问题实际上在很多的修炼的道友的生活和工作中都会体现,你比如说人太实在了,什么东西都采取不争、相让的这样一种态度,这个社会反映的结果可能总是不尽人意,那么我个人的观点我觉得就是应该以直心处事,用真情待人。 所谓的直心就是,说什么话就应该有一种智慧,这个智慧就是说,它表达出来是一种对事实的表述,但是客观上来说它又是实事求是的,这样就导致我们人的内心世界里面就不会掩饰一些问题,这就是六祖所说的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人他用直心处事的时候他表现的是一种实事求是。 由于社会所谓的文明在进步,人们的奇巧心就越来越发达,发达以后有很多语言表达出来的是模棱两可的状态。那就像我们现在人所说的作秀一样,很多事你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实事求是,但实际上是在作秀或者是在做托儿。意思就是说有很多事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但是结果却弄成了那么回事。当然这些东西要在社会中找例子的话可以找出很多,我们就把这个事教给大家自己去分类。 用真情待人,意思就是说你内心世界怎么想的一定有一种真情。那就像我们刚才所说的上一个问题,夫妻情、父母儿女情、道情这样三类真情,它其中都是要服从于道情的,因为道情对万事万物没有分别心,后面的两者,就是夫妻情也好或者父母、儿女情也好都是有自我的范围限制的,但是道情却没有限制。我们这个地方指的就是道情,就是要有很宽广的心胸,不要怕吃亏。所以说用真情待人这一点永远都是对的,人心本善是文明的引领者,就是说最终你会引导或者你会发现这个社会的发展趋势不是说让人们诡诈的那一面会不断的扩展下去,而是它一定会让文明的气息占到主流。 那么这个方面也是造物对人心给予的希望和对人心的一种青睐的原由,意思就是说造物对人心之所以要这样去设计或者要这样去存在是因为他把希望放在人心上,同时也把原则或者是过程,应该发展的这样一些道理,我想他已经把相互之间的关系设定好了,问题是,在实践中经常出现什么样的状态呢?经常出现的是你处后不争就引来无事生非,恶意中伤,以诚相待又遭到有意的欺骗,这就是他刚才说的两个问题,我们如何去看待这个结果并用何种态度去对待呢?实际上这里面就有一个很重要的转折了,我们刚才所说以直心处事,用真情待人,这是本质性的这一面,本质的那一面就是说善者善之,不善者我还是善之,这个就称为德善,你首先要具备有德善的心理作基础,然后另一方面,就是你在应对这些复杂的社会人心或者社会面貌的时候你是用怎样一种状态对待呢?并不是用一种态度去对,而是用多种的态度。 意思就是说无意识的这个德,就是说你从无里面所产生出来的这个意识它是变化无方的,所以说无意识的德是灵动或者叫灵性启动以后的重要品德,而不是说它用很呆板的形式、非常固定的那样一种行为表现来作为自己社会活动的基本形态,而是说自己非常有灵动性。就是尽管你这个人说出来的话实事求是,同时你对什么人都愿意去帮助他,同时愿意付出自己的劳动,这一点是作为基础,但是你处理的方法又是非常灵活的,这一点它是一种重要品德。 我在解释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需要大家明白的就是无意识的这个德,就是他用什么样的形态去跟社会打交道没有一定的格式,由于没有一定的格式或者是在我们的内心世界里面它又是用一种流动的心理这样去处理相互关系的,也就是说在很多问题上我们明明知道人家在想什么,但是我们如果用固定的方式去反映的话这就称为下德,如果说我们以非常灵活的方式这样去响应的话那么这就称为上德。 这是什么意思呢?你比方说我们说直心,所谓的直心就是面对一个事实的时候你用实事求是的方法去表达,同时你又能够设身处地的换位的思考,这样去表达的话,别人对你的行为和对你的理解不得不换一个角度。意思就是说他会用新的思想或者新的方式去求得一种新的平衡,他就不会说用一种固定的方式。 你用固定一种方式,那就像下棋一样,就是说它是双方的一种相对平衡的运动,最后谁下得最好就看它的全局的把握性。那么耍智巧的人来说,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无论是无事生非恶意中伤也好或者是有意的欺骗也好,作为这些行为它并不是说人们在有意的作恶,而只是说人们的利益观在引导人们往某方面去思考。那就像我们刚才所说的作为夫妻关系也好,它有这样一个共性的特征。你比方说那个做妻子的女性她可能比较感性的去表述这个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意思就是她会把自己在家庭中存在的责任加以夸大,就把异性在家庭中的责任进行缩小或者是奉献,这就会缩小,这表面上看起来不是一种单纯的善或者单纯的恶,但是这是一种习性所造成的运动,你不得不承认,这样人们的行为中自然而然就体现了这样一种状态,所以说男性跟女性尽管结合成为一个家庭了,但是这些类似于这方面的思维习惯所产生的一种原型的不一致就会愈演愈烈,最终他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那就像我们刚才说不能站在大的情感的角度或者不能站在大的境界去包容这个问题的话,那小的所谓的爱情关系就会逐渐逐渐的产生什么七年之痒、八年之痛,九年就不在一块了。 这是什么道理呢?就是因为人们的心老在自己所谓的爱和恨中间选择所谓自己正确的一面去确定,然后在客观的一面他又不知道共生共荣的这样一个同一性原理,因为他不知道这个利益是大家共存的,不知道在中间求得双赢或者是多项受益的这样一个运动方式,所以说当我们不存私欲并且一心一意的在社会中尽心尽责的去生存的时候,只有德性、德心和德行的合一才能使我们的行为不失道心而又不为凡事所作弄。 你比方说有智慧但是反应又很灵活,行为上又没有什么具体的道德标准或者是表现形态,这样对事情的反应可能就比较契合于未来的结果。我们所谓的结果那就是说有利于双向发展的结果,所以说真正掌握自在的主动权就是这样一种意思,就是我们既要有德性、德心和德行,同时又要知道原来这三德,德性和德行、德心它是表达了一种灵活性,而不是一种约束性,没有什么形式上的道德标准来加以约束,这样表现的方式那就像我们从老子的“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这样一个辨证观念中去看这个问题一样,有时候有些行为结果我们并不知道,只要我们不从私念上去考虑,那么这个结果没有到来之前的所谓的行为你都是可取的,这所谓的可取当然是以上为基础的可取,因为上德它不德。 当修炼者还在计较自己的有德而他人的不德时,就是说我们老在觉得他人在欺骗自己,然后他人在对自己的无事生非,恶意中伤,尽在想这些问题的时候,实际上的结论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实际上的结论就是自己已经失德于有己了,就是已经有自己的这个存在了,已经执着于自己吃亏或者上当了这样一个结果然后再去表述人家的无事生非,恶意中伤以及有意欺骗这样一个存在,因为这两者之间我想它肯定是这样去相对应而存在,相互作用中再去发展的,所以由于有了自己的自我感的存在,然后自己的灵性就没办法体现出来,然后真正的不可预料的一些结果就没办法沿着自己的德性向前发展,这就是我个人的一种基本观念。我的意思就是说,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保证自己以直心处事,用真情待人的这样一种基本的善性以外,其他的方面你就要用比较高的这种德性和灵活性这样去处理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在中间掌握主动。 这个真正的主动就来自于我们无意识的德,这个德就是你不要用自己的这个存在去约束你可能出现的比较高级的或者比较神奇的,就是不可预料的一种行为方式。当然这个话都是比较抽象的,我不能举例,因为举例了以后只能说它是一种有意识的教人在奇巧心上面进行发展,奇巧心肯定是我们不提倡的,但是无意识的德性它的行为方式不拘一格却是一定的,希望大家能够理解,祝大家在社会中成就更大的德性意识,同时也能够在生活中掌握真正的生活主动权。当然这个生活主动权到底是什么东西呢?肯定是说在心理上的主动,而不是在利益上的先主动,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去甚、去奢、去泰——人性需要生存无为 (熊厚音) 《阴符经》 天之至私 用之至公 熊厚音讲《阴符经》第二 五贼在心 熊厚音:修道者的自我认知 观察自我就是研究宇宙的共性 自知自觉自省是积德 熊厚音:《阴符经》求义 《黄庭内景经》阐微 (1-18) 《黄庭内景经》阐微 (19-36) 《黄庭外景经》阐微 熊厚音注解《周易参同契》上篇 熊厚音注解《周易参同契》中篇 熊厚音注解《周易参同契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