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作品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一、庄子的作品:

  

  《庄子》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流传版本,今已失传。目前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司马迁认为庄子思想“其要归本于老子”。然而就庄子书中寓言、义理及《天下篇》对老子思想所评述,老子与庄子思想架构有别,关怀亦不相同,所谓“道家”思想体系与《庄子》书,实经过长期交融激荡,经汉代学者整理相关材料,方才编定。


  二、庄子简介: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生卒年失考,与孟子同时。战国宋国蒙邑(河南省民权)人,曾任漆园吏。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也被称为蒙吏、蒙庄和蒙叟。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9-27
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县),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鲁迅先生对庄子文章的评价极高,说庄子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庄子被唐明皇封为南华真人,代表作《庄子》受封为《南华经》,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百度百科
第2个回答  2013-10-24
第二十节《庄子》作品选讲教学目标分析《庄子·逍遥游》的内容和写作特点,以此为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庄子》的思想和艺术成就。重点难点分析本文的内容非常丰富,庄子围绕逍遥游的话题,发表了很多见解,而这些见解又大都通过寓言和人物对话表达出来,含义丰富。不同的人往往或产生不同的理解。应尽量结合原文去把握庄子的本意。特别是对逍遥游的理解,应从全文出发,全面准确地理解庄子的本意,不要局限在文中某一具体事物和形象上。教学内容《逍遥游》原文作品分析一、《逍遥游》的内容1、有待和无待。待是对客观条件的依赖。庄子认为,世间的一切事物,大至大鹏,小至小鸟,都是有所待的。有待就有局限,就不是真正的自由。只有庄子所追求的逍遥游是“无所待而游于远穷”的。实际上这就是在精神上超越于现实,去体悟大道的存在。“天地之正,六气之辩”都是指宇宙间的自然变化,也就是大道的作用。大道的特征是无限和永恒,只有大道是无所待的。在精神上忘怀一切,与代表永恒和无限的大道融为一体,体道的人就获得了大道的品质,觉得自己就是无限和永恒的存在。这种感觉就是逍遥游。逍遥游只是精神的自由,不是行动的自由。但有待与无待的观点启发人们去认识和克服自身的局限性,努力进入更为自由的境界。2、无功、无名、无己这是一种忘怀一切的境界,是一种无所追求的人生态度。在庄子看来,它又是进入逍遥境界的途径。庄子认为,一个人有所追求就会被所追求的东西束缚,会为此而付出代价,从而失去自由甚至生命。为了自由,庄子主张超然物外,忘怀现实,甚至忘记自身。这种思想代表了隐士的生活态度,他们没有更多的贪欲,也不愿对现实有任何贡献,只求在世上有个安身立命之处。这种人生态度在本质上是消极的,它和那些牺牲自己为民造福、为了理想和信念去奋斗和献身的思想行为不可同日而语。但这种人生态度又是出于对现实的失望和无奈。3、大智和小智大智和小智的不同就在于生活范围的不同引起的精神境界、思维视野的区别。文中提到的小动物生存的空间和时间都极为有限,它们的认识范围和思维水平自然也就十分狭窄、低下。更可悲的是,这种小智使人自以为是,沾沾自喜,甚至拒绝真理。蓬间小雀竟然认为自己是“飞之至也”而嘲笑大鹏。肩吾对连叔的话竟然“惊怖其言”。这种人在庄子看来无异于智力上的残疾人。庄子把这种狭隘的思想行为称之为“成见”、“成心”,认为它妨碍了对大道的把握,限制了人的自由。要获取精神的自由,就必须先从小智的束缚之下解放出来。4、有用和无用有用和无用表面上是在讲人生态度,其实是讲思维方式。如何看待事物的用,关键是采取什么标准,站在什么角度。惠施代表了思维僵化的人,他用一成不变的标准去判断有用和无用,自然不能从多方面发现事物的价值。实际上,走出僵化的思维模式,在人们的眼前就是一个无限广阔和天地。另一方面,事物的价值又总是相对的,没的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却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站在习惯的立场上去看待事物,评价是非。宋国人自己喜欢好帽子,以为越国人也同样喜欢,结果赔了血本。用一成不变的观点去看问题,把自己的好恶强加于人,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小智,和自鸣得意而嘲笑大鹏的小鸟在本质上没什么两样。这样的思维方式,岂能给人带来真正的自由?逍遥游是精神的自由。让思想冲破牢笼,解放闭塞的心灵,才会得到真正的自由。二、《逍遥游》的艺术特点1、本文浪漫气息浓厚,突出体现了《庄子》富于想像力,诗意与哲理交融的特点。首先,本文所提出的逍遥游的理想就带有浪漫的特抽。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展开了奇思遐想,运用高度夸张的手法,创造了绚丽斑斓的艺术境界。在作者的笔下,小小的鱼子竟有必千里大,还能化作大鹏。雄伟的大鹏鼓翼高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千里”。藐姑射之山的神人“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乘云气,御飞龙,游于四海之外”。而蜩、斥鴳、鸴鸠等小动物也有人的情感和语言。这些奇幻诡异的艺术形象纷至沓来,使人应接不暇,拍案称奇。作者运用这些出人意表的想像,展开了大与小的对比,他嘲笑了那些狭隘、拘执的思想、行为,展示了无限自由的人生境界。文章使人的思想豁然开朗,具有荡胸涤臆,发蒙解惑的效果。2、文中巧妙灵活地运用了比喻和寓言,形象生动,寓意丰富而深刻。全文除中间点明主旨的几句话外,全都是借助于形象来说理。其中有比喻,有寓言,也有妙趣横生的人物对话,这种对话也包含着寓意,具有寓言的性质。作者对比喻、寓言的运用也极为自由灵活,有的是正面比喻,有的是反喻,有的是几个譬喻层见叠出,有的是譬喻中套譬喻,故事中有故事。前人称此文“文复生文,喻中夹喻,如春云生起,层委叠属,遂为垂天大观。真古今横绝之文也。”(宣颖《南华经解》)3、本文行文跌宕纵恣,大开大阖,挥洒自如,具有章法结构的变化之美。文章紧紧围绕绝对自由这一中心,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笔触自由驰骋。各段落之间跳跃起落,似断实连。开头突兀而来,经过层层转折,反复譬喻,方点出中心论点,使人恍然大悟,原来前面所说的一切都是铺垫。结尾在与惠施的反复论辩中,以无用之用戛然而止,耐人寻味。“篇中忽而叙事,忽而引证,忽而议论。以为断而非断,以为续而非续,以为复而非复。只见云气空濛往返纸上,顷刻之间,顿成异观。(林云铭《庄子因》)同步思考题1、什么是逍遥游?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8-21
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第4个回答  2019-07-31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做过漆园吏。博学善辩,常用寓言阐述玄妙的哲理。著书10余万言,现存《庄子》33篇。汉以后将《庄子》分为内篇(7种)、外篇(15种)和杂篇(11种),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自己的著作,代表庄子的思想,外、杂篇则是庄子后学或道家其他派别的著作。
庄子的哲学思想源于老子学派,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天道自然无为”的世界观。《大宗师》说:“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齐物论》说:“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未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就是说,世界有它的没有开始,有没有开始的开始,世界的源头是找不到、分不出来的,假如用“有”“无”来辩论,也是“没有有和无”,以至连“没有有和无”也没有。因此,世界宇宙的本源是无名无形的、非物质的东西,超越了认识范围,是不可言说的神秘的精神性的本体。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