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的《山中》 诗的末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图画

如题所述

王勃的《山中》 诗的末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图画
一、王勃的《山中》全诗:《山 中》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红叶飞。
二、赏析:这首抒写旅愁乡思的小诗,是王勃在唐高宗咸亨二年(672)漫游巴蜀时写的。诗人在数字中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现出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开阔的意境。
首句“长江悲已滞”,是即景起兴。诗人在蜀中山上望见长江逶迤东去,触动了长期滞留异乡的悲思。王勃的艺术独创性在于:他不仅借长江起兴,而且把自己的悲愁之情注入长江,使长江感情化,拟人化。诗人客居巴蜀,当他在山上俯瞰长江时,竟感到这条浩浩奔流的大江,也为自己的长期淹留而伤心悲痛,以至它的水流也迟滞不畅了。所以,这句诗中长江悲伤滞留的形象,也真切地表达了诗人的直觉感受。悲愁的长江与悲愁的诗人相互感发、契合、共鸣,强烈地感染了读者的情绪。诗一开篇,境界便很悲凉浑壮。
诗人在第二句“万里念将归”中直接抒情,点明自己身在他乡,想到盼望巳久的万里归程而深深感叹。“悲”、“念”二字,是全篇之“眼”,此诗所要抒写的,就是怀念故乡而不得归的悲愁情绪。
于是,诗人紧紧抓住眼前的环境和景色,写出了“况属高风晚,山山红叶飞。”两句。从字面上看,这两句纯是写景,写他遇到晚秋的风把每座山上的黄叶刮得零落乱飞。使我们却强烈地感到:在这一幅秋风萧瑟、千山万岭黄叶纷飞的画面中,渗透了诗人浓厚的感情。在这样凄凉萧瑟的环境中,诗人的乡思是难忍和难以排解的。从“比”的作用看,这萧瑟秋风、飘零黄叶,不正是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的象征吗?
从诗的通篇的艺术构思来看,诗人采用了“兴法起结”的艺术手法。一下笔便借景兴情,结尾处又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把所要抒写的思想感情融入一个生动、开阔的景画中,让读者从景中品味。收到了语虽尽而思绪无穷的艺术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