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风为什么会是“沉郁顿挫”呢?

如题所述

1、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批判意识是形成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思想基础。
杜甫的忧患意识和批判意识都是源自儒家仁政思想,杜甫的理想政治模式仍是儒家的政治模式,即德政。在他的诗中“病树、桔楠、桔棕、古塞、秋云、……甚至高江、急峡、危城、孤舟、啼猿、翔鸟、落花、寒月以及那辛苦的织女,堂前扑枣的老妇,重负下呻吟的老农,新婚成别的夫妻,那巧取豪夺的官吏,骄横跋扈的将军,粗暴无理的恶少,长安水边的丽人,都成为颇能代表杜诗风格的一象”。表现了诗人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混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


2、国家的战乱,人民的疾苦是他“沉郁顿挫”诗风的现实基础。
杜甫现存诗1400多首,深刻的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诗人将自己的个人生活与国家与百姓的生活紧密结合,达到了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
诗人的一生都怀着爱国的热诚:“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岁暮》),诗人对祖国是何等的热爱;“独使至尊受社稷,诸君如何答升平”(《诸将》),诗人对祖国前途是何等地忧虑;“必若救疮痍,应先去蝥贼”(《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这是诗人为力挽国运,拯救人民而开出的药方;“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这是诗人对朋友的殷切厚望也是诗人的一片爱国至诚。

759年是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五年,虽然两京业已收复,但战乱并未平息,国家仍未安定,人民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以忧国忧民为己任的杜甫时时关注着平叛战争,将消除战乱一直牢记于心,在西行秦州前夕,他先写下了《洗别马》,“三吏”“三别”等关注平叛战争的诗篇,对国家走向统一表示了关注之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10
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形成,有其坚实的思想、情感和现实基础。 1、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批判意识是形成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思想基础。 杜甫的忧患意识和批判意识都是源自儒家仁政思想,杜甫的理想政治模式仍是儒家的政治模式,即德政。在他的诗中“病树、桔楠、桔棕、古塞、秋云、……甚至高江、急峡、危城、孤舟、啼猿、翔鸟、落花、寒月以及那辛苦的织女,堂前扑枣的老妇,重负下呻吟的老农,新婚成别的夫妻,那巧取豪夺的官吏,骄横跋扈的将军,粗暴无理的恶少,长安水边的丽人,都成为颇能代表杜诗风格的一象”。表现了诗人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混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
第2个回答  2019-07-10
况周颐《蕙风词话》中说: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之外,有万不得已者在....
这种不得已造成了“弱德之美”,因为弱,所以沉郁,因为不放弃,则有顿挫转折,因而形成一种“沉郁顿挫”的特点。周振甫先生在《诗词例话》中说:作者的感情是深沉郁积的,用顿挫转折的笔来表达,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中,只能曲折的透露一些....由此看出,沉郁指内容包含的情感,顿挫是转折的手法。内容越丰厚,感情越激越,作品就越沉郁,因此吴瞻泰说:沉郁者,意也;这种深厚内容的情感用转折的手法来书写就是:顿挫者,法也。这就构成了诗人沉郁顿挫的风格,这种风格的背后,是诗人饱经风霜却不肯低头、不肯放弃的形象。
第3个回答  2019-07-10
沉郁顿挫的风格的基调是悲慨。杜甫诗歌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在於感情的强烈,这种强烈的感情是杜甫最能打动读者的所在。就杜甫的诗歌艺术成就而言,其感情的强烈是第一位的。他的诗,蕴含著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事的心态,便把这种喷薄而出的感情抑制住了,使他变得缓慢,低沉,回环起伏。几欲喷薄而出,但又不得出,缓急回环,跌宕起伏,是为沉郁顿挫。
第4个回答  2019-07-10
比如《春望》中的“沉郁顿挫”理解了诗意,我们就来分析杜甫的这首《春望》是怎样体现他“沉郁顿挫”的风格的。杜甫因为内心追求、个人境遇和时代背景,形成了它悲悯的情怀和深沉阔大的情感,又因为他对诗歌非凡的造诣形成了也迂回顿挫的表达方式,沉郁顿挫四字虽然简单,却是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