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英国哲学家罗素说中国汉字有3个大缺陷?

如题所述

伯特兰·罗素,一位杰出的英国哲学家、数学家、历史学家和逻辑学家,被誉为分析哲学的奠基人之一,同时也是世界和平运动的积极推动者。他的著作《西方哲学史》等作品,对哲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吸引了众多学者,包括梁启超和徐志摩等中国学者。罗素对历史有着深厚的兴趣,他的作品涉及历史理论和历史研究,显示出他对历史的独特见解。
然而,罗素在其著作中提出了对汉字的三大批评。1920年,罗素应梁启超之邀访问中国,在北京等学府讲学,深入研究了中国文化和哲学。回国后,他出版了《中国问题》一书,在书中他讨论了中国文化的三大特征和面临的三大问题:文字、儒学以及科举。罗素将汉字视为一种表意文字,与西方的字母文字相比较,提出了汉字的三个缺陷。
首先,罗素认为汉字字符繁多,学习难度大,而西方字母只有26个。但事实上,汉字的基本笔画只有32种,构成万千汉字,相比英语并不复杂。例如,“人”字与“man”的简单性相比,汉字更为简洁。而且,汉字的成语和句子翻译成英语后,往往比原文更长更复杂。
其次,罗素提到汉字在字典排序和莱诺排铸机使用上的不便。莱诺排铸机是西方的一种机械排字设备。但事实上,中国很早就有了印刷术,表明汉字是可以在机器上排序的。后来,中国也找到了自己的字典排序方法,如拼音、部首和四角号码排法,证明了罗素所说的缺陷并不存在。
最后,罗素提到汉字难以表达外来词汇。但实际上,中国已有音译、意译、音译加意译等多种翻译方法来应对这一问题。例如,“CocaCola”被翻译为“可口可乐”,就是音译加意译的例子。还有直接借用外来词汇,如“WTO”等,这些方法都使得汉字能够有效地吸收和表达外来语言。
综上所述,罗素对汉字的批评在一定程度上是基于他对中国文化的初步了解。然而,汉字作为一种古老而动态的书写系统,已经并且将继续适应时代的变迁,满足人们的需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