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常用的计时法有什么

如题所述

1、干支计时法:
古人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加上“时”字表示,分别为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智取生辰纲》中的“辰牌”指的是辰时,即上午7点至9点。
2、十二时段计时法:
这种方法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各时段名称分别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夜半相当于子时,即23点至1点;鸡鸣是1点至3点;平旦是3点至5点;日出是5点至7点。
3、更点计时法:
这种计时法主要用于夜间时间。一夜分为五个时辰,每个时辰称为“更”,每更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一更是19点至21点,二更是21点至23点。此外,每个更分为五个“点”,一点等于现代的24分钟。
4、漏刻计时法:
漏刻是古代的计时方法,使用漏器盛水来计时,一般由铜制成。一昼夜分为一百刻,每刻相当于现代的一刻钟。但这种方法现已不使用,课文中提到的“漏刻”已非原意,只是“更点”的别称。
文言文中表示很短时间的词语:
- 俄而:不久,一会儿
- 遽:立刻,马上
- 瞬息:一眨眼
- 顷刻:一会儿
- 少顷:一会儿
- 食顷:一顿饭工夫
- 卒:同“猝”,突然
- 倏尔:忽然
- 无何:没有多久
- 未几:没有多久
- 寻:不久
- 已而:不久
- 适:刚才
- 即日:当天
- 今者:现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