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在阉党魏忠贤手里没有灭亡,而是亡于明君崇祯之手呢?

如题所述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1644年,崇祯帝朱由检煤山自缢,明朝灭亡。明朝国祚276年,共历经16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后,葬在南京。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在靖难之时失踪,不知去向。明代宗朱祁钰因‘’南宫复辟‘’,去世后没有葬入皇陵,其他十三位皇帝去世后,都葬在北京昌平的天寿山,也就是今天我们常说的十三陵。

明朝皇帝个个都是奇葩,明太祖朱元璋从一个乞丐,经过努力成为了大明王朝的开基者。明成祖朱棣以‘’清君侧‘’之名,成功取代侄子建文帝,登上皇位,后迁都北京,建造了规模宏伟的紫禁城。明英宗‘’土木堡之变‘’被俘,明宪宗朱见深深爱比他大17岁的万贞儿,明武宗朱厚照自封大将军,明神宗朱翊钧近30年不上朝,明熹宗朱由校只爱木匠活,明思宗朱由检勤勤恳恳,在位17年,换了几十个内阁首辅。

对于大明王朝,我们熟知的应该是月黑风高的锦衣卫,惨无人道的东厂和西厂,这些在明朝特有的机构,始终有一层揭不开的神秘面纱。对于锦衣卫、东厂和西厂的设立,我认为不外乎一个原因:就是统治者对自己的不自信,对众臣的不放心。

朱棣虽然一直不大待见长子朱高炽,但他却非常喜欢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因此有说朱高炽是因为儿子朱瞻基才登上皇位的,朱棣重点培养孙子朱瞻基,出征时也把他带在身边,朱瞻基也确实是个文武兼备的人才,但朱瞻基年轻气盛,喜好玩耍,被称为‘’促织天子‘’,朱瞻基和父亲开创了‘’仁宣之治‘’,但朱瞻基也开创了宦官干政的先河,他一手培养的宦官王振,最后导致了‘’土木堡之变‘’时明英宗朱祁镇被俘。

明武宗时期又出现了一个专权太监刘瑾,刘瑾就是那个把王阳明逼成圣人的太监,不过刘瑾的胡作非为最后还是惹毛了明武宗,落个惨死的下场。在整个大明王朝,最著名的太监可能要属魏忠贤啦!魏忠贤号称‘’九千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的主子明熹宗朱由校是个热爱木匠工艺的皇帝,他对朝政不感兴趣,因此魏忠贤一手遮天,干了不少坏事。

魏忠贤是个奸臣,历史早有定论,但魏忠贤是不是一点好事也没做吗?那也不是,魏忠贤掌权时期,他大力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并在边关上重用袁崇焕等名将,但他的政策却触动了大地主和大商人的利益,因此与代表大地主和大商人的东林党人水火不容,魏忠贤打击东林党人,使东林党人权力边缘化,因此魏忠贤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

可明熹宗在位时间实在太短,去世时又没有子嗣继承皇位,只好由异母弟弟朱由检继位,朱由检即崇祯皇帝。年轻的崇祯帝面对内忧外患的大明,有着雄心壮志,一心想重振大明王朝。崇祯非常简朴,工作也是兢兢业业,他起用东林党人,诛杀了魏忠贤。他的行为迎来了一片叫好声,仿佛大明复兴有望。

病入膏肓的大明要想恢复元气并非易事,崇祯心急如焚,在任用内阁成员时,虽尽量任人唯贤,可当短期内没有明显的政绩,他就换人,这种用人之举,使得内阁成员根本无法安心工作,更别谈干出业绩,人人自危,内阁成员像走马灯似的换人。

当李自成大军逼紧北京城时,崇祯想召集众臣商量一下应敌对策,当崇祯敲响那神圣的钟来召唤群臣时,竟然没有一个人前来,失望的崇祯此时明白了,他所倚重的东林党人只是一群自私自利的小人,他们在面对国难时冷漠无情,大明不亡,已经不可能了。于是崇祯在太监王承恩的陪伴下,逃到了景山公园的煤山上,咬破中指,留下遗诏,自缢身亡,大明王朝也随之灭亡。

站在历史的角度公正的说,魏忠贤虽排除异己,陷害忠良,但他却始终忠于皇帝,心中还有大明天下,虽有时手段卑劣,却也是为了生存。东林党人却不同,他们想到的都是自己的利益,是一帮自私自利的家伙。因此说明朝的灭亡,虽从万历时期已经埋下了祸患,但加速明朝灭亡的却是东林党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1
魏忠贤虽然贪财,但是在国家大事当中,也能够启用一些能人,来对抗满清,而崇祯看人的眼光不行,属于志大才疏。
第2个回答  2020-11-11
明朝的灭亡关键因素并不在于崇祯,臣民们对朝廷的仇恨是日积月累的,恰好崇祯继位后又是天灾不断。
第3个回答  2020-11-11
因为崇祯不适合当皇帝,纵然他兢兢业业,但依然是徒劳无功,明朝已经无药可救了,刚好他接到这个烂摊子,所以亡在他手里了。
第4个回答  2020-11-11
因为魏忠贤在世的时候,至少没有去杀袁崇焕,但是崇祯一上位袁崇焕就被处死才导致明朝灭亡。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