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教育工作者高工资是真的吗?

如题所述


众所周知,民国是个大混乱的时代,但也是个思想繁荣,文人辈出的时代。在许多人眼里,民国的读书人有着不可一世的才华,主要是享受着高的待遇,比如什么鲁迅相当于“年入百万”的传言,但是高工资是高工资,能不能发下来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教授想要讨要这笔钱确实是很大的难事,在民国数十年的时间里,只有三五年时间是足额定时发放的,剩余的时间都是大概率的拖欠,甚至引发巨大的讨薪游行,比如酿成血案的六三讨薪。



时值1921年的6月3日,这一天,北京新华门附近争吵不断。北京八校的老师们已经顾不上什么仪表仪态了,他们全都乱糟糟地混在一起,有的扯着条幅,有的扯着嗓子。最终与总统府卫队爆发了严重冲突,一时间,大雨下的新华门真是血流成河,场面一度十分残忍和血腥,有许多的老师和学生在此次运动中受伤。

这就是著名的“六三运动”也叫“六三讨薪运动”。这场运动的规模不可谓不浩大。据统计在当时八所高校校长和老师的带领下,参加运动的学生和各中小学老师多达数千人。他们簇拥着当时的教育部次长马邻翼去总统府请愿,希望能够发放已经拖欠了数月的工资,并且喊出了教育基金和经费独立的口号。


这场运动爆发后,举国震惊。当时许多的地方高校比如上海复旦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都发电痛斥北京政府的残酷暴行,并且要求严惩对师生们作出暴行的卫队官兵。各地学校和学界联合会也都相继发表了声讨。

各大报刊更是一马当先,争做舆论先锋。面对这个极大的社会热点,当时的《申报》、《晨报》、《大公报》等一众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报刊都把这次运动送上了头版头条。这些报刊的大肆渲染,让整个事件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舆情不断酝酿,对政府的不满和对师生们的同情成了那个年代的政治正确。不少的社会名流和上层人士也纷纷表示支持老师和学生们的维权运动。政府给自己开脱说:“恐有籍端破坏之徒,捏造事实,混淆是非”,通电各省,阐明“实情”,但是,这苍白无力的辩白根本不能扑灭国民心中的怒火。

北京政府一时间成为全国口诛笔伐的对象,迫于压力,政府派人进行调解。并且承诺师生们谢罪,慰问伤者,所有医疗费都由教育部承担。而且,教育部还答应了会将拖欠老师的工资悉数补上。直到这里,教授们的维权运动才算告一段落,不久之后,大多教授也都返岗上课,开始了正常的教学。


其实在此之前已经出现了多次教授讨要工资的运动了,只是这一次达到了高潮。

比如,早在1919年12月,北京各校教师就因索要工资而罢教二十余日。到了1920年的8月,因为直皖战争的爆发,教师们的工资拖欠四月有余,于是又爆发了停课、罢教。1921年4月8日,上面提到的北京八校的老师教授们全体辞职,表示对拖欠工资的抗议。后面的抗议活动愈演愈烈,最终就到了“六三运动”。

民国成立之后教育经费短缺的原因还是很好思考的。北洋政府自从袁世凯死后群龙无首,各自为战。所以战争的消磨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外加之地方与中央的对抗致使中央政府大权旁落,即使是有心搞教育也自感无力。


六三讨薪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在不同立场上的评价也都不尽相同。当时事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时任北京大学教授的马叙伦先生对此评价颇高,他说这一事件的规模比“五四运动”还要大。他本人在此次运动中也是付出了巨大牺牲,被打得额头发肿,满脸污血。

但当时总统府秘书的许宝蘅得知“六三事件”时,就感叹“学校风气至此,极敝矣!真世道之忧也!”著名的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则说“罢课手段……实在牺牲太大”,他认为教育家的天职“就是一点没有凭藉,也要勉强尽他”。

总的来说,这次运动算是唤醒了当时政府对教育界的重视。1924年政府把第二批退还的庚子赔款全部用于教育的发展,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北洋政府时期,虽然教育经费不足,但是给教授们的工资其实是很高的。不过,拖欠的时间和次数也是很多的。照现在来讲,就是给你画饼,画得很大,想吃得费一番苦功夫。

在1914年的时候,一个大学校长可以拿到400块大洋,一个普通学监(旧时学校里面监督管理学生学习的人)都可以拿到100块大洋。到了1917年的时候,工资又进一步提高。当时的大学校长可以拿到600块大洋,而一个正教授可以拿到400块,本科教授有280元的月薪。讲师的工资相比之下就低了很多,按小时计算,大约就是两块到五块一个小时。


当时也是按照等级来分发工资,换言之就是越厉害的人拿的工资越高。可能有些人不知道这些工资的概念,但是换算到当时一银元的购买力,大家就清楚了这些老师们究竟多有钱。

在《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中记录了当时的物价。1913年北京的猪肉价格是多少呢?答案是每100斤11元7角!注意啊,是100斤才11多块钱,而且当时的称还是半斤八两制,也就是说,这100斤其实则有现在的160斤。一块钱就能买10斤猪肉,当时的教授一个月就有几百块薪资,大家可以算一算值现在的多少钱?敢想吗?


鲁迅先生大家都知道,他在1924年用了不到1000元就在北京买下了一套四合院,这仅仅是他两三个月的工资而已…… 而且据说当时一个县长所能拿到的最高工资也才380元,有相当一部分甚至在百元以下。

不过,有一点不得不提一下,那就是严重的拖欠行为(这个问题直到1931年,在南京国民政府和各高校校长的共同努力下才基本解决,而不幸的是短短6年后抗日战争就爆发了)。北洋政府虽然给的多,但是教育部发不出来钱啊!老师们最后到手的工资常常会缩水很多。当时在北大任教的李宗侗后来回忆说:“我在这四年中(1924 至1927年)薪金是每月220 银元,但是事实上,我每月只 领到110元,恰好是半薪。”即使是砍掉了一半,也不能阻挡这些教授们加入高薪层次。


即使拖欠现象严重,但也足以说明北洋政府期间,虽然民生凋敝,国家苦于战乱。但是当时对于知识分子的重视程度还是相当高的。那些大军阀们虽然自己文化水平不怎样,但对知识分子还是有几分优厚的。

到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教员薪资还是按等级发放,各个学校掌握一定的自主权。1927年的教授是一级可以拿到500块,副教授是二级可以拿到340块,普通的讲师可以拿到260块,第四等级的助教也有180块的月薪。1932年国民政府对这一薪资又作出了小调整,教授和副教授的调整幅度不大,对于助教的经济待遇则有了一些提高。


不过,因为地域经济的不平衡还有学校综合实力的强弱,大学老师们所拿到的工资也是有着巨大差别的。国民政府虽然要学校给老师这么多,但是在贫困地区政府没钱,学校也没钱,老师们也只能眼巴巴看着那工资而叹息,照样拿不到所给定的那么高的工资。

但是总的来说,这种制度化的薪资发放给了教授老师们一种稳定感,而且一下子发下来的钱不少,使得这些教授不至于真的饿肚子。再加上,当时有很多大学里的教授也在外面挣一些外快,经济来源就更加充足了。

许多的教授都通过写稿著书来赚取稿费和版税,这也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据说鲁迅先生到了上海后辞掉工作,当一个自由撰稿人,靠着稿费和版税竟然能有700多的收入,但这个也是有幸存者偏差,绝大多数的普通高校教师, 没有兼职的话生活也就那样。


到了抗战时期,国家陷入空前的灾难之中。军费开支成为了最主要的财政支出,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教授老师们的薪资走向了滑铁卢。虽然也制定了一系列保障老师工资的政策,但是由于严重的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当时的工资制度已经远不能支撑老师们的正常生活了。

到了抗战的最后两年,大学里面的老师们基本就是靠爱发电了。他们在薪资水平上已经沦为了社会的下层,面对飞涨的物价和迟迟不动的工资,许多老师的生活与战前相比都是一落千丈,陷入了贫困之中。


数据显示,1937年开始,高校教职员的底薪才50元,其余的部分也只按照原工资的70%来发放。最后虽然政府又明文规定使老师们的工资达到战前水平,但是工资还是那个工资,物价早已经不是那个物价了,所以发这么点钱跟没发差不太多。不过这个时候这些大师们还是坚持在西南联大等高校教学,也算传承下了中国文人的风骨。

总之,在抗战之前的民国时期,教授们的工资待遇还是相当可观的,但是你想要拿到规定的那个工资,就得费点力气和时间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8
民国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当时他们的工资,和百姓比算是比较高的。而且也能够得到大家的尊重,社会地位是非常高的。
第2个回答  2020-11-08
就当是物价而言,民国时期教育工作者工资水平和现在差不多或者相对于现在更少,不过也有工资高的,但普遍很少。
第3个回答  2020-11-08
民国时期的教育工作者的收入确实很高,工资也很高,因为那个时候很重视教育以及人才,特别是关于人文方面的人才。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