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这句话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这话出自《论语·里仁》 。

意思是:君臣朋友,皆以道义结合,必须以礼节之。事君三谏不从则去,不去则必召祸。不但谏不过三,平常亦须见之以时,不可繁琐,否则必然召辱。交友不同于侍君,来往繁琐,不至于辱,但必趋于疏离。

    这句话的出处:

    这话出自《论语·子张》。

    关于《论语》: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一共20卷。论语以记言为主,因其对话众多,而着重挑选具有教育意义的对话言论。论是选择、探讨、交流的意思,语是话语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建议汉武帝采纳儒家思想,于是便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口号。论”读音为“lùn”,从字面上理解,《论语》即为言论的部分汇编。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文选·辨命论注》引《傅子》也说:   “昔仲尼既没,仲弓之徒追论夫子之言,谓之《论语》。”

    《论语·里仁》全文如下: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见也。”

    子曰:“人之过也,各於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01

“侍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这话出自《论语·子张》

大意:

如果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国君(领导)旁边,虽然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

告诫我们,无论对朋友还是对领导,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空隙,留一点馀地。这非常像禅宗所推崇的一个境界,叫做“花未全开,月未圆”。这是人间最好的境界。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仍使你的内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