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第八个儿子朱梓,为何会携妻子举火自焚,连儿女后嗣都无所出呢?

朱梓为何携全家自焚呢?

朱元璋他这个儿子朱梓之所以要选择全家自焚,据说这是因为朱元璋他的这个孩子牵扯进了明初那宗著名的胡惟庸案。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图对这个案件是十分的重视的,因此这件案件最后也是牵扯到了很多人,更是有上万人因此而死。而朱梓他便是被牵扯入了这宗案件,也正是因此朱元璋逼死了他的这个最爱的儿子。

但是也有人说这个事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朱元璋对他的儿子是十分放纵的。就是当年有着谋反嫌疑的三儿子,朱元璋也只是对他口头警告了一下。因此说朱元璋因为胡惟庸案而杀掉自己的儿子,这是不成立的。所以民间就产生另一个版本,就是说朱梓他之所以自焚,其实是因为朱梓的父亲其实并非是朱元璋。朱梓他真正的父亲是朱元璋的死敌陈友谅。

据说当年朱元璋是知道他这个儿子朱梓并非是自己亲生的,但是毕竟朱元璋对他养育了那么多年,彼此之间也是有些感情的。但朱梓却不这样想,他认为朱元璋是他的杀父仇人,因此即便朱元璋对他有养育之恩,但也是不可以生活在朱元璋的统治之下的。所以最后朱梓便是选择了自焚而死。

但是这并非都是朱梓之死原因的所有的可能。第三个有可能的猜测就是说,因为朱元璋这个八儿子实在是太过于残暴了,他甚至随意杀死府中的属臣,还让一些宫中的女子去做一些淫秽不堪的事情,也正是因此朱梓他在最终惹怒了朱元璋,这才导致了最后的结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8

朱元璋第八个儿子朱梓,为何要选择全家自焚?一本书或能解开谜底


文/花开无田

朱元璋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能够在几千年的封建史中以“淮左布衣”的微末身份荣登大宝,千古以来能如此者也不过汉高祖刘邦、后赵石勒。但是是非功过,却总要让后人评说,在分封诸子之上,这位看似伟大的父亲,却也让后世的崇祯帝负重难行,100多万宗嗣助长的财政危机又何以弥补?

在洪武三年(1370年),他将朱樉、朱棣等自己的9个儿子外加侄子朱文正的儿子朱守谦一并封王。而第八子朱梓赫然在列。此时的朱梓年龄尚不过周岁,可见朱元璋这位父亲对儿子的痛爱。

在清修《明史》中,朱梓,英敏好学,善属文。显然这是一位好学上进,聪敏的藩王,在洪武十八年,他年满15周岁之后就藩湖广长沙府。

富庶的长沙府,一位好学上进的王爷,又有滕王高阁临江渚,儒臣宴饮,谈笑有鸿儒,再加上父皇朱元璋为自己择的良配于氏,岂不是天下之幸于一身?可是就是这样一位王爷,却在就藩五年之后,携妻子举火自焚,连儿女后嗣都无所出,最后封国都被废除。这到底是何种原因,会让这位“机敏好学”的王爷,如此了却一生呢?

《明史》以及《明太祖实录》中,对朱梓之死给出的理由是,因为1390年,朱梓的岳父于显的儿子于琥被卷入胡惟庸案,被杀。而朱梓则十分畏惧,害怕被牵连,在朱元璋派人对他进行安慰之后,将他征召入京,于是这位王爷害怕,便选择“引火自焚”。

而在明太祖朱元璋末期,一系列为了整顿吏治,惩治贪腐,更为了加强皇权的统治的大案接连爆发,1376年的空印案,1385年郭恒案,以及这次的始于1380年,终于1390年的胡惟庸案,期间明太祖朱元璋通过三件大案,将开国功勋胡惟庸、李善长、陈宁等人尽皆屠戮,所亡以十万计。

似乎被牵连进胡惟庸案的朱梓因此而死,也合情合理。但是且不说虎毒尚且不食子,即便是牵涉此案,于琥案发时虽然为三月,但依旧安然无恙,朱梓却在四月初一自焚,显然时间节点都不对。更遑论身为皇子的朱梓,朱元璋又对子嗣十分纵容,即便是三儿子晋王造反都只是警告而已。

而关于朱梓自焚的另外一个版本则来自金庸祖上,满清包衣查继佐《罪惟录》中言说,朱梓之父乃是陈友谅,其母亲达妃乃是朱元璋在打败陈友谅之后掳掠而来,他乃是陈友谅的遗腹子。得知真相之后,谭王朱梓手书"宁见阎王,不见贼王"八字,意图谋反。面对徐达之子徐辉祖的讨伐,朱梓才举火自焚,而此事更是牵连者众,后宫因此而亡者不计其数,连马皇后都待罪,最后也只有马皇后获免。

而这个说法的荒谬之处便在于《玉牒》中,朱梓确实乃是达氏妃所用,可是陈友谅1363年便在鄱阳湖之战中战死,而朱梓出生年份1369年,这比在父亲腹中一待3年6个月的哪吒还久,而且朱梓自焚之年,马皇后早已经病逝,有哪里会有待罪之举动。

当然查继佐在《罪惟录·谭王梓传》中还说,朱梓相貌俊秀,但是及其好色,被朱元璋察觉才恐惧过度以至自焚。但是考虑到查继佐的社会地位以及前引,或多有抹黑之言论。

但是一本书,却大抵不会带有偏见,因为他就是朱元璋亲自编纂的——《御制纪非录》。这本书,则详细的记载了洪武年间,各地藩王的荒唐罪行,其中在写到八王爷朱梓时,更是记载了他的累累罪行“打死典仗、打死典薄……于宫中造淫亵器具,授之于宫中老妇,非礼百端。” 言语简单,不做翻译了。想来,作为父亲,朱元璋大抵是不会说假话,更只会更轻的记述儿子们的罪责吧?如此朱梓这位在清修《明史》中冠冕堂皇的王爷的“光辉形象”,您觉得他又为何会选择自焚呢?

最后,朱元璋这位一个敢将“荒”、“愍”这种恶谥赐给儿子的父亲,连一个谥号都没有给朱梓。

参考资料:《明史》《明太祖实录》《玉牒》《御制纪非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0-30
潭王朱梓是朱元璋第八子,洪武二年(1369)九月生,次年被封为潭王。洪武十八年(1385)十二月到封地湖广长沙府。他机敏好学,善文章,常召集府中儒臣宴饮,并让他们即席赋诗,亲自品评高下优劣,优者赏以金币。王妃于氏是都督于显的女儿。洪武二十三年(1390),于显之子宁夏指挥于琥被卷入胡惟庸案,旋即被杀。朱梓闻讯后非常紧张。朱元璋派人对他进行安慰,并召其入京,结果使朱梓更加害怕,便与王妃于氏一起自焚而死。由于无子,封国被除。
分析
这是《明太祖实录》和《明史》对朱梓一生的记载。如果仔细推敲,就可发现这一记载存在问题:首先,朱元璋对儿子虽然要求十分严格,但俗话说得好,“虎毒不食子”,他对儿子的为非作歹至多就是警告一下。三子晋王准备谋反,朱元璋都原谅了他。这样看来,即使朱梓岳父一家真的追随胡惟庸谋反,他受株连的可能性也不大。作为朱元璋的爱子,这一点朱梓应该清楚。他身后的退路依然宽广,根本没必要合家自焚。其次,朱梓之死很难与胡惟庸案联系起来。朱梓的岳父于显在洪武二十年(1387)就已病逝。他被列名胡党是因其子宁夏卫指挥于琥的缘故。于琥被卷入胡案是因为受到了一个叫封绩的人的攀援。据朱元璋为胡惟庸案发布的《奸党昭示录》称,封绩是一个被谪至南海居住的罪犯,曾上书揭发胡惟庸专权。胡得知后威胁他说:“你今犯死罪,若去北边走一趟,便饶你不死。”封绩同意后,胡惟庸便把他送到宁夏耿指挥、于指挥(即于琥)等处,由他们引导出境与北元勾结。这里的记载显然不足凭信,胡惟庸要干谋叛这种株连九族的事,派什么人去联络不行,偏要派一个反对他的人。胡惟庸死后,封绩又被李善长长期包庇。封绩案发之时就是李善长案发之时,于琥被归入胡党是在李善长案发后开始的。李善长案发生在洪武二十三年(1390)五月,且此案系从李善长及吉安候陆仲亨、平凉候费聚等高官显贵抓起,顺藤摸瓜,由大及小,于琥仅是一个指挥,只不过是一个小喽罗,不可能被首先处死而打草惊蛇。朱梓自焚在四月初一,他听到于琥案发应在三月,但实际上于琥此时仍安然无恙。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明朝史臣将朱梓之死和于琥被卷入胡党案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生拉硬扯在了一起。他们的目的无非是掩盖某些见不得人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便将此事与朱元璋强夺陈友谅妻妾联系起来,对朱梓自焚作出了另外一种解释。
第3个回答  2019-10-30
滕王高阁临江渚,儒臣宴饮,谈笑有鸿儒,再加上父皇朱元璋为自己择的良配于氏,朱元璋派人对他进行安慰,并召其入京,结果使朱梓更加害怕,便与王妃于氏一起自焚而死。由于无子,封国被除。
第4个回答  2019-10-30
或许不想活了。或许被杀了杀人越货毁灭证据,或许权力争夺失败对手把他全家烧死然后对外说他们自焚的。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