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锦衣卫这么黑暗,为什么还延续这么多年

如题所述

任何朝代任何政权都需要监察机构,这是必须存在的。
比如唐朝和宋朝就有御史台监察百官。但是以后人的角度来总结,御史台在王朝前期还能起到很好的监察作用,到了中后期就彻底沦为各个文官势力搞人事斗争的工具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御史本身也是文官集团的一部分。
所以朱元璋吸取了宋朝的教训,希望以非文官势力来制衡文官集团。
朱元璋对开国的诸多武将功勋和朝中的文官大臣采取了持续的政治高压手段,十几年的时间里各种冤狱扩大化持续不断,杀得人头滚滚。
首先他在文官集团内部设立了御史和给事中两个职务,用来监督中央六部和地方文官系统。
其次他在各地分封藩王,还给了藩王一定的权力,希望用皇族集团来制衡文官集团。
但是历史上皇族造反的例子也不胜枚举了,尤其是北方秦燕代三王,因为要防备北元还手握重兵。所以朱元璋又设立了锦衣卫,用来监督皇族和文官。
但是洪武朝后期锦衣卫曾因为权势过重而废除过
朱允文时代则是文官集团反扑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因为没有洪武初期的武将勋贵,又没有了特务机构锦衣卫,他们唯一的阻碍就是各地的皇族藩王。于是就有了建文朝轰轰烈烈却操切至极的削藩大业。
靖难之后,因为朱棣得位不正,对文武百官和其他皇族很不信任,在永乐朝又恢复了锦衣卫。
而且因为靖难和朱棣热衷北伐的原因,洪武朝几乎被斩尽杀绝的武将勋贵也重新死灰复燃并迅速壮大。
此外,因为靖难中立下功劳的原因,宦官势力也开始抬头。
于是在永乐年间,朝中就形成了文官、武将、皇族、特务和宦官多方牵制的局面。这其中皇族和宦官处于劣势。
虽然随后洪熙和宣德两超的十一年中,皇帝又开始重用善待文官,但是有其他势力牵制,文官集团依然掀不起浪花来。

到了正统朝,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变了。在这次惨败中,皇帝本身被俘,皇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永乐一朝留下的几十万精锐灰飞烟灭,武将勋贵集团也消耗殆尽;而由于于谦等人在随后北京保卫战的优异表现,失去两大制衡的文官集团迅速崛起。
虽然后来返朝的朱祁镇杀掉了于谦,但对于这个大势他无力阻止。
随后的情况就是:土木堡之变导致明朝由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御,武将勋贵集团再难崛起;朱棣一脉得位不正,明朝中后期以此为理由造反的藩王为数不少,皇帝自然不敢重用,导致皇族集团也难以成气候。
这种情况下,想要制约强势的文官集团,就只能依赖特务集团的锦衣卫和宦官集团的东西厂了。
而锦衣卫和东西两厂想要制约文官集团,总不能“依法办事”,毕竟真要依法办事,已经有刑部和大理寺了。
特务机构的手段就是不经审判直接拿人定罪,这不是因为这三个机构本身多么邪恶多么黑暗,这是皇帝赋予他们的权力。可以说,是皇帝需要他们邪恶和黑暗,他们才会变成那个样子。
即便如此,特务集团面对文官集团也颇为力不从心,于是才有了明朝中后期锦衣卫与东西两厂的合流。为了限制他们,万历年间还曾经设立过内厂,不过同样受控于宦官集团,玩儿左手监督右手那一套怎么可能有效?于是没多久就被裁撤了。
这种情况下,皇帝巴不得特务集团更强大呢,怎么可能裁撤锦衣卫?
崇祯年年轻的朱由检轻信文官集团的忽悠,拼命打压东西厂和锦衣卫,结果我们都看到了:往后十几年失去制衡的文官集团彻底失控暴走。
贪婪的官员在朝堂上欺上瞒下,为了阻挠朱由检制定新的税收政策,甚至敢直接给皇帝伪造的数据;在民间更是拼命榨取民脂民膏。一边抱着朱元璋制定的法律,阻挠朱由检收商税,一边又对普通百姓横征暴敛。

逼得朱由检大骂文官皆可杀。崇祯朝末期,朱由检终于幡然醒悟,重新重用宦官集团和特务集团,可惜已经积重难返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9-12
有东厂监管锦衣卫,东厂建立之后,锦衣卫里只出现过一次有一个厉害人物压过东厂。而起明朝灭于没钱与天灾。即使没有李自成也会亡的,尤其是天灾,崇祯上位全国连续6年大旱,陕西连续4年大旱。真是气数已尽,是天要亡明。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