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来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如题所述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国际环境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人类社会实践中,文化作为人的主体精神世界的象征,作为价值观的体现,对人的社会生活提供着持久的支持,为社会发展提供着永恒的人文精神资源。”豍中外文化的相互冲击和融合,要求我们应当正确分析时代发展的特点,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在大学生中加强民族精神的培养。“先进文化是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结晶,凝聚着各民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是给人以积极、健康、向上精神动力的文化。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竖因此,结合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实际,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第一,通过理论学习,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民族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两课”作为必修课起着重要的作用。“两课”要紧紧跟随时代步伐,根据十八大的精神,把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提高到战略的高度。在制定“两课”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时候,要融入民族精神培养的相关内容。将中国的历史和当今社会发展相结合,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几千年的宝贵文化财产和当今世界的人类文明,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将民族精神的培养融进课堂教学。“将民族精神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努力培育国家意识、民族团结意识、民族自强意识和民族自尊自信意识,充分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通过课堂教学的直接教育,提高大学生继承民族自豪感和自觉性,加强对大学生国情、国史的教育。”豏
  第二,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民族精神。实践是中华民族创造伟大文明财富的源泉。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也不能仅仅局限在校园内,社会实践也是民族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让大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将学得的理论知识投入到社会服务中去。在理论提升的同时,大学生的精神境界也得到升华。高校也可以经常组织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将社会实践中的民资精神培养和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增强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同时,增强大学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生活态度。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树立大学生为国家富强、民族团结而奋斗的远大理想,更加积极、自信的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三,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例,培养民族精神。国内外环境变幻莫测,经常围绕国家核心利益、民族信仰等问题发生各种重大的事件,特别是在局域范围内出现各种安全问题、爆发武装冲突等。这类问题的出现往往可以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内部点燃民族情绪,激起极大地凝聚作用。如果能够在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教育中融入民族精神的培养,大学生在遇到以上各种重大事件或者危机时刻时,就能表现出很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各种实践证明,越是在民族安危、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伟大的民族精神将对事件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今国际社会体系中,高校的教育要充分体现民族精神的培养,这不仅是对高校培养、教育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国内,汶川大地震、抗击SARS等,都需要在民族精神的鼓舞下,团结各族人民、动员全社会力量,高校可以紧抓这类时事,通过丰富的教育内容,贴近时代感,加强对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典型人物之所以成为“先进”和“模范”,就在于他们的行为符合了一个民族对真、善、美的评判标准。其行为所体现和昭示的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内在特质相契合。闪耀着高尚的民族精神之光,对人们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先进分子的事迹积淀在民族精神的血脉之中,其间蕴含的强大感召力则构成了民族精神的力量之源和永恒的民族精神之魂。”丰
  第四,在良好的校园文化中培养民族精神。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使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事半功倍。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对自己的心理、行为进行评价,感受、吸收整体的教育氛围。校园文化活动也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培养的重要方面。在大学生中培养民族精神,不能脱离开校园文化这个坚实的平台。首先,对校园文化建设要有宏观性、层次性、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中心。例如,可以在校园内展示爱国主义诗人的作品,体现民族精神的名言名句。在校园内,修筑爱国名人的塑像以及展览馆等。将大学生紧紧的包容在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中。其次,要在学校内发挥各种学生社团的重要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各种学生组织、社团是大学生思想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大学生发挥自身潜力创造独特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渠道。经常引导大学生以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为主题,举办有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发扬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作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校园精神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及行为等都具有很强的引领和激励作用。如校训既是对学校办学理念的高度概括,也是民族精神在校园精神中的体现。所以要把校园精神扎扎实实地渗透进、贯穿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熔铸于大学生的精神和品格之中,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努力拼搏,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豑
  第五,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的作用,拓展民族精神传播的新方式、新方法。由于传统的传媒方式电视、电台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对于信息的追求,于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微博、拍客等诸多新兴的传媒方式。这些新的传媒方式尤其被广大的学生群体所接受,在双向的信息交流中,思想的接受者同时也是思想的传播者。在讨论中,很容易形成一种默认的共识,这种默认的共识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可以形成良好的舆论传播氛围。因此,民族精神的培养可以通过丰富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在网络媒体广泛传播,增加大学生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我们的民族精神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因此,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世界、走向世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当代大学生只有全面了解世界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才能更好地认识我们民族的历史和精神,才能正确把握我们民族的现在和未来。既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求同存异、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又要坚决反对西方某些国家的文化霸权主义;既要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自主性,又要批判地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使中华民族精神不断注入新的血液。”豒伟大的民族精神可以加速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可以在危机时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高校要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发挥应有作用,更要为弘扬民族精神提供重要途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25
  学习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它是当代大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增强爱国的深厚情感。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新世纪的大学生应通过多种途径,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故乡,努力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将这种爱国主义情感发展为爱国主义情操,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 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二)树立责任意识,培育公民观念。大学生应从其另一身份“公民”思考并做起,领会“诸公民之国家”和“国家之一公民”的精神实质,积极去行使作为一国公民所应当享有的权利,充分参与到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决策、管理及监督中来;同时应勇于承担公民应尽的义务,要把自己置身于大集体中,同荣辱、共命运,关注他人的利益,倾听社会的呼声;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推卸、不敷衍。
  (三)树立竞争、效率和创新意识。市场经济下的激烈竞争使得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最终归结为人才的竞争,当代大学生应当抛弃“中庸、平均、保守”的消极思想,“该出手时就出手”,敢为人先,“初生牛犊不怕虎”,当仁不让;工作学习讲求效率,寻求方法,要审时度势,当机立断,掌握在竞争中生存并寻求至高点的能力;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大学生应当有打破陈规旧俗的勇气和信心,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四)树立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在小农经济和封建专制统治下,长期以来国民养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狭隘、封闭的传统习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际交往的日益紧密,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已是时代所求。大学生应当摒弃门户之见,以包容开拓的心胸、积极进取的姿态来汲取全世界的优秀成果,来丰富和壮大自己。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做到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
  要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自己的真才实学同报效国家的志向结合起来,身体力行,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实现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的人生追求。
记得采纳哦
我是LDK
第2个回答  2018-04-25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国际环境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人类社会实践中,文化作为人的主体精神世界的象征,作为价值观的体现,对人的社会生活提供着持久的支持,为社会发展提供着永恒的人文精神资源。”豍中外文化的相互冲击和融合,要求我们应当正确分析时代发展的特点,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在大学生中加强民族精神的培养。“先进文化是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结晶,凝聚着各民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是给人以积极、健康、向上精神动力的文化。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竖因此,结合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实际,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第一,通过理论学习,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民族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两课”作为必修课起着重要的作用。“两课”要紧紧跟随时代步伐,根据十八大的精神,把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提高到战略的高度。在制定“两课”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时候,要融入民族精神培养的相关内容。将中国的历史和当今社会发展相结合,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几千年的宝贵文化财产和当今世界的人类文明,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将民族精神的培养融进课堂教学。“将民族精神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努力培育国家意识、民族团结意识、民族自强意识和民族自尊自信意识,充分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通过课堂教学的直接教育,提高大学生继承民族自豪感和自觉性,加强对大学生国情、国史的教育。”豏
第二,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民族精神。实践是中华民族创造伟大文明财富的源泉。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也不能仅仅局限在校园内,社会实践也是民族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让大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将学得的理论知识投入到社会服务中去。在理论提升的同时,大学生的精神境界也得到升华。高校也可以经常组织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将社会实践中的民资精神培养和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增强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同时,增强大学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生活态度。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树立大学生为国家富强、民族团结而奋斗的远大理想,更加积极、自信的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三,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例,培养民族精神。国内外环境变幻莫测,经常围绕国家核心利益、民族信仰等问题发生各种重大的事件,特别是在局域范围内出现各种安全问题、爆发武装冲突等。这类问题的出现往往可以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内部点燃民族情绪,激起极大地凝聚作用。如果能够在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教育中融入民族精神的培养,大学生在遇到以上各种重大事件或者危机时刻时,就能表现出很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各种实践证明,越是在民族安危、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伟大的民族精神将对事件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今国际社会体系中,高校的教育要充分体现民族精神的培养,这不仅是对高校培养、教育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国内,汶川大地震、抗击SARS等,都需要在民族精神的鼓舞下,团结各族人民、动员全社会力量,高校可以紧抓这类时事,通过丰富的教育内容,贴近时代感,加强对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典型人物之所以成为“先进”和“模范”,就在于他们的行为符合了一个民族对真、善、美的评判标准。其行为所体现和昭示的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内在特质相契合。闪耀着高尚的民族精神之光,对人们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先进分子的事迹积淀在民族精神的血脉之中,其间蕴含的强大感召力则构成了民族精神的力量之源和永恒的民族精神之魂。”丰
第四,在良好的校园文化中培养民族精神。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使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事半功倍。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对自己的心理、行为进行评价,感受、吸收整体的教育氛围。校园文化活动也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培养的重要方面。在大学生中培养民族精神,不能脱离开校园文化这个坚实的平台。首先,对校园文化建设要有宏观性、层次性、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中心。例如,可以在校园内展示爱国主义诗人的作品,体现民族精神的名言名句。在校园内,修筑爱国名人的塑像以及展览馆等。将大学生紧紧的包容在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中。其次,要在学校内发挥各种学生社团的重要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各种学生组织、社团是大学生思想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大学生发挥自身潜力创造独特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渠道。经常引导大学生以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为主题,举办有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发扬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作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校园精神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及行为等都具有很强的引领和激励作用。如校训既是对学校办学理念的高度概括,也是民族精神在校园精神中的体现。所以要把校园精神扎扎实实地渗透进、贯穿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熔铸于大学生的精神和品格之中,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努力拼搏,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豑
第五,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的作用,拓展民族精神传播的新方式、新方法。由于传统的传媒方式电视、电台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对于信息的追求,于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微博、拍客等诸多新兴的传媒方式。这些新的传媒方式尤其被广大的学生群体所接受,在双向的信息交流中,思想的接受者同时也是思想的传播者。在讨论中,很容易形成一种默认的共识,这种默认的共识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可以形成良好的舆论传播氛围。因此,民族精神的培养可以通过丰富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在网络媒体广泛传播,增加大学生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我们的民族精神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因此,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世界、走向世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当代大学生只有全面了解世界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才能更好地认识我们民族的历史和精神,才能正确把握我们民族的现在和未来。既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求同存异、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又要坚决反对西方某些国家的文化霸权主义;既要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自主性,又要批判地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使中华民族精神不断注入新的血液。”豒伟大的民族精神可以加速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可以在危机时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高校要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发挥应有作用,更要为弘扬民族精神提供重要途径。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