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靖难之役,为何朱棣军中少有叛徒而建文帝的臣子却投降的多?

为何朱棣军中少有叛徒而建文帝的大臣却投降居多?

朱棣擅长笼络人心,洞察人心,建文帝刚好相反。朱棣因为掌握人心,他的部下对他都十分忠诚。但是建文帝用人不当,识人不清,最终导致他失去人心。明朝的靖难之役是历史上少数以藩王身份,成功反攻中央朝廷的战争,而真正决策的核心就是朱棣本人。朱棣用他少量的精锐部队,经过四年时间,最终击败了建文帝。

朱棣能够如此洞察人心的能力与他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有关,赵文帝并没有这种经历。朱棣出生的时候是最危急的战争年代,朱元璋忙于战争,所以朱元璋根本没有时间来管朱棣,只能让属下人来照顾他。朱棣就是这种极其不安定的环境中长大的,想事情都会比较周到细心,而建文帝却不是,生下来就锦衣玉食,真正到了战场,自然没有朱棣那么能干。

朱棣有极高的军事天赋,擅长指挥作战,赵文帝则不是。朱棣有几乎所有名将该有的素质,他明确的知道造反的风险很大,要想下属顶着被杀头的风险替他卖命,就必须把下属的事情都处理好。并且这也吸引了建文帝手下的大臣,诱惑他们投降,并且能够在投降之后,善待他们。

所以说靖难之役这场以少胜多的战争中,最重要的其实就是人心。朱棣利用他的特长和优势,让军中的将军士兵全都为他拼尽全力,但是很不幸的是,建文帝没有这种需要修炼的技能,这让建文帝在战争中吃了大亏,甚至奠定了建文帝惨败的结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当然是因为利益关系了,当时的建文帝正在削藩,是不利于内部团结的,大部分势力都倒向了朱棣,因为朱棣是不会削减他们手中的势力的;还有朱棣优秀的能力导致人们都原因投靠他。

朱棣是朱元璋的儿子,当年因为朱元璋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到朱棣拿着刀来抢夺自己的江山。就这样朱元璋就对朱棣有很大的意见,最后朱棣自己为了摆脱朱元璋不喜欢自己的困境,要求去镇守边疆。朱元璋一直到死还想杀死这个儿子,但是朱棣一直不肯和朱元璋相见,最后也没有说杀成,留了朱棣一条命。

建文帝是朱元璋最喜欢的儿子朱标的儿子,属于是朱元璋的孙子,朱元璋对这个孙子是爱屋及乌,知道孙子的能力不行,便把朝中有大势力的功臣全部去除掉,剩下几个忠心耿耿的大臣来辅佐建文帝。

建文帝上位后就听从身边谋臣的建议,对一些王公大臣进行削藩,削藩是对王公大臣是非常不利的,相当于是将王公大臣嘴巴里的肉,往外撬,肯定是难上加难。就这样建文帝的人心失去大半,当朱棣开始和自己对抗的时候,建文帝已经失败一半了。建文帝自己本身的领导力就是非常弱的,加上朱棣优秀的领导力和作战能力,建文帝的胜算是非常小的。

朱棣这个人又是一个非常会玩弄心计的人,他有着几乎所有名将应有的素质,他有着极高的军事天赋,也很会操控人心。朱棣深知造反的风险之大,要想属下这帮人死心塌地的为他卖命,必须要把“交情”处好。只有大家从内心信任你、爱戴你,那么这支军队才能有胜利的可能。

朱棣的能力和建文帝的能力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建文帝只是一个被朱元璋安排的一个君王,并没有多少能力,反正都是为老朱家打工,还不如找一个能力较强,自己有更大利益的君王来效力。

第2个回答  2019-09-29
这应该就是因为朱棣和建文帝两个人完全不同的行事风格,朱棣是一个很严肃的人,所以很多人会很畏惧他,而且朱棣相对于建文帝更有实力一些,他有军事能力,而且年纪也比建文帝要大一些,所以很多人就会认为,建文帝一定会输,所以建文帝的一些人就会去投降。而朱棣的人就不会那样。
第3个回答  2019-09-28
明朝靖难之役,朱棣军中少有叛徒而建文帝的臣子却投降的多,这是因为领导者对于臣子的态度决定了臣子的忠诚度,所以要让臣子有归属感。
第4个回答  2019-09-28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领导者对自己的臣民的态度和平常的好坏吧!当时领导者让自己的臣民少了归属感。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