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儿童攻击性人格

如题所述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指孩子在幼儿阶段出现的一种侵犯性行为,这种行为会给他人的身心带来伤害。以往著名的心理学的专家和学者们共同认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反社会性行为,其具体的行为表现在幼儿做出他人拒绝接受的行为,或是幼儿故意做出对他人产生伤害的行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具体表现为两方面:冲动型攻击性行为和预谋型攻击性行为。冲动型攻击性行为即幼儿由于自己精神上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而导致情绪控制不稳定,无计划地对外界的人、事和物产生的攻击性行为。常见的冲动型攻击性行为源自幼儿内心的自卑和自尊心受挫。例如,幼儿的身体状况和家庭条件受到外界人物的言语刺激时,幼儿的自尊心受挫而产生自卑心理,继而爆发出攻击性行为。预谋型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有计划、有意识地对外界的人、事和物产生的攻击性行为,以获取和自身相关的利益。例如,幼儿对某一人物有长期强烈的负面情绪,为满足自身的报复心理故意对该人物进行造谣和污蔑,甚至损毁与该人物利益相关的事物。总之,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由于其身心发育的不健全而产生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19
好斗,狂躁,不安稳,情绪不稳定
第2个回答  2018-04-19
1. 非指向性的发脾气行为在学前期逐渐减少, 四岁后已不常见。而攻击性行为在学前期呈上升趋势,四岁达到顶峰;
2. 三岁以后幼儿对同伴攻击自己之后的报复性反攻击反应明显增加;
3. 激发攻击行为的因素在不同年龄各有不同,2-3岁幼儿往往在家长和成人发泄暴力后出现攻击性行为; 年龄更大的儿童多在与同伴冲突后发生攻击行为;
4. 攻击行为的方式也随年龄而变化。2-3岁孩子常采用踢打对手的方式,争端的起因多为争夺玩具和其他物品,他们的攻击性常表现为工具性攻击。年龄稍大些的托儿所儿童或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身体性攻击越来越少,转而采用戏弄、奚落、说坏话或叫绰号等方式。年长儿童仍然会为争夺某样东西而发生攻击性行为,但攻击性的增长比例大多表现为故意攻击,主要目的是伤害别人。
5. 从表面上看,儿童的攻击性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但敌意性攻击随年龄增长却越来越多。原因是年长儿童(尤其是小学生)的角色承担能力使他们能推断别人的意图,一旦确信别人是要伤害他们时,便予以报复。
6. 在对攻击性意图的认识上,3-5岁儿童已能认识到有意图的伤害比偶然的无意侵害更坏,但与年长儿童相比,他们不能有效地判明行动者的敌意意图。在一项研究中,让幼儿园、二年级和四年级儿童判别一个孩子推倒同伴搭的 积木 塔的意图是偶然的还是敌意性的破坏,或是亲善行为(如为了打扫房间)。结果显示,能正确判断行动者真实意图的幼儿园儿童还不到一半(42%)。二年级儿童判断正确者达到57%, 四年级儿童达到72%。
7. 攻击性是一种相当稳定的特性。研究表表明,3岁时爱打架的幼儿,5岁时仍然爱打架。6-10岁时的身体和言语攻击的数量能很好地预示10-14岁时的打架、嘲笑、戏弄别人、与同伴争斗的倾向性。而且这种攻击性的稳定性无论对男性还是女性都适用。心理学家对600多名受试者进行了长达22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无论男性还是女性,8岁时的攻击性记录能有效地预测成年期(30岁)的攻击性(如犯罪行为,夫妻不和,自我报告的身体性攻击)。另一项研究发现不论男孩还是女孩,10岁时爱发脾气、攻击性强的,长大成人后大多与同事关系紧张。
8. 虽然男性和女性的攻击性都具有稳定性,但男性比女性具有更高的攻击性。世界各国一百多个研究的结果表明:男性不仅在身体性攻击方面,而且在言语性攻击方面也高于女性

免费领入学礼包有礼

现在入学礼包等你来领

    官方电话在线客服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就业保障热门专业入学指南在线课堂领取礼包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