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实际问题反思

如题所述

一、设计说明
  本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是7的乘法口诀之后的用乘法解决问题。7的乘法口诀后设计了3个例题:先用摆图形的实例,说明“什么是一个数的几倍”;再用摆物与推想,说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该怎样计算;最后用现实情景,结合线段图,教学怎样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原来决定例2、3、4这三个例题一起上,通过教研发现每个例题都是新的知识增长点,一节课40分钟,30多分钟都在研究、接受新的知识,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设计不符合低段学生的特点,而且这么多的新知识要让全体学生都掌握,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困难。如果学生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特别强,如果学生还没有特强的能力,最终就会因为没有时间让学生摆实物理解、没有时间让学生进行推想、验证,而是教师直接把知识教给学生,以保证完成教学任务。最后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把三个例题分为两节课来上,例2、3为一节课“倍的认识”,例4为一节课“解决问题”。例4,是用已构建起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节课的落脚点就要训练学生掌握解决这类型问题的策略的和方法。
  1、激趣直接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上节课让学生进行摆学具的练习,同样的内容学生在进行独立联系时大多时候是以圈一圈、画一画的形式出现。所以开课我设计的练习就要学生在答题纸上圈一圈、画一画,同时请同学在黑板上圈一圈、画一画,每题做完后请学生说出为什么这样做?直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想表达的欲望,并且很自然地将学生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
  2、探究新知——以多种形式反复理解信息,掌握解题策略
  书中的例题只是一个学习研究的载体,我们并不是要教会学生会做这道题,而是要通过解答这道题掌握解决这类型问题的策略。在教学例4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对题中信息的深入理解,理解两条信息、一个问题之间的关系。
  我设计了这样的几个层次进行理解。第一:看图寻找信息。知道要求一个问题,必须知道两个信息。第二:理解信息抽象出数量关系。用小人表示扫地的人数,思考擦桌椅的人数该怎样表示。第三:看线段图理解信息。线段图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知识点,以前是通过看用具体的图片知道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而这节课要让学生看懂有抽象的线段表示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教师师范“表示扫地的有7人”可以用7个小人表示,还可以用一条线段表示,让学生理解“这条线段表示什么?”,理解后再问“擦桌椅的人数该怎样表示?”,让学生紧紧抓住“擦桌椅的是扫地的2倍”这条信息理解,表示“擦桌椅的人数”的线段与第一条线段的关系,教师再画出第二条线段。让学生借助线段图,明白一个数里有几个相同的另一个数,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第四:回答“为什么用乘法计算”说出问题模型。学生列出正确的算式后,教师并不只满足最后的算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又一次带着学生理解信息和乘法算式间的关系。第五:说出7×2=14中各数表示什么?理解各数和信息、问题的关系。让学生在一次理解信息的意义,列式的数字来源于信息,算出的结果是问题要我们求的。通过五次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理解信息,最后可以让学生明白根据求几个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应该乘法计算。
  3、巩固练习——通过对比练习,理解不同信息的意思,选择正确解决策略
  在巩固练习时,我采取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在巩固了用乘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设计问题相同、信息相近的对比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
  先让学生通过看图完成“做一做”及练习十七中的第1题。独立完成练习十七中的第1题。再让学生脱离图,独立地有条理地完成练习十七中的第2题。第3题,给出3个不同的答案让学生进行辨析、选择。第4题,给出两道问题一样,信息相近的题,让学生辨析那道用加法解决、哪道用乘法解决。让学生养成仔细审题的学习习惯。
???
在设计这节课时,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让他们通过小组同伴间的互助合作,老师的适时点拨,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使学生不仅掌握了一定的知识,而且能力又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