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73岁的李鸿章访问德国后,为何会仰天长叹?

如题所述

德国,尤其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成立的时候,那个时候可以说是人见人欺的角色,不仅同宗同源的普鲁士祈福,德意志,而且当时的荷兰也欺负得医治,当然那个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还没有成立,主要的负责人是普鲁士。后来,俾斯麦执行铁血政策,用三次王朝战争宣布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成立,让德意志能够站在欧洲站稳脚跟。并且一步步强大了起来。

叹国家之贫穷落后,叹数年之功毁于一旦。李鸿章自嘲为“糊裱匠”,在晚清这艘已经千疮百孔的破船上缝缝补补,中国挨多少次打,李鸿章就签多少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李鸿章在国内受到口诛笔伐,所有人都认为他就是战败的罪魁祸首,但是旁观者清,日本乃是举全国之力,而清朝只是李鸿章一人之战,没有军费,没有友军支援,大家都在看戏,看李鸿章能摔多疼。

为了躲避非议,李鸿章申请出国去欧洲访问,先后到达德国、英国、美国等等国家,在见识到欧洲国家的强大之后,李鸿章感叹不已,已经74岁的他瞬间又苍老了十岁。

在德国,李鸿章见到了“铁血宰相”卑斯麦,这是一次很有意思的会面,因为李鸿章被称为“东方卑斯麦”。,但是这次会面更让李鸿章感到深深的无力感,中国实在太弱了。

当时的德国是世界第三工业强国,城市化率超过了50%,拥有漂亮的城市、整洁的街道和方便的交通,铁路网遍布全国,总里程近五万公里,德国人的生活水平很高。

军事方面,卑斯麦带着李鸿章参观了德国的军工厂,里面排列整齐的武器让李鸿章羡慕不已,特别是其中的克虏伯大炮更是让李鸿章眼红,他向卑斯麦表达了自己想要一门克虏伯大炮的想法,这一想法也正合了卑斯麦的心思,卑斯麦也想向清朝推销武器。

李鸿章见到德国的强大之后,联想到现在的中国积贫积弱,洋务运动几十年,全毁于甲午战争,不怪乎李鸿章说北洋水师只是纸糊的老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19世纪的清政府,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闭关锁国带来的危害,在这一时期集中凸显。

1838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激怒了英国,派遣军队入侵中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持续时间两年之久。

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香港岛被割让给英国,五口通商,清政府赔偿2100万银元,这一切标志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时隔20余年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世纪60年代,打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在李鸿章的主导下,中国开始了浩浩荡荡的洋务运动。

那时中国经济在洋务运动的带动下,实现了一定的发展,被称为同光中兴。中国甚至打造了一支世界排名前五的军事舰队。

但是,这个泡沫,在中日甲午战争出现之后就立马破灭了。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李鸿章失望了。清政府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改革不能救中国,而自己也将老去。

再看德国当时的情况。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努力之下,德意志帝国实现了统一。而德国也一心一意发展经济,再加上所获得的战争赔款,让19世纪的德国工业实力突飞猛进,交通、电力发展势头强劲。

一方面是统治岌岌可危的清政府,另一方面是发展蒸蒸日上的德国,身为清政府的官员,李鸿章自然会为清朝的统治产生担忧和无奈,不得不连连叹息。

第2个回答  2020-09-10
因为看见发展蒸蒸日上的德国后,又想到统治岌岌可危的清政府,李鸿章为清朝的统治感到担忧和无奈,所以连连叹息。
第3个回答  2020-09-08
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发达的国家,因此才会仰天长叹,自己的国家遭遇着非常大的不幸
第4个回答  2020-09-05
他来到德国以后,肯定是见识到了德国工业时代的成就,也意识到了中国与德国之间的差距,这可能在感叹两国之间的差距,中国难以追平,他也后悔自己未能及时改变,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