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为何会成为南明政权灭亡的主要原因呢?

如题所述

前言:

我们在上一文说到,南明政权灭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文官和武官之间的矛盾,另一个是党争。而我们上一文说阐述的主要是第一个原因,即文武官员之间的矛盾。今天,我们来继续看第二个原因——党争。

造成党争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朱元璋时期取消了宰相制度,这就使得谁来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成为一大难题,这个时候,就促使了各种政治力量开始对权力进行角逐,于是便形成了党争。纵观历朝历代,党争问题一直都是消耗国家实力的罪魁祸首之一。而南明政权正是因为未能摆脱这种制度上的缺陷,从而走向了灭亡!

南明版图

南明党争的起源

在明朝,别看文官平时一个个都是趾高气昂,瞧不起武官,其实在文官内部也同样存在着一种身份认同难题。而这也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因为明朝没有了宰相制度,所以谁来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就成了这些文官争斗的重要原因。同时,因为这个身份比较模糊,所以就有很多人自认为只有自己本派的政治力量才有资格站在皇帝身边,管理国家大权。这种复杂的关系搅混在一起,使得南明政权内斗不休,党争不断。

当然了,我们上面说了,这个问题是朱元璋造成的。

要知道,大明帝国原本是有丞相的,例如什么李善长,胡惟庸等人都是明朝有名的丞相。但是朱元璋这个人猜疑心特别严重,他总担心丞相会一点点的吞噬掉他好不容易才打下来的江山和自己牢牢掌握的权力,于是他便以各种理由将这些丞相都一一给除掉了。同时还废除了宰相制度。

从那以后,在六部尚书之上,就只有皇帝一个人处理各种庞杂的政务。不过,朱元璋是出了名的政治强者,所以他自然能抵御住这些庞杂的事务。但是明朝以后的皇帝可不是人人都像他这么厉害。于是到了后来,谁来辅助皇帝这个问题,就悄然诞生了。我们知道,后来也逐渐冒出一个角色来帮皇帝分担工作,这就是——"大学士"。

但其实,最初的时候大学士们只是负责草拟诏书,但是随着皇帝们一代不如一代,于是便逐渐发展成了替皇帝预先做决定,然后等着皇帝批准。后来,这些大学士们便逐渐变成了内阁。而伴随着内阁对权力的攫取,党争就开始出现了。

明朝内阁官员

南明党争的影响:

明朝的官员都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特别喜欢结成各种不同的党派,所以经常会被称为是“某某党”。在这些党派之中,有时候是老师和学生结成一党,有时候是价值观一致的人结成一党,甚至还有来自同一地区的也会结成一党,例如从浙江来的就叫做“浙党”。这些党派类别,在明朝并不少见。而他们之间所产生的纷争,也就成了所谓的“党争”。党争的核心,是获取大学士尤其是首辅的位置,以求能影响到皇帝,从而间接获得执政和立法的权力。这一点,明朝的张居正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由大学士所组成的内阁其本质上还是属于一个宰相的衍生物,替代品,但是却终究不是宰相,所以它的身份和职权同样也是模糊不清的。尽管他们的权力很大,但是在别的官员眼中,他们总是干着一些越权谋政的事情。于是乎,这些大学士们便成了官员们的眼中钉,肉中刺,动不动就会遭到言官的弹劾,而弹劾的理由基本上也都是千篇一律,那就是——篡权。可实际上呢?他们一个个都想获得这样的位置,或者是由自己派别的人担任。

当然了,不论是哪一派的人坐上了内阁首辅这个位置,同样都会遭到其他党派的攻击。所以往往是正事还没干多少,就立马被轰下台了,这不但导致党争成了恶性循环,还大大阻碍了国家的发展。

明朝官员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党争里面的主角往往是一些“有道德问题”的人,他们喜欢抓住道德问题不放,整天将祖训和规矩挂在嘴边念叨,强调所谓的精神力量,却从不考虑现实问题,不懂得什么是变通之计。如果有非自己党派的人做了某个重要官职,那么就会立马遭到他们的攻击,有时候是不符合祖训,有时候是这个人能力不行,只懂得逢迎献媚等等,总之,理由一大堆。但实际上呢?他们巴不得将自己党派的人拉上去,占领朝廷的各个位置。

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孙可望希望封王的事儿,本来皇帝就已经要同意了,但是这些人却死活反对,表面上是说这不符合祖训,其实主要是因为他们怀疑孙可望和吴党有勾结,封了王会对楚党不利。他们的这种狭隘思想,直接导致了孙可望与朝廷的反目,从而也给永历政权的崩塌埋下了一颗大地雷。就像著名史学家司徒琳先生说的那样:

这些自诩为清流的人,为了整肃纲纪,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了。——《南明史》

南明武将孙可望像

宰相制度的缺失所导致的党争,这其实还体现了明代文人在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的分歧(参考:《南明史》)。为何这么说呢?

因为在明朝的那些现实主义者看来,皇帝如果无能,那么就给他找一个能干的人。就像万历年间的张居正,他同样也是一个内阁大学士,但是其本事却是大得离谱,权力也是大得离谱,进而还经常僭越皇权。但理想主义者却认为,身为皇帝就必须要管事儿,并且大臣们还得帮助皇帝,让他能够做到这一点。所以,在当时,就有很多人反对和攻击张居正这样的掌权者,认为他们总是僭越皇权,完全把皇帝这一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地位都给架空了。

但是话说回来,南明的皇帝们都如那些理想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都是能管事的吗?

张居正像

当然不是!在南明时期,绝大多数皇帝的能力都是不行的,无论是对于一般的朝政还是对于这存在上百年的党争问题,基本上都没有能力去控制。就拿弘光皇帝来说,他最开始的时候不过是一个藩王,而我们知道,明朝的藩王是不能参政议政的。所以他除了平时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以外,政治能力可以说是一窍不通。所以在后来的时候,清兵都已经兵临城下了,他还在过着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生活。对如何治理国家一无所知,并且什么都不做他都觉得十分痛苦,最后干脆将朝廷扔给大臣们,自己则躲进后宫继续享乐!

结果怎么样?他这种怠政,不负责任的态度,让自己的军民百姓对他完全失去了信心,以至于他后来兵败被俘时,一路上都是骂声!

而即便是有点能力的皇帝,在制度缺陷面前也是力不从心。这一点,在隆武皇帝身上就有很好的体现。

南明绍宗朱聿键

纵观整段南明史,隆武皇帝算是比较精明能干的人了,他不仅处事果决,文笔也很不错,所以基本上写诏书这种事情都是自己干了。但是,他虽然先后任命了三十多个大学,但这其中有些人都陷入了党争之中无法自拔,有些人则能力不够,所以很多时候也都是无所事事。

但是严格来说,南明毕竟是一个纷乱的时期,就算是隆武帝这样比较英明的君主,在这样复杂的局面下也难免会感到迷茫。毕竟在朝廷上没有合适的人能够帮助他,他更没有自己老祖宗朱元璋那样的政治能力,所以隆武帝在很多地方经常都会出错,例如诏书出现前后矛盾,战略问题上的反复无常等等。这就导致了国家的管理问题变得异常混乱,最终走向了灭亡!

朱元璋像

总结:

以上便是南明政权灭亡的第二个重要原因,即“党争问题”。而党争问题的来源,是因为朱元璋时期取消了宰相制度,这一制度的缺失使得谁来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成为难题,所以这就引起了各种政治力量开始对权力进行角逐,渐渐地便形成了党争。党争问题的出现,使得明朝及南明的国家管理成了大问题。

“谁才是国家最适合的管理者”?这个身份定位始终不清晰,始终难以确立。可以说,整个南明政权对此都是茫然的,最后只能在无休止的内斗中将精力消耗殆尽!可以说 ,明朝和南明是自己将自己拖进了亡国的深渊之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