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的演变,你有哪些了解?

如题所述

(一)宋朝的科举制

宋朝科举制基本沿袭了唐代,但是也根据实际情况做了改革,使科举规模和制度进一步得到发展。宋代科举制的特点:1.科举地位提高,宋朝废除了两汉的察举制,视科举为取士正途。2.扩大考试规模和及第名额。3.考试时间改为三年一贡举。4.确定殿试为定制,实行三级考试制度,州试(地方考试)——省试(尚书省礼部主持)——殿试(由皇帝主持)。5.建立新制,防止科场作弊。①设置锁院制(主考官一且受命,立即住进贡院,与外界隔离,防止主考官漏题);②别头试(最早出在唐朝进士科考试中,凡考生与主考官有亲戚、子弟关系的,应该另设考场,另派考官;③糊名制(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密封起来,防止考官徇私舞弊,也叫作“弥封”或“封弥”);④誊录制(在誊录官的监督之下,由书吏用朱笔誊抄后接受批改,誊抄后的试卷叫“朱卷”,原来的试卷叫“墨卷”)。



(二)元朝的科举制

1.科举考试进入中落时期,民族歧视明显;2.科举制度日趋严密;3.规定从朱熹的《四书》中出题,以《四书章句集注》为答题标准,僵化了士人的思想。

三)明朝的科举制——确立八股取士

明代科举制进人鼎盛时期,确立了八股取士制。①统治者高度重视科举,考试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这一程序直到1905年才被废除。②八股文的诞生和流行,预示着科举制度作为一种先进的人才选拔制度开始走向僵化和没落,也标志着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③学校教育纳入科举体系,主张“科举必由学校”,只有接受学校教育取得出身的学子才有资格参加科举。从此,学校教育与科举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八股文是一种死板的排偶文体,又称“时文”或“制艺”。股是对偶的意思。明代规定考试的答卷必须用八股文体,每篇文章由八部分构成,即“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从第五到第八段是全文的正式议论,而中股是议论的重心。这四段中,都各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称八股文。八股文的考题主要摘自《四书》,所议论的内容也要根据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的作答,不允许作者自由发挥。

(四)清朝的科举制度

清代的科举制与明代基本相同,沿用八股取士,科举制度的弊病日益显现,徇私舞弊严重,科举考试日益僵化、衰落。1.科场舞弊层出不穷,积重难返;2.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丧失了作为教育机构的独立性;3.其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学校以科举中式为目的。科举中式是学校教育的目的,也是士人的志向所在。其次,教学内容空疏无用。科举考试实际上是八股文的考试,因此八股文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要内容。最后,教学管理松弛。学校中缺考现象相当普遍,也相当严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9-29
了解的并不多,科举制度一直在不停的变化,慢慢的进行延伸,逐渐的进行完善,但是同时科举制度的弊端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发生了许多的改变。
第2个回答  2021-09-29
一直在改革程序,出现了不同的制度,有着不一样的考试方法,也有了相关的限制,一直在增加内容,改变了很多的要求。
第3个回答  2021-09-29
在隋炀帝的时候,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了,而且在唐朝的时候得到了完善,设置了很多的考试科目,而且也非常的正规,在武则天的时候也采取了武举和殿试。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