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黄河的故黄河文化景观

如题所述

今天起,从“古黄河”碑到“百步洪”题刻,市民可以享受一次“文化之旅”
今天,如果你从故黄河西三环桥开始,沿着故黄河边顺流而下,8处11座精美的雕塑会逐一呈现在你的眼前。从“古黄河”碑到群雕《兵魂》,到汴泗交汇碑、禁碑、张良墓道碑,再到地雕、文化墙浮雕,再到百步洪广场,移步换景,满眼皆是景观。这就是水利部门刚刚完成的故黄河两岸文化景观工程。
在实现了故黄河绿化、亮化的基础上,如何将其打造成为一条贯穿徐州的“文化景观”?中国美术学院提出设计方案,市水利、园林、规划等多家部门邀请我市相关专家多方论证,并赴外地多个城市进行实地考察后,2007年3月3日,由市水利部门施工的故黄河两岸文化景观工程正式拉开帷幕。经过长达9个月的紧张施工,今天,市区故黄河沿岸的8处11座精美雕塑已全部亮相。
市水利局故黄河市区段改造工程建设管理处副处长张纯旺介绍了故黄河两岸文化景观工程的基本情况:
徐州故黄河两岸文化景观(雕塑)创作的环境区域,西起西三环路桥,东至汉桥,河道长约9公里(两岸沿线景观带为18公里)。该景观带是徐州城市的核心景观之一,也是徐州城市文化建设的重点。
故黄河是养育徐州的母亲河,因此徐州故黄河两岸文化景观(雕塑)创作定位在“河流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主题——《河之魂》(母亲河)。着重于故黄河的历史传说、历史故事、河流变迁以及影响徐州历史的人和事为主要题材,同时结合民俗民风等内容,使得故黄河两岸文化景观创作达到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成为环境的画龙点睛之笔。
徐州是楚汉文化的发祥地,故黄河两岸文化景观(雕塑)创作形式根据大环境进行设点,各点依据不同题材创作出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但每件作品均蕴涵汉代的艺术风格,贯穿北方粗犷、浑厚的整体风貌——“雄”,区别与南方精细、小巧的柔美——“秀”,充分体现黄河澎湃之势和河之魂的主题,与徐州城市风格相协调。
精美雕塑
雕塑一:古黄河碑
位置:西三环桥东,黄河南岸
说明:故黄河主题景观在两块巨石中间勾画出河流的形态,其中一块巨石上书古意篆书“古黄河”,寓意故黄河自汉以来流经徐州,养育了一方水土。作品不连基座高约6米。
雕塑二:群雕《兵魂》
位置:西苑民馨桥北端东侧,黄河北岸
说明:以花岗岩堆叠出汉代将士排兵布阵的浩大气势,充满引而不发、萧瑟肃杀的内在张力,背面刻写《大风歌》。一曲豪迈的“大风起兮云飞扬”以及“安得猛士守四方”点明雕塑反映了古代将士保家卫国壮烈气节的主题。
雕塑三:汴泗交汇碑
位置:坝子街桥北端西侧,黄河北岸
说明:汴泗交汇碑造型以传统“碑”、“阙”造型为基础,结合徐州粗犷的历史特征进行艺术创作,碑核心为花岗岩方石,正面为“汴泗交汇”四个大字,背面为碑记,两侧面分别为汴泗古河图和古城图,下部为石隼结构。石碑以其古朴厚重成为故黄河两岸园林景观中的亮点之一。
雕塑四:禁碑
位置:坝子街桥南端东侧,黄河南岸
说明:禁碑原为清朝雍正年间刻写码头禁止事项的石碑,现重新创作,将其设计成为横向方正外形,体现“令行禁止”的法度,造型别致,碑下部为粗犷的隼卯结构,体现了法度的严谨性。
雕塑五:张良墓道碑
位置:坝子街桥南端东侧,黄河南岸 说明:将原存于汉画像石馆的张良墓道碑嵌在传统式样的青石碑上,碑首为传统云纹图案,中间刻写“千古流芳”四字。碑底座则书写了“张良墓道碑”和“于此落水复打捞得之”,反映墓道碑得来的缘由。
雕塑六:台阶地雕(两块)
位置:弘济桥东端北侧,黄河东岸
说明:地雕上文为《徐州志》卷首,下文为万历年间徐州府图和清同治年间徐州外城图。通过古图和古籍来体现徐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了解徐州的历史。
雕塑七:文化墙浮雕(四块)
位置:建国路桥东端南侧 黄河东岸
说明:
1、《孔子见老子》:据《庄子天运》记载,“孔子行年五十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两位哲人的相会由此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传世佳话。
2、《泗水捞鼎》: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彭城,为捞失于泗水之周鼎,使千人求之,鼎出水之时遇龙咬断绳索,弗得。
3、《潘公治黄》:明代治河名臣潘立驯来到徐州开挖奎河以泄徐州城中之水,并将此河道开挖收录其著作《河防一览》之中。
4、《古道漕运》:古代徐州汴泗交流,河流纵横水运便利,成为东部水运的枢纽和漕运的重要中转站,因此得了“五省通衢”的美誉。
雕塑八:百步洪题刻
位置:和平桥南侧百步洪广场
说明:通过巨石题刻“百步洪”点明广场的主题和内涵,草地与巨石还原了古代百步洪的壮丽意境,同时在前面放置刻有苏轼《百步洪》诗的浪卷石,强化景观氛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