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城的由来及趣闻有哪些?

如题所述

北京外城是明朝嘉靖三十二年修建的,相对内城而称之为"外城",因为外城位于北京城的前三门儿以南,所以,又叫"南城"。南城东西比内城要长,而南北却只相当于内城的一半,形状上就像一个"凸"字;因为外形像顶帽子,所以过去又叫"帽子城"。

原本外城是打算环绕内城修建一圈的,可是在四十里内城外修一圈城墙,所需的花销太大,所以当时先修南边。南城的北墙包接内城的东南、西南角楼,周长二十八里,一共开了七个门,南面正中是永定门,东为左安门,西为右安门;东侧一门叫广渠门;西面一门,为了避道光皇帝的名讳,将广宁门改名为广安门。外城北边儿的东、西便门显然跟别的门不一样:脸朝北开门。而北京城其他城门都是门脸朝南。

到了清代,"前三门"(祟文门、正阳门、宣武门),尤其是正阳门外一带繁华似锦。文武百官都由正阳门上下朝。正阳门外大街一带,店铺林立,交易频繁,商众云集,摩肩接踵,是清代北京最繁华的闹市区。六必居、同仁堂、都一处、合香楼等著名店铺都集中在这里,牌匾相望。珠宝店、绸布店、粮食店、杂货店林林总总,盛极一时。

崇文门设有税关,门内往西有会同四译馆,做买卖的都由崇文门出入。

东便门外由大运河运来的南方货物都在通惠河至张家湾这一带集散。

宣武门外有许多会馆,是当时的文化人常出入的地方。

在前三门商业区中,还出现了以经营经史子集、文房四宝、碑帖字画和印玺古玩为特色的琉璃厂文化街。每年新春,书店和其他商贩都在厂甸的集市上设摊,这可以说是北京过年时的一大盛事。

南边的永定门是整个南城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城门。现在首都博物馆里还存放着写着永定门字样的大匾,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在以前,住在广安门附近的居民,可以时不时地看到"拉骆驼跑城儿"的景儿。这也成为当时的一种日常社会现象。当时交通工具不发达,路面情况也不好,建材、燃料还有山货,都要靠骆驼从山区往城里运,以满足城里的需要。

"拉骆驼"的"驼户"大多是京西、京南的专业户,根据骆驼易饲养、能负重、耐跋涉、性格温驯的特长,他们利用骆驼拉活儿搞运输,好养家糊口。

要说起这骆驼的历史,那可就渊源流长了。早在建元都时,骆驼队就有参与,到上个世纪50年代骆驼从北京的运输行业退役,算算也有700多个年头了,骆驼为北京的建设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左安门俗名叫"江擦门"。出左安门,往南偏东,不到三四里地的地方有一个"分钟寺"。

早年,庙里有一口奇怪的钟,打起钟来,声音不像钟声,倒像有人在耳朵旁边说话一样。听钟的人不同,听到的钟声也是因人而异,如果是懒人听了,就是"下炕!下炕!",勤快人听了,就是"不忙!不忙!",小牧童听到的是"放羊!放羊!",换作是春天,听到的就是"倒仓!倒仓!",等到了麦秋时候,就是"扬场!扬场!"因为每个人听到的钟声都不一样,这钟就被称为"分钟",庙自然也就成了分钟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