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通用的6种见面礼仪

如题所述

在交往中,见面时行一个标准的见面礼,会给对方留下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直接体现出施礼者良好的修养需要掌握的常用见面礼有:

1.东方礼节

(1)作揖礼。作揖礼,即拱手礼,是华人中最流行的见面礼。行礼方式是起身站立,上身挺立,两臂前伸,双手在胸前高举抱拳,自上而下,或者自内而外,有节奏地晃动两三下。
作揖礼主要适用于过年时举行团拜活动,向和辈祝寿,向友人恭吉喜结婚、生子、晋升、乔迁,向亲朋好友表示无比感谢,以及与海外华人初次见面时表示久仰之意。
(2)鞠躬礼。行鞠躬礼悍,应脱帽立正,双目凝视受礼者,然后上身弯腰前倾。男士双手应贴放于身体两侧裤线处,女士的双手则应下垂搭放在腹前。下弯的幅度越大,所表示的敬理程度就越大。
鞠躬[礼目前在国内主要适用于向长者表示敬重、向他人表示感谢、领奖或讲演之后、演员谢幕、举行婚礼或参加追悼会等活动。
鞠躬的次数,可视具体情况而定。惟有追悼活动才用三鞠躬,胡在喜庆的场合,鞠躬次数不可为三。
(3)合十礼。合十礼,亦称合掌礼,即双手十指相合为礼。具体做法是双掌十指在胸前相对合,五手掌并拢向上,掌尖与鼻尖基本持平,手掌向外侧倾斜,双腿立直站立,中身微欠,低头。可以口颂祝词或问候对方,亦可面含水量微笑。但不能在行礼是手舞足蹈,点头不止。
行止礼时,合十的双手举得越高,越体理了对对方的尊重,但原则上不可高于额头。

2.西方礼节

(1)拥抱礼。拥抱礼的动作要点是,两人面对面站立,各自举起右臂,将右手搭在对方左肩后面:左臂下垂,左手扶住对方右腰后侧。首先各向对方左侧拥抱,然后各自向对方右侧拥抱,最后再一次向各对方左拥抱,一共拥抱3次。在普通场合行此礼,不必如此讲究,次数也不必要求如此严格。
在西方,特别是欧美国家,拥抱礼是十分常见的见面礼与道别礼。在人们表示慰问、祝贺、欣喜、时,这种礼仪也十分常用。
(2)亲吻礼。亲吻礼,是一种西方国家常用的会面礼。有时,它会与拥抱同时采用,即双方会面时既拥抱,又亲吻。
在行礼悍,双方关系不同,亲吻的部位也会有所不同。长辈吻晚辈,应当吻额头;晚辈吻长辈,应当吻下颌或吻面颊;同辈之间,同性应该贴面颊,异性应当吻面颊。接吻仅限于夫妻与恋人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行亲吻时,非常忌讳发出亲吻的声音。如果将唾液弄到对方脸上,是非常尴尬的事情。
(3)吻手礼。正确的吻手礼是:男士行至已婚女士面前,首先垂首立正致意,然后以右手或双手捧起女士的右手,俯首用自己微闭的嘴唇,去象征性地轻吻一下其指背。
这种礼节,主要流行于欧美国家。其特点,决定了它宜在室内进行。吻手礼的受礼者,只能是女士,而且应是已婚女士。手腕及其能上能下部位,是行礼时的禁区。

3.东西方通用礼节

(1)点头礼。点头礼,也就是颌首礼。点头礼的做法是头部向下轻轻一点,同时面带笑容。注意不要反复点头不止,点头的幅度不宜过大。
点头礼适用的范围很广,如路遇熟人或与熟人、朋友在会场、剧院、歌厅、舞厅等不宜交谈之处见面,以及遇上多人而又无法一一问候之时,都可以点头致意。行点头礼时,最好搞下帽子,以示对对方的尊重。
(2)举手礼。行举手礼的场合,与点头礼的场合大致相似,客观存在最适合向距离较远的熟人打招呼。行举手礼的正确做法是右臂各前方伸直,右手掌心向着对方,其他四指并齐、拇指叉开,轻轻向左右摆动一下。不要将手上下摆动,也不要在手部摆动时用用背朝向对方。
(3)脱帽礼。戴着帽子的人,在进入他人居所,路遇熟人,与人交谈、握手,进入娱乐场所时或在升国旗、奏国歌的场合是,应自觉摘下帽子,并置于适当之处。女士在一般社交场合可以不脱帽子,不会被人认为是失礼行为。
见面的礼节,要视具体的情况而定,不能生搬硬套。其实,作为重要的见面礼,握手的地位也不窗忽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10
见面礼仪是日常社交礼仪中最常用与最基础的礼仪,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要用到见面礼仪,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以后的深入交往打下基础

时间,从礼仪学的角度讲,无论是对于悠闲者还是繁忙者,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有其一定的界域。超越这个界城就会引起他人的不快和反感,就是失礼。
守时

现代社会讲究效率。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已成为人们的口头禅。鲁迅先生说过:“无端地浪费人家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这句话正在迅速体现出它的真理性。遵守时间,珍惜对象公众的时间是公共关系交往活动极为重要的礼仪。

在快节奏、高速度发展的社会里,公众的时间表总是安排得满满的。一个大公司的老板在一个上午主持两个会议。会见五个客户可能是司空见惯的事。各种活动都得严格按时间表顺序进行,倘若来访者不准时赴约,就可能打扰人家的整个计划;或者让人家不便继续与他人交谈其它工作。即使在休息时间上家里拜访,也应守时。去得太早,人家可能没有来得及收拾房间,叫人显得尴尬。因为每个人,特别是经常穿戴整齐出人各种社交场合的人,恐怕都不情愿人家见到他们家庭私人生活中有时不得不显现出的零乱不整的一面。去得太晚,可能影响人家休息、娱乐或从事其他休闲活动。

参加任何公务活动或私人拜访,都应该养成严格遵时守约的好习惯。在决定参加一个活动的时候,首先,应明确活动的具体时间和地点,然后估计行车或步行到达活动地点所需的时间;并将堵车或其他偶然事件可能耗费的时间考虑进去。当然,所谓准时到达也是有一定的时间余地的,这一点不同地区、不同国家有一定差别,如果可能应事先搞清楚。一般说来,在我国,提前二至三分钟到达最好;在外国,特别是欧美,晚到二至三分钟显得更有礼貌。如果是中方组织的活动,最好遵从咱们中国人的习惯;如果是外方组织的活动,则应考虑外国人的习惯。如果到达的时间太早了一点,应当在街上转转,到时候再去。如果因故迟到,应向主人说明理由和表示道歉,必要时还应向其他客人表示歉意。

对于公众的约会,没有十分特殊的理由,一般不应拒绝,确因同一时间已安排有别的活动应向对方说明,表示歉意、如果对方单独约见,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应与对方商量改期进行。

对于不能前往的理由,如不便直接解释,可告诉对方:“很抱歉,我已安排有其它的应酬,下次如再有机会,一定前往。”如在答应赴约以后,中途因故不得不改变原计划,应尽早通知对方,并讲明原委,请对方理解。无故失约,是绝对失礼的行为。

如果是外国人约请赴宴、参加酒会等等,一定要给予肯定或否定的明确答案。如果你同意去,不要用中国人的习惯连声说:“谢谢”,“谢谢”来表示。因为对方很难把握你谢的是什么。因此,他很有可能具体安排宴会时不再考虑你的席位,如果你到时真的去了,那不是很尴尬吗?
介绍

社交场合要相互介绍或自我介绍,介绍时的称谓和先后顺序等等都有一定的礼仪规范。由于人际接触的日益广泛,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就会经常结识一些新的公众、新的朋友。这就离不开自我介绍、为他人介绍等等。无论哪种介绍,都必须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
自我介绍
在社交场合,如能正确地利用介绍,不仅可以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广交朋友,而且有助于自我展示,自我我宣传,在交往中消除误会,减少麻烦。
自我介绍时应先向对方点头致意,得到回应后再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姓名、身份、单位等。具体形式如下:
应酬式:适用于某些公共场合和一般性的社交场合,这种自我介绍最为简洁,往往只包括姓名一项即可。如:“你好,我叫**”。

工作式:适用于工作场合,它包括本人姓名、供职单位及其部门、职务或从事的具体工作等。如“你好,我叫**,是*****公司的销售经理”。

交流式:适用于社交活动中,希望与交往对象进一步交流与沟通。它具体应包括介绍者的姓名、工作、籍贯、学历、兴趣及交往对象的某些熟人的关系。
礼仪式:适用于讲座、报告、演出、庆典、仪式等一些正规而隆重的场合,包括姓名、单位、职务等,同时还应加入一些适当的谦辞、敬辞。
问答式:适用于应试、应聘和公务交往。问答式的自我介绍,应该是有问必答。
为他人介绍
需要注意的有顺序问题、称呼问题,等等。
1.介绍的顺序

今天的时代,虽然不是“三纲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时代,虽然公关场合所有的人的人格都应当是平等的,但是,人与人之间仍然有许多必不可少的顺序和先后关系。目前,国际公认的介绍顺序是:
(1)将男性介绍给女性;
(2)将年轻者介绍给年长者;
(3)将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
(4)将客人介绍给主人;
(5)将晚到者介绍给早到者。

在这五个顺序中,如果被介绍者之间符合其中的两个以上的顺序,一般应按后一个顺序进行介绍。例如,当一位年轻女性前来拜访一位比这位女性年长许多的男性的时候,就应将年轻的来访女性介绍给年长的男性主人,而不是相反。应当理解的是,介绍顺序问题绝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形式问题,而是涉及个人修养与组织形象以及公关活动的目的能否如愿达成的问题。

为他人介绍时。最好先说一些:“请让我来介绍一下,“请允许我向您介绍一下……”之类的介绍词。在半正式或非正式场合,还可以使用一些较不正式但属于正确的的介绍词。如“X小姐,您认识XX先生吗?”、“小张,来见见XX先生好吗?”
或“X小姐,你见过XX先生吗?” 等等。
2.称呼
合理的称呼对方,既是对他人的尊重,又反映了自身的礼仪修养。称呼是一个比较复杂一些的问题,目前在国际上主要有以下几种称呼方式:
(1)一般称呼。这是最简单。最普遍,特别是面对陌生公众时最常用的称呼方式,如,“小姐”、“先生”。“夫人”。 “同志”
等等。其中,目前世界上使用的称呼方式中,频率最高的是头两个,即“小姐”和“先生”,未婚女子统称为“小姐”.已婚女子统称为“夫人”或“太太”,如果搞不清被称呼女子的婚姻状况,可统称“小姐”。对职业女性可统称为“女士”。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你面对一位虽然年龄较大,但却并未结婚的女士时,你绝对不能仅凭直觉或猜测将她称呼为“太太”,那是极端错误的。如果你这样做,即使不挨骂,也会大煞风景。
(2)职务称呼。如,“王经理”、“刘总经理”、“吴董事长”、“卢局长”等等。
(3)职业称呼。如,“老师”、“空姐”等等。

(4)姓名称呼。使用单纯的姓名称一般来说是在年龄、职务等相仿的时候,或者是好朋友之间,否则,就要将姓名、职务或职业等并称才合适。如,“肯尼迪先生”、“索尼小姐”、“王刚老师”。“李强处长”
等。
(5)亲属称呼。如,“乔叔叔”、“饶阿姨”、“何爷爷”等等。

公关人员在社会交往中不要随便称别人绰号(外号),特别是不可称呼别人因生理缺陷或能力弱点而取的绰号。但是,对那些因个人独特的风格、特长而获得的雅致的外号的人,适当称呼对方的绰号反而会显得活泼、生动,令对方感到倍受尊敬。

在与外国人打交道的时候,有些称呼方式是比较固定的,比如:官方的军政要员,应称阁下、职衔或先生,并可在前面加姓氏,如:“总统阁下”、“班达总统”、“司令先生”等等;对军人一般称军衔加先生,亦可在前面加姓氏,如:“乌克少尉”、“中将先生”、“韦恩大校先生”等等;对有博士学位的人以及教授,律师、法官、医生等等,可称“博士”、“教授”、“律师”、“法宫’、“医生”等,也可在前面加姓氏,如:“艾尔文博士”;对少数以同志相称的国家和地区的成年人,可一律称“同志”
或姓名加同志,或职衔加同志,如:“朴玉珠同志”、“阮三石同志”、“部长同志”等等。

以上各种称呼方式,几乎都要涉及到姓名。姓名问题由于国家、地区、民族等等的不同,又有比较复杂的情况。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的汉族姓名,以及俄罗斯人的姓名,日本人的姓名,英美人的姓名中的一些通常遇到的情况。

汉族人的姓名比较简单,姓在前,名在后,除少数复姓外,绝大多数的姓都是单姓。名有单名和双名。公关人员需要注意的是,掌握一些常见的复姓,以免到时候误把复姓拆开,当作单姓。常见的复姓有:“欧阳”、‘同马”、‘诸葛”。“西门”
等等。特别是在复姓后只有单名者更应注意,如果把“欧阳华”称作“欧先生”或“欧同志”都是不礼貌的。
在港、澳、台地区,女性结婚后,其姓往往是双份的,即在自己的姓之前还要加上丈夫的姓。如华国岚小姐嫁给钱钟海先生后,她的姓名即为钱华国岚,这时,一般人应当称她为钱太太。

俄罗斯人的姓名一般由三个字节组成。姓名的排列顺序通常是本人名字,父亲的名字,家族的姓。如,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其中,列宁是姓,伊里奇是父名,弗拉基米尔是本人的名。未婚女性用父姓,已婚女性用夫姓,父亲和本人名字不变,口头称呼一般可只称姓,或只称名。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时,也可称名字和父名;书写时,名字和父名都可以缩写,即分别大写其中的第一个字母;但是,姓不能缩写。

日本人的姓名排序方式是姓在前,名在后,这与我国的姓名排序是完全相同的。但日本人的姓的字数却普遍比我国汉族人的姓的字数要多,如,岗村、田中、山口等等,都是日本人的姓。日本人的姓的最大特点是,许多姓与一定地区、地理环境有关。据说,这是日本人的祖先在立姓时多数是根据自己所住的地方的位置来确定的。对日本人一般可只称姓,熟人间也可只称名。对男士为表示尊重、文雅,可在姓后加“君”。如称岗村角荣为“岗村君”,称福田纠夫为“福田君”。由于日本人的姓与名之间的搭配情况比较复杂,公关人员在接到名单时应事先向熟悉情况的人了解一下,以免称呼时失礼。
英美人的姓名的排序方式是名在前,姓在后。如,威廉·肯尼迪(William
Kennedy)中,威廉是名,肯尼迪是姓。有的英美人的姓名由三个字节组成。与两个字节姓名的不同点是,中间的一个字节是教名。此外,英美人中还有人自己不取名,而是延用父名或祖辈名,为了表示区别,往往在自己的姓名后面加上Junior或罗马序号。如,WillliamKennedyju-nior,汉译为小威廉·肯尼迪,或William
KennedyⅢ,汉译为威廉·肯尼迪第三。女性结婚,一般都不再用自己的姓,而改为丈夫的姓。如彻丽·查普曼(Cheny
HaPman冲姐嫁给卡尔文·卡姆登(Calvin Camden)之后,则姓名就变成彻丽·卡姆登(Cheny
Camden)。口头称呼英美人的姓名时,除正式场合外,一般只称姓。在非正式场合,很要好的朋友之间可以只称名。书写英美人的姓名时,可把名字缩写,但姓不能缩写。如可将Joan
Harrison译为卜哈里森或琼·哈里森。介绍,并不只是一种客套。当有人把你介绍给别人的时候,无疑,你会很希望别人记住你的名字。如果他们下次再见到你时,仍把你当陌生人,你一定会满脸不高兴。相反,我们也应在有人把别人介绍给我们以后,尽量记住他们的名字,以便在以后的社交中,或生意场上相见时,把他们的“大名”准确地叫出来,才是有礼貌的。

美国交际语言大师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姓名是他自己最熟悉、最甜美、最妙不可言的一种声音”。记住并准确呼叫对方的姓名,不仅是一种礼仪需要,而且能成为开启友谊之门的钥匙,寻找合作伙伴的桥梁。一位叫比特·杜波尔的美国老板说过:“如果你能记住一个人的姓名,他就可能给你带来一百个新朋友。”

记住别人姓名有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当我们需要记住对方的姓名时,注意力一定要高度集中,不要受当时环境因素和内心其它情绪的干扰;有时为了增强记忆,可以请对方本人或介绍人重复一遍。其次,由于形象记忆易于抽象的文字记忆,对于那些外在形象有一定特征,而且这些特征与他的姓名又似乎有一定关系的人,可以运用“夸张”的方法,将其拉扯在一起,把姓名脸谱化或将其身材形象化,采用“脸谱、形象记忆法”。比如,一个高个子青年名叫张德高,我们不妨把他记作“长得高”;一位秃头经理名叫吴华,我们把他记作“无发”。第三,对于那些姓名与某些事物或现象的名称谐音时,我们不妨采用谐音记忆法。比如,我们可以把来自四川的吴江记住“乌江”;把一位叫“雷申”的记做“雷神”等等。最后,无论我们当时采用什么方法记,都不可能过耳不忘,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把每次社交新结识的人的姓名记在我们的通讯录上,稍有闲暇时经常重复温习。这样,我们就很难忘掉我们的新朋友了。
递接名片

名片的使用已成为公关交往的一种重要手段。名片,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是一个人尊严、价值的一种外显方式,也是使用者要求社会认同、获得社会理解与尊重的一种方式。名片上一般印有公司名称、头衔、联络电话、地址等,有的还印有个人的照片。通过递送名片可以使对方认识你、与你联系。所以,有人把它称作另一种形式的身份证。当然,公关人员使用的名片,除了具有个人意义外,还是他们所在组织的形象的一个缩影。现在,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对其成员使用的名片十分考究,使它尽量具有特色和魅力。
正是名片自身的重要价值,公关人员在递送、接收、保管名片的时候就应格外重视其礼仪效应,不可随随便便。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1.随身携带的名片应使用有较精致的名片夹,在着西装时,名片夹只能放在左胸内侧的口袋里。左胸是心脏的所在地,将名片放在靠近心脏的地方,其含义无疑是对对方的一种礼貌和尊重。不穿西装时,名片夹可放于自己随身携带的小手提包里。将名片放置于其它口袋,甚至后侧裤袋里是一种很失礼雅的行为。由于公关人员在一次公关活动中需要接受的名片很多,因此,最好将人家的名片夹在一起,将自己的名片夹在一起,否则,一旦慌乱中误将他人的名片当作自己的名片送给对方,会是非常糟糕的。

2.向对方递送名片时,应面带微笑,注视对方,将名片正对着对方,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持握名片上端的两角送给对方,如果是坐着的,应当起立或欠身递送,递送时可以说一些:“我叫蒲鑫.这是我的名片,请笑纳。”“我的名片,请你收下,”之类的客气话。日本人喜欢右手送自己的,左手接对方的名片。

3.接收他人递过来的名片时,除女性外,应尽快起身或欠身,面带微笑,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接住名片的下方两角,并视情况说:“谢谢”、“能得到您的名片,真是十分荣幸”等等。名片接到手后,应十分珍惜,切不可在手中摆弄,应认真看一下,千万不要随意放在桌上,或随便拎在手上,或者放在手中搓来揉去。如果是初次见面,最好是将名片上的重要内容读出声来,读名片时。定要注意语言轻重,有抑扬顿挫。需要重读的主要是对方的职务、学衔、职称等。如果对方的组织名气大或个人的知名度高,也可只重读组织名称或对方姓名。假如一张名片上有这样的文字:X省丹阳县华光村建材公司李兴总经理”,面对这样一张名片,如果我们分别将重音读在“村”字上和“总”字上,其演礼效果显然是不一样的。又例如,一张名片上写着“太阳神集团公司X。分公司业务科刘华副科长”,我们分别将重音读在“太阳神”
和“副”字上,对方所产生的心理感受一定会很有差别。

4.名片的递送先后没有太严格的礼仪讲究。但是,一般是地位低的人先向地位高的人递名片,男性先向女性递名片。当对方不止一人时,应先将名片递给职务较高或年龄较大者;如分不清职务高低和年龄大小时,则可先和自己对面左侧方的人交换名片。

名片代表一个人的身份,在未确定对方的来历之前,不要轻易递出名片,否则,不仅有失庄重,而且可能日后被冒用。同样,为了尊重对方的意愿,尽量不要向他人索要名片。

5.当对方递给你名片之后,如果自己没有名片或没带名片,应当首先对对方表示歉意,再如实说明理由。如,“很抱歉,我没有名片”、“对不起,今天我带的名片用完了,过几天我会亲自寄一张给您的”。

参考资料:

第2个回答  2009-05-15
记得跨文化交际课,老师说现在不管跟那个国家的人打交道,都可以从握手开始,这是目前世界都接受的了~只是千万注意跟某些国家的人,一定别用左手,比如印度
点头,也行吧,非正式的那种
摘帽
不知道了...
很多国家都不一样的,哪来6种通用的嘛~是老师出的题么?要是的话,我可以告诉他这是个错误的问题!真的!
第3个回答  2009-05-24
微笑吧。微笑,是你最好的语言。^_^
第4个回答  2021-03-16
1、握手礼
握手是大多数国家见面和离别时相互致意的礼仪。握手既是人们见面相互问候的主要礼仪,还是祝贺、感谢、安慰或相互鼓励的适当表达。
2、鞠躬礼
与日本、韩国等东方国家的外国友人见面时,行鞠躬礼表达致意是常见的礼节仪式。
3、拥抱礼
两人正面站立,各自举起手臂,将右手搭在对方的左肩后面,左臂下垂,左手扶住对方的右后腰。
4、亲吻礼
长辈与晚辈亲吻的话,长辈吻晚辈的额头,而晚辈吻长辈的下颌。同辈人或兄弟姐妹亲吻的话,只能相互贴一贴面颊。
5、吻手礼
吻手礼即男士亲吻女士的手背或手指。吻手礼的接受只限于已婚的女性。
6、合十礼
又称合掌礼。这种礼节通行于东亚和南亚信奉佛教的国家或佛教信徒之间。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