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是通过心里说话来思考,而有些人心里不说话直接思考?揭秘思维速度

我们班上有个同学可以不在心里说话而直接思考(思考也不是语言形式,他连走神都不是语言形式,即使是一些对话、情景,他说他也不会有语言,顶多有些图片,但他的大脑能读懂)他一般不会在心里说话,他看书、看题也不是心里默读,就是眼睛看,所以他做题速度飞快。他可能好几个星期都不会在心里说话,只有心情不好了,才在心里说几句鼓励的话。但我的其他同学,有的想问题是以心里说话形式来思考,有的虽不在心里说话,但思考的呈现形式也是语言的形式。
我发现我自己在遇到突发情况(比如说看到某个奇怪、新鲜的事物会发出评论,某个人突然在我学习时问我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例如说:谁有透明胶之类的,等等需要迅速做出反应的时候,我脑海里会一闪而过一个念头,思考,这个念头也是语言的形式、但比心里说话速度快);我走神的时候、也是语言的形式、但不是心里说话,而且我走神的那些语言,比我在心里说直接说那些语言要快。我一般做题、想其他问题、都是在心里说话,不过当我有灵感时,那个灵感就会是语言形式呈现出来有的时候的灵感也不是语言呈现,就是突然想到点什么,然后我大脑也明白了,但我没有任何语言,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学习时,我没在心里对自己说话,思考也不是语言的形式,(一种空白感,注意不是发呆)但我的大脑能懂那个意思。
我能控制自己加快心里说话速度,但不能加快在以语言呈现时的思考。
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们可不可以通过训练不在心里说话直接想呢?我们通过嘴巴说话,声音从口腔附近的骨头传到哪里去了呢?大脑皮层的某个语言区?那我们说话的内容又是从哪里传过来的呢?受到外界刺激,刺激了感受器,以电信号传给神经中枢,在它处理后又以电信号传给嘴巴等效应器?心里说话、以语言形式呈现的思考、没有语言呈现的思考会不会是不同的脑电波? 我们能不能在想问题时控制自己不在心里说话,然后通过一次次地尝试找到那种用语言呈现的思考或者甚至不用语言呈现思考的感觉,再通过训练,能力一点点加强。但我疑惑的是,我们人的意志只能控制效应器,会不会那不是效应器,所以不可能通过练习来改变?

你的问题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关于“思考”和“理解”的心理现象。《心理现象全新解释·知觉生长模型》第468页有详细介绍。下面是节录和浓缩后的内容:
人在思维的时候,从意识层的内容看,可以分成情景性、言语性及意会性理解。情景性理解是形象思维时产生的现象,此时在意识层中浮现的都是形象性的、情景性的内容。言语性理解在意识层中浮现的都是言词、文字的内容。意会性理解是感觉有充分的内容,包括形象性的内容及抽象性的言词的内容,但在意识层中却无法立即用言语或者无法用适当的言语表达出来的现象。如果说情景性理解和言语性理解是两个极端的话,意会性理解就是居于中间的了。
有些人善于利用表象的情景性、图示、图形等具体形象的形式进行理解,他们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与情景性的理解有关。有些人则觉得图示、图形、具体的形象思维很少,甚至毫无帮助,他们必须把这种视觉信息转化为语言形式才能对其意义有所理解。显然,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思维过程和理解过程。我们不能说那一种好,那一种不好,因为历史上这两种不同类型的伟大的科学家都有。
爱因斯坦是情景性理解的代表人物,赫胥黎则是言语性理解的代表,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他们的理解属于中间层次的,属于混合形式的。
第二个是关于大脑神经系统信息传送的速度问题。《知觉生长模型》理论认为大脑神经系统信息传输的速度不是相同的,有快有慢。最快的是在条件反射弧上的运行,是自动化、无阻力的高速行进;最慢的是思考新问题时,由于没有现成的神经通路,兴奋能量只能开拓性前进,因而速度最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