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姜子牙中是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

如题所述

国庆中秋假期,去影院看了《姜子牙》动漫电影,有些感慨想写。 总体来讲,《姜子牙 》比之上一部《哪吒》相去甚远。简单说,就是故事没讲好,没法引起广泛的共鸣。

有些吹捧的观点认为,《姜子牙》是给成年人看的电影,寓意多么深刻。但是电影,不只 是来讲道理的,首先要讲出一个合乎逻辑的故事,寓教于乐,让观众自己领悟才好。

其实《姜子牙》想刻画的所谓救苍生的主题,也不是什么非常先进独特的思想。太阳底下 没有新鲜的事物,人生的大道理,人类永恒的主题,浓缩起来其实也不是很大的集合,关 键是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技术与故事去阐释鲜明的主题。

我看《姜子牙》与《哪吒》,也是有个共同点的,它们都试图颠覆传统神话的叙事文本, 追求创新,非常渴望讲出一个不一样的故事,让观众们耳目一新甚至大吃一惊。我对此是 持保守态度的。这恰恰是创造力不足的表现,没实力或成本去创建一个全新的故事,只好 拿老故事来颠覆一下,简单选择另一个前人没尝试过的角度演绎一下,希望搏出位。

这种赌博式创作是有风险的。不能因为《哪吒》成功了,就觉得颠覆传统神话是致胜法宝 能屡试不爽。当然了,《姜子牙》也未必是在《哪吒》放映后才开始创作的,动漫的创造 周期是比较长的,也许它们是差不多时期开始构思的。但这也恰恰说明,颠覆传统的成功 ,是个概率事件,小概率事件。

我对《姜子牙》最接受不能的是,居然将元始天尊黑化,为了能促成故事性,将元始天尊 打为彻底的反派阴谋家。这伎俩很低级,一点都不高级。也许创造方自己也意识到了有点 对不起这位大神,电影中都不敢提这位大神的名字,只称“师尊”,甚至形象也虚化,不能 给个正脸,包括座下十二金仙,也都个个戴起面具。这是真怕打脸,鸡贼!

神话代表的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集体信仰。元始天尊何许人也,虽不似盘古、伏羲、女娲等 创世大神那么伟大,那也是上古正神了。这样抹黑真的好吗?这不是在秀创作智商,分明 是暴露了创作智商低下。除了这招就不会讲故事了吗?真没招了就老老实实按传统文本, 比如《封神演义》的“原著”讲就好了。尤其是动漫,贩卖的该主要是技术与特效吧?又何 必这么折腾编剧去投机取巧,真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中国几千年传承不断的历史,我们要有文化自信,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应该是继承发扬。具 体到文艺创作上,宜谨慎,重继承,微创新。

就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虽然它也没有按传统神话来演绎,但总体上也没出格呀。哪 吒还是像那个哪吒,师徒父子,人伦常情,都是合情合理的,这才能引起观众共鸣。

而且有个发现,人们心底总体还是向善的。对传统故事中的“坏人”演成好人易于接受。如 熬丙,原来的印象是个飞扬跋扈的恶少吧,在《哪吒》中改成了小帅哥,吸粉无粉。但不 能随便把原来的好人演坏人,那是容易得罪人的。就比如《哪吒》的师父太乙真人,将其 灰谐化滑稽化已经是底限了(题外话,电视剧《宝莲灯前传》中哪吒与二郎神的师父也是 类似这样搞笑但正派的角色)。但你不能太过份地把太乙真人演成坏人,说整个故事是他 搞出来的阴谋。《姜子牙》犯的恰恰是这个错误,直接把更高一级的元始天尊都演成坏人 了,包含座下十二金仙,集体黑化,其中某个戴面具的正是哪吒的师父太乙真人。

在《姜子牙》整个影片中,直到结尾前,元始天尊都隐约是片中的最高神。如果至高神都 是邪恶的,那人间、苍生还有什么希望,一切挣扎都是徒劳。到片尾实在编不下去了,就 只好再突然搬出师父的师父,说什么上天惩罚了元始天尊,解决了问题。太明显的机械降 神了。

《姜子牙》不讨喜的另外一点是以一个老头子形象为主角,这在商业片中无疑是自讨苦吃 。即使从故事逻辑上讲也不太合适,一个历经征战的老江湖了,还那么容易被师尊的阴谋 所骗?如果换成一个年轻人,比如哪吒、二郎神、雷阵子等在封神战中主要充当冲锋战将 的存在,后来发现被骗……都更能令人信服。哪怕不演封神后传,演封神前传的少年姜子牙 ,都更容易发挥。

这就是我认为《姜子牙》的失败之处,无关技术或艺术性,失于故事文学性。但我会批这 么多,其实也是因为爱呀。要是如美国大片拍得好不好,特朗普的病生得好不好,又关我 何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1
编者按:“国庆档”将至!多部佳作蓄势待发,人民网文娱部“文艺星开讲”推出国庆档特别策划,邀请部分影片主创讲述电影的幕后故事,为影市加速回暖注入新动能,助力电影行业全面复苏。

定档消息一出即登上热搜第三,购票平台上“想看”人次累计突破300万……动画电影《姜子牙》可谓“国庆档”最受关注的影片之一。前作“哪吒”珠玉在前,该片能否“一战封神”?

带着这些疑问,人民网文娱部专访了《姜子牙》导演程腾和联合导演、艺术总监王昕。“每天睡前想的事情是《姜子牙》、做梦梦见《姜子牙》,醒来以后也在想《姜子牙》。”四年的制作周期,无论是画面、还是故事,两位导演都精益求精,“我们想做出大家没见过的中国风;也希望看到这部电影的观众,可以获得一次与自己对话的机会。”

《姜子牙》剧照

改编:“后传”让人物更新鲜

人民网文娱:在《姜子牙》的创作过程中,如何把握好改编的“度”?

程腾:《封神演义》原著其实有很多留白的地方,比如姜子牙,原著并没有过多地交代他个人的情况,这就给了我们进一步探索和解读的空间。在熟读原著、了解基本概念之后,我们决定为原著做“后传”——封神大战在原著中是结尾,而在我们构建的故事里只是其中的一步。

王昕:作为创作者,我们要弄清楚观众接受什么,哪些东西必须保留,有这个前提,才知道该怎么做。动画是充满想象力的再创造,但并不意味着要把之前的形象推翻,而是要找到二者的平衡。

人民网文娱:与其他《封神演义》的影视改编作品相比,《姜子牙》在故事内容和角色设计方面做了哪些创新?如何找到古代神话与当代观众之间的共情点?

程腾:我们对姜子牙的改编主要体现在个性和故事上。影片中,姜子牙是一个很像我们的凡人形象,作为一名仙界的“员工”,他在一步步做成一个“大案子”后本应声名鹊起,却因为犯错被开除,在经历了巨大的认知失调之后,重新在社会中找到了自我。

影片有一句宣传口号是“做自己的神”,这里的“神”指代的其实是生活中他人或外界对你的看法或期待,电影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观众,其实不需要去听信这些,而应该找到自己、相信自己。在这一点上相信很多年轻观众能有所共鸣。

《姜子牙》剧照

人民网文娱:除姜子牙之外,还有哪些角色的改编值得期待?

程腾: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影片里申公豹这个角色,我们去掉了原著中他背叛阐教的情节。如果说影片中姜子牙对昆仑众神产生了质疑,那申公豹就是众神的追随者,希望师兄能回头是岸,继续当一个“好学生”。

王昕:我们对元始天尊进行了较大的改编,没有将他塑造成一个类似如来的大佛形象,但他的气质仍然是符合大众认知的,我认为在这个角色身上我们做到了大胆改编与遵循传统之间的平衡,相信观众应该能接受。

视效:展现全新的中国风

人民网文娱:与以往的动画电影相比,《姜子牙》在画面上有哪些亮点?

程腾:我们在美术概念上下了不少功夫,想做出大家都没见过的中国风。我们如今熟悉的中国风大多来自汉唐,一般的宫阙、灯笼、祥云等元素放到《姜子牙》中的周朝是不合适的。为此,我们读了许多次《山海经》,力求还原“真实”。

王昕:《姜子牙》的开发体系跟以往的动画作品不尽相同,我们引入了螺旋式迭代开发的模式,在统一的整体视觉体系下,不同阶段各部门循环完善推进,让视觉效果在流程范围内能够进行最大化的探索。我们希望故事和视觉是紧密联系的,关于视觉的所有决定都有故事作为依托,故事也会借鉴画面呈现出来的想象力有所发展。

人民网文娱:有没有印象比较深刻的场景?

程腾: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幽都山和归墟。幽都山是九尾盘踞的地方,我们就着重体现出它的妖异和阴森;归墟代表着万物的归宿,为了刻画好它的神圣感,我们专程去了长白山采风。

王昕:影片中有一段是北海酒馆的众生相,我们想创造出一种“龙门客栈”的感觉,三教九流、五湖四海的几十个角色云集其中,这对机位控制、人物交互各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姜子牙》里的幽都山和归墟

国漫:在蛰伏中蓄势待发

人民网文娱:在电影制作的过程中,彼此之间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怎么处理?

程腾:开诚布公地讨论,然后慢慢解决。作为创作者,大家提出来的一定是自己笃信的、有新鲜感的东西,这时候如果完全没有争执反而不合理。所以摩擦肯定是有的,但也是好事。

王昕: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形象设计,我们经常会发生一些争执,但都是就事论事。一部好的作品也是在不同意见的碰撞中诞生的。

人民网文娱:王昕导演此前常年在国外工作,此次回国投入《姜子牙》的制作,有什么新的发现?

王昕:我发现中国年轻一代的创作者其实非常愿意尝试新事物、接受新观念,只不过在动画这个领域,他们之前受到的刺激有限。所以我很开心《姜子牙》能给这些年轻的创作者们带来新的变化,助力他们尽快成长。

《姜子牙》剧照

人民网文娱:对于国漫的未来,二位有着怎样的期待?

程腾:许多国外的神话传说在经过包装后风靡世界。我们中国的神话一点不比国外的差,缺的就是开发和包装。我希望《姜子牙》以及以后的国漫能做到这一点,把中国的神话传说推广出去。

王昕:我非常看好中国动漫的发展。国漫蛰伏这么久,就是为了迎来以后的爆发。但“爆发”并不是坐着等就会来的,而是需要全体有心把中国传统文化经过思考和想象表达出来的创作者一起努力。

(来源:人民网)
第2个回答  2020-10-11
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中华文化经历五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内涵和审美情趣。尤其是在北京奥运会之后,大量的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开始在设计界中暂露头角,加深了中国元素在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度。如何有效地运用中国的传统元素来做设计,并将其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使之服务于现代人,成为现在设计研究者不可忽视的课题。
笔者持着学习和探讨的态度,试图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和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及人的记忆系统中己有的经验、信息等对于设计的影响,并以中国元素的视觉形象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来阐述其在当下空间设计中的意义。
一、认知心理学与现代设计
1.认知心理学的相关概念
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研究的是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认知心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心理学认为凡是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都属于认知心理学。而目前西方心理学界通常所指的认知心理学,是指狭义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