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有的鸟

如题所述

中国十大珍惜鸟类
1、朱鹮

朱鹮体态比较端庄,十分美腻,羽毛很白很漂亮,翅膀的下侧和尾羽的一部分都闪耀着朱红色的光芒,整体十分美丽迷人。朱鹮的性格也比较温柔,在我国是祥瑞之鸟。朱鹮是我国一级保护鸟类,不仅经过这些年的保护,现在已经有500多只了。

2、黑鹳

黑鹳体型十分优美,颜色比较漂亮。它的嘴巴很长,头和脚也比较长,身体胸腹部是白毛其他部位都是黑毛。黑鹳原产地是俄罗斯,后来中国引进,目前中国国内仅有30只左右。

3、白鹳

白鹳会用悦耳的声音求爱,当雄鸟在追求雌鸟时,想要引起注意时就会上下喙敲击发出比较响亮的声音,声音甚至可以传播到250米之外。

4、丹顶鹤

丹顶鹤在我国地位比较高,不管是日常生活中还是一些影视作品中都常常出现,甚至于某些雕塑作品上也有其身影。

5、中华秋沙鸭

中华秋沙鸭是一种比较古老的鸟类,距今已经有1000多万年的历史了,这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鸟类。因为其分布氛围狭小的缘故,目前世界上数量不超过1000只了。

6、黄腹角雉

黄腹角雉的雄鸟颜色更为丰富漂亮,雌鸟比较黯淡大多是棕褐色。黄腹角雉是中国特有的鸟类,主要在浙江、福建一带生活。

7、褐马鸡

褐马鸡主要生活在中国山西、河北等地方,甚至有很多动物学家都建议将这种鸟类作为中国国鸟。褐马鸡数量稀少,仅存50只。

8、黑颈鹤

黑颈鹤顾名思义就是颈部是黑色的鹤,但是奇怪的是,虽然它的颈部、尾部和脚部都为黑色,但是其他地方却是白色的,反差比较大,这种鸟的数量也不太多了,是国家珍惜鸟类。

9、赤颈鹤

赤颈鹤身体很大脚趾也多,它不能在树上栖息只能生活在陆地。赤颈鹤一般在平原、水田等很多地方生活着,在中国云南、印度等地有所分布。

10、大鸨

大鸨是一种比较大型的鸟类,雄鸟和雌鸟的体型相差十分大,雄鸟大约为75-105厘米之间,体型比较健壮,腿很粗很强大,走路很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9
1.四川山鹧鸪



俗名荀鸡、砣砣鸡,是中国的特有种。



中等体型,30厘米,色彩浓艳。头顶褐,眉纹白,胸部具宽阔的栗色环带及喉近白为本种特征。眼周裸皮红色,耳羽黄棕色。



由于栖息地丧失和非法狩猎,导致野外数量极为稀少。仅存于四川南部海拔1000~2200米处的低山亚热带阔叶林中,亦见于云南东北部。

2.海南山鹧鸪



仅分布于海南岛。1891年受雇于德国商人B. Schmacker的Tetsu在海南黎母山采集到海南山鹧鸪的雄性标本,1892年英国鸟类学家F. W. Styan根据这件标本发表了海南山鹧鸪的发现和命名。





全长约为30厘米,体重200-260克。它是山鹧鸪属鸟类中羽色较为美丽的种类,

3.黄腹角雉



别名角鸡、吐绶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鸟。



主要分布于浙江,在福建、广东、湖南亦有分布。食物主要是蕨类植物的果实。目前,中国唯一的黄腹角雉保护地为乌岩岭。

4.绿尾虹雉



又名贝母鸡、鹰鸡、火炭鸡、羊鸡。体长在75厘米左右。是中国特有鸟种,仅见于中国西南部的青海省东南部和甘肃南部山区、四川宝兴、康定、平武等地山区。



是典型的以植食为食的鸟类,在高海拔的高山草甸和灌丛中靠挖掘植物的根、地下茎、球茎等地下部分为食。为适应这种生活,进化出粗壮有力的钩形喙。非常喜欢取食贝母的球茎。

5.白冠长尾雉

又名长尾雉、山雉、常活动于中低山地区,最高的记录不超过海拔2000米,最低亦不低于海拔300米,活动于针叶林中,善走能飞。
第2个回答  2020-10-19
鸡形目

斑尾榛鸡

斑尾榛鸡,为中国特有品种,只产于中国甘肃、青海、四川等地。主要以柳、榛的鳞芽、叶和云杉种子以及其他植物的花、花序、叶、嫩枝梢为食。亦捕食小毛虫、伪步行虫、金花虫等。分布区狭窄,加上人为和天敌的破坏,数量日少,处于濒危状态。

雉鹑

雉鹑,体长44-54厘米。上体大都褐色,头顶与两侧深灰,头顶与枕羽中央有黑褐色纵纹。飞羽暗褐色,羽缘具白色和棕色端斑。中央一对尾羽灰褐色具白色端斑,外侧尾羽灰裼色具黑褐斑,近端部为深黑色,羽端纯白。颏、喉、前颈至尾下覆羽红栗色,胸腹褐灰色,胸羽具黑褐色纵纹,腹羽杂以淡黄和棕色。栖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针叶林、灌丛及裸岩地带。以植物根、茎为食。中国的特产属,分布于甘肃、青海、西藏东部、四川和云南西北部。为留鸟。

四川雉鹑

四川雉鹑,体长为29-50厘米,与雉鹑非常相似,皮黄色,喉裸皮猩红色。繁殖期间主要栖息于海拔3500-4500米左右的针叶林、高山杜鹃灌丛和林线以上的岩石苔原地带,冬季可下到3500米以下的混交林和林缘地带活动。主要以植物的根、叶、芽和果实与种子为食,也吃少量昆虫,已经记录到的食物种类为20多种。繁殖期为5-7月。每窝产卵3-7枚。孵卵由雌鸟承担。是中国特产,没有亚种分化,分布西藏、四川、云南、青海。

大石鸡

大石鸡,是鸡形目雉科中等体型的鸟类,雄鸟体长32-40cm,体重445-710g;雌鸟体长23-45cm,体重442-615g。极似石鸡但体型略大而多黄色。下脸部、颏及喉上的白色块外缘有一黑线如石鸡,但另有一特征性栗色线。尾下覆羽多沾黄。眼周裸皮绯红。栖于蒿属、锦鸡儿属和针茅属等耐早稀疏植物的黄土丘陵的阳坡、高原上雨水冲刷的黄土沟壑及岩石裸出被以稀疏蔷薇科植物灌丛的石山沟谷的阳坡。为广食性鸟,成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包括花、果实、种子、叶子、根茎和嫩芽等。动物性食物很少,主要为各类昆虫。是中国特有种。

四川山鹧鸪

四川山鹧鸪,体长30厘米,是中等体型色彩浓艳的山鹧鸪。头顶褐,眉纹白,胸部具宽阔的栗色环带及喉近白为本种特征。眼周裸皮红色,耳羽黄棕色。雄鸟额白,头顶棕栗,上体以暗绿色为主,具较宽的黑色横斑和不规则的细纹。雌鸟的额基和眉纹黑色,具浅黄色纵纹,头顶和枕部橄榄褐色。上体橄榄褐色,胸棕灰色。腹白色。两胁灰色。栖息在海拔1000-2000米之间的常绿阔叶林中,尤以林下植被丰富的地带较为常见。常单独或组成5—6只的小群活动。平常时期:四川山鹧鸪在领域内发出各种鸣声。鸣声酷似“HO-WO, HO-WO”,受惊时边跑边发出“SHEER,SHEER”“KA-KA-KA-KA”的鸣叫。是中国的特产鸟类,没有亚种分化,仅分布在四川中部的几个县境内。

白额山鹧鸪

白额山鹧鸪,体长约30厘米,体重253-320克。雄鸟上体橄榄褐色,腰至尾上覆羽有黑点斑;额及前头部白色,头顶后部棕色,有白眉纹;翼羽暗褐色,尾羽与背同色;颏、喉锈红,下喉有黑横带间以白、栗色;胸以下近灰。嘴黑、脚红。雌鸟羽色似雄但头顶、颈、喉的羽色均较暗淡,留鸟。栖息于海拔500-1700米的山地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及竹林内,尤以溪边潮湿阴郁的丛林内较多。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食,兼食昆虫和小动物。中国特有物种。分布于中国的浙江西南部、福建西北部、广东北部以及广西东部和中部。

台湾山鹧鸪

台湾山鹧鸪,雄鸟的体长为36厘米,体重311克;雌鸟体长25米,体重212克。体羽与海南山鹧鸪相似,额暗灰色,头顶橄榄褐色,头侧黑色而杂有白色羽毛。眼周栗褐色,外缘黑色。上体大致为橄榄褐色,具黑色横斑。颏、颊、耳羽等都是白色,连成一条宽带。喉部鲜红色。颈部有黑色鳞状斑组成的宽阔横带。胸和两胁暗灰色,两胁有白色纵纹。腹部白色。嘴黑色,腿、脚红色。是中国台湾岛特有的珍稀物种,主要以植物种子以及树枝,树叶,昆虫为食物。分布区域窄狭,只限于中国台湾岛。

海南山鹧鸪

海南山鹧鸪,全长约为23-30厘米,体重200-260克。它是山鹧鸪属鸟类中羽色较为美丽的种类,眼先、额、眉纹、颊、头侧以及颏、喉均为黑色且连成一片;耳羽白色;前颈及颈侧基部淡橙红具黑斑;黑色眉纹上方散着白点,形成一条白纹向后延伸至后颈。见于海拔900-1200米仅存的几片山地常绿林中。 主要以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叶、芽和种子为食,也吃昆虫和蜗牛等动物性食物。天敌是青鼬与猛禽。全球性易危种,极为罕见。是中国特产雉类,仅分布于海南省。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灰胸竹鸡

灰胸竹鸡,为雉科竹鸡属的鸟类,俗名华南竹鹧鸪、泥滑滑、山茵子、竹鹧鸪、普通竹鸡。灰胸竹鸡喙黑色或近褐色,额与眉纹为灰色,头顶与后颈呈嫩橄榄褐色,并有较小的白斑,胸部灰色,呈半环状,下体前部为栗棕色,渐后转为棕黄色,肋具黑褐色斑,跗跖和趾呈黄褐色。上体黄橄榄褐色。眼淡褐色;嘴褐色。雄鸟脚上有距。分布在台湾以及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北达陕西南部、西至四川盆地西缘、东达福建,主要栖息于山区、平原、灌丛、竹林以及草丛。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中国南方特有种。引种至日本。
第3个回答  2020-10-19
1.四川山鹧鸪。体长30厘米,是中等体型色彩浓艳的山鹧鸪。头顶褐,眉纹白,胸部具宽阔的栗色环带及喉近白为本种特征。眼周裸皮红色,耳羽黄棕色。雄鸟额白,头顶棕栗,上体以暗绿色为主,具较宽的黑色横斑和不规则的细纹。雌鸟的额基和眉纹黑色,具浅黄色纵纹,头顶和枕部橄榄褐色。上体橄榄褐色,胸棕灰色。腹白色。两胁灰色。栖息在海拔1000-2000米之间的常绿阔叶林中,尤以林下植被丰富的地带较为常见。

2.白颈长尾雉。大型鸡类,体长81厘米,体型大小和雉鸡相似。雄鸟头灰褐色,颈白色,脸鲜红色,其上后缘有一显著白纹,上背、胸和两翅栗色,上背和翅上均具1条宽阔的白色带,极为醒目;下背和腰黑色而具白斑;腹白色,尾灰色而具宽阔栗斑。雌鸟体羽大都棕褐色,上体满杂以黑色斑,背具白色矢状斑;喉和前颈黑色,腹棕白色,外侧尾羽大都栗色。杂食性。

3.海南山鹧鸪。全长约为23~30厘米,体重200~260克。它是山鹧鸪属鸟类中羽色较为美丽的种类,眼先、额、眉纹、颊、头侧以及颏、喉均为黑色且连成一片;耳羽白色;前颈及颈侧基部淡橙红具黑斑;黑色眉纹上方散着白点,形成一条白纹向后延伸至后颈。上体橄榄褐色具黑色横斑,双翅沾栗棕色。上胸具橙红色丝状羽毛,下胸灰,微沾棕白色;两胁灰色,具白色羽干纹。腹羽棕白色。

4.黄腹角雉。别名角鸡、吐绶鸟,全长约50(雌)~65(雄)厘米。雄鸟上体栗褐色,满布具黑缘的淡黄色圆斑。头顶黑色,具黑色与栗红色羽冠。飞羽黑褐带棕黄斑。下体几纯棕黄,因腹部羽毛呈皮黄色,故名“黄腹角雉”。有翠蓝色及朱红色组成的艳丽肉裙及翠蓝色肉角,于发情时向雌鸟展示。雌鸟通体大都棕褐色,密布黑、棕黄及白色细纹,上体散有黑斑,下体多有有白斑。是中国特产的一种鸟,主要分布于浙江。

5.雉鹑。体大(48厘米)的灰褐色鹑类。胸灰色具黑色细纹。与相似种类四川雉鹑不同处在于栗色喉块外缘近白。有猩红色眼周裸皮。全长约48cm。雌、雄两性相似。上体大都褐色,翅具白色和淡棕色端斑;颏至前颈及尾下覆羽红栗色;胸、腹褐灰,胸羽还具黑色纵纹,腹羽则杂以淡黄和棕色。为中国特产鸟类。分布于青海,甘肃文县、康县、祁连山,西藏芒康、江达、察隅、米林、朗县拉多,四川马尔康、松潘,均为留鸟。

6.黑长尾雉。大型鸡类,体长53~88厘米。雄较雌大。雄鸟通体紫蓝色,脸鲜红色,翅上有一条显著的白色翅斑,尾甚长,黑色,具显著的白色横斑,脚绿褐色。雌鸟通体橄榄褐色,脸红色,背和翅满布棕褐色斑纹和灰白色羽缘,脚绿褐色,尾棕栗色,具黑色横斑。长栖于下针叶林及混交林地带的密林,或竹林及阴坡灌丛。性谨慎而胆小。

7.蓝鹇。又名蓝腹鹇、台湾蓝腹鹇、华鸡,是一种大型雉类。雄鸟全长72~81公分,羽色深蓝,有白色短羽冠,上背、中央尾羽为银白色;肩羽暗紫红色;雌鸟体型较小,身长在55~60公分之间,羽色大致为灰褐色规则斑纹。蓝鹇是台湾特有鸟种;栖息在海拔2000米以下中低海拔的阔叶林或混生林中,行动谨慎,常常悄然无声地活动,不易见到。以植物的果实、种子为食,也吃一些无脊椎动物。

8.褐马鸡。是马鸡属中的一个种,是中国特产珍稀鸟类,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身高约60厘米,体长1米~1.2米,体重5公斤,全身呈浓褐色,头和颈为灰黑色,头顶有似冠状的绒黑短羽,脸和两颊裸露无羽,呈艳红色,尾巴高高竖起。翅短,不善飞行,两腿粗壮,善于奔跑。褐马鸡在中国境内是除环颈雉外分布最北的一个种,是中国的特有种。

9.白马鸡。是大型鸡类,体长80~100厘米。通体大都白色,头侧绯红色;头顶具黑色短羽,耳羽簇白色,呈短角状。胸淡灰色或白色,飞羽灰褐色,尾羽特长,大都辉绿蓝色,末端沾紫色光泽,羽枝大都分离,披散而下垂。主要以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嫩叶、幼芽、根、花蕾、果实和种子为食。

10.藏马鸡。雄鸟的体长为72-81厘米,体重3000克。头顶被以黑色的软而卷曲的短羽如绒,头侧裸出,满布绯红色疣状突,格外醒目。主要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之间的高山和压高山森林、灌丛和苔原草地。主要以植物的叶、芽、果实和种子等为食,也吃少量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分布于中国西藏南部及西南各省部分地区。

11.蓝马鸡。是珍稀名贵的禽类,羽毛美丽,可作装饰用,头侧绯红,耳羽簇白色、突出于颈部顶上,通体蓝灰色,中央尾羽特长而翘起。尾羽披散下垂如马尾,故名蓝马鸡。喜欢生活在高山寒冷地区,栖息于海拔较高的2000-3000米的丛密云杉、橡树林内,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12.斑尾榛鸡。又称羊角鸡,为中国特有品种,只产于中国甘肃、青海、四川等地。主要以柳、榛的鳞芽、叶和云杉种子以及其他植物的花、花序、叶、嫩枝梢为食。亦捕食小毛虫、伪步行虫、金花虫等。但分布区狭窄,加上人为和天敌的破坏,数量日少,处于濒危,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3.海南虎斑。体型和大小近似于鹭,是中型涉禽。为体长为54-56厘米,雌鸟较小。上体的羽毛为暗褐色,飞羽呈石板灰色,并具有绿色的金属光泽,翅膀上的覆羽为暗褐色,具有少许白色的斑点。主要栖息于亚热带高山密林中的山沟河谷和其他有水域的地方。夜行性,白天多隐藏在密林中,早晚活动和觅食。食性以小鱼、蛙和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主。 是中国特产的鸟类,属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列为全世界30种最濒危鸟类之一。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