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是从哪个年代开始使用的?是使用了白话文之后吗?

懂的回答!!!!!要有具体的证据

  首先应该明确一点,成语不是白话文出现之后的产物。
  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成语是中华文明中不可忽视的瑰宝,它以自身的言简意赅,内容丰富而成为了构建汉语言大厦中强有力的一根栋梁。成语是浓缩的文明,它在方寸之间就能传达出丰富的含义,可谓是滴水藏海。许多成语出现的年代距离今天的生活已经十分遥远。
  如:我国古代的第一本诗歌总集《诗经》,距今有五千多年,就包含大量成语:
  1 .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国风 周南 关雎
  2 . 求之不得 国风 周南 关雎
  3 . 悠哉悠哉 国风 周南 关雎
  4 . 辗转反侧 国风 周南 关雎
  5 . 逃之夭夭 桃之夭夭 国风 周南 桃夭
  6 . 忧心忡忡 国风 召南 草虫
  7 . 日居月诸 国风 邶风 柏舟 国风 邶风 日月
  8 . 谑浪笑敖 国风 邶风 终风
  9 . 新婚宴尔 宴尔新婚 国风 邶风 谷风
  10. 委委佗佗 国风 鄘风 君子偕老
  11. 如切如磋 国风 卫风 淇奥
  12. 如琢如磨 国风 卫风 淇奥
  13. 肤如凝脂 国风 卫风 硕人
  14.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国风 卫风 硕人
  15. 信誓旦旦 国风 卫风 氓
  16. 投桃报李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国风 卫风 木瓜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大雅 荡之什 抑
  17.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国风 王风 采葛
  18. 孔武有力 国风 郑风 羔裘
  19. 舍命不渝 国风 郑风 羔裘
  20. 风雨凄凄 国风 郑风 风雨
  21. 风雨潇潇 国风 郑风 风雨
  22. 邂逅相遇 国风 郑风 野有蔓草
  23. 婉如清扬 国风 郑风 野有蔓草
  24. 劳心忉忉 国风 齐风 甫田
  25. 硕大无朋 国风 唐风 椒聊
  26. 涕泗滂沱 国风 陈风 泽陂
  27. 衣冠楚楚 衣裳楚楚。 国风 曹风 蜉蝣
  28. 七月流火 国风 豳风 七月
  29. 万寿无疆 国风 豳风 七月
  小雅 鹿鸣之什 天保
  小雅 白华之什 南山有台
  小雅 北山之什 楚茨
  小雅 北山之什 信南山
  小雅 北山之什 甫田
  30. 风雨漂摇 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国风 豳风 鸱枭
  31. 寿比南山 小雅 鹿鸣之什 天保
  32. 杨柳依依 小雅 鹿鸣之什 采薇
  33. 雨雪霏霏 小雅 鹿鸣之什 采薇
  34. 忧心忡忡 小雅 鹿鸣之什 出车
  35. 春日迟迟 小雅 鹿鸣之什 出车
  36.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小雅 鹿鸣之什 鹤鸣
  37. 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 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小雅 小旻之什 小旻
  38. 战战兢兢 小雅 小旻之什 小旻 小雅 小旻之什 小宛
  39. 如临深渊 小雅 小旻之什 小旻
  40. 如履薄冰 小雅 小旻之什 小旻 小雅 小旻之什 小宛
  41. 惴惴小心 小雅 小旻之什 小宛
  42. 巧言如簧 小雅 小旻之什 巧言
  43. 只闻其声 不见其人 我闻其声,不见其身。 小雅 小旻之什 何人斯
  44.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小雅 北山之什 北山
  45. 高山仰止 小雅 桑扈之什 车舝
  46. 绰绰有余 绰绰有裕 小雅 桑扈之什 角弓
  47. 小心翼翼 大雅 文王之什 大明
  48. 天作之合 大雅 文王之什 大明
  49. 不可救药 大雅 生民之什 板
  50. 进退维谷 大雅 荡之什 桑柔
  51. 必恭必敬 必恭敬止 小雅 小旻之什 小弁
  52. 兢兢业业 大雅 荡之什 云汉 大雅 荡之什 召旻
  53. 小心翼翼 大雅 荡之什 烝民
  54. 爱莫能助 爱莫助之 大雅 荡之什 烝民
  55. 明哲保身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大雅 荡之什 烝民
  56. 穆如清风 大雅 荡之什 烝民
  57. 於乎哀哉 大雅 荡之什 召旻
  58. 高高在上 周颂 闵予小子之什 敬之
  再如很多成语出自我国古代的其他典籍:
  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总之,无论出自古代典籍,还是源自生活,只要人们喜欢经常性的、固定的使用的词语,都可能最终作为成语保存下来。

  以上回答部分参考百度百科--成语,部分根据本人学识回答,希望可以给您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02
先应该明确一点,成语不是白话文出现之后的产物。
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成语是中华文明中不可忽视的瑰宝,它以自身的言简意赅,内容丰富而成为了构建汉语言大厦中强有力的一根栋梁。成语是浓缩的文明,它在方寸之间就能传达出丰富的含义,可谓是滴水藏海。许多成语出现的年代距离今天的生活已经十分遥远。
如:我国古代的第一本诗歌总集《诗经》,距今有五千多年,就包含大量成语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