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之初,官员可以坐朝议事,赵匡胤是如何将其变成站朝议事的?

如题所述

赵匡胤真的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政治家,很聪明,我很崇拜他!

纵观其一生,文武双全,从“陈桥兵变”到“杯酒释兵权”再到“废座撤茶”,赵匡胤在掌控权力的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流血事件,其手段之高明,历史罕见。

宋太祖赵匡胤应该算是历史上一个比较被忽视的开国之君,大家印象最深想必便是“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这其实是一件不怎么光彩的事,因为当时的后周皇室凋敝,主少国疑。赵匡胤成了一个欺负孤儿寡母的渣男。

再加上后来的宋朝,老是受欺负,辽、西夏、金等异族政权轮番上阵,给了后世一个宋朝积弱的印象,找不到自豪感。很多人将其归咎于赵匡胤重文轻武,导致了宋朝武力孱弱。

所以,赵匡胤的名声真不太好。

但事实上,历史上的宋太祖赵匡胤,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君主,其政治手段,花样百出。在刚刚登基没多久之后,就用非常委婉的方法握住了全国的兵权,即著名的杯酒释兵权;而他废除坐礼一事也是同样的“委婉”。

众所周知赵匡胤是半路出家的皇帝,他本是后周重将,他在后周的军队之中也有很高的威信,不过威信再高也只是一位臣子,他的地位在朝廷上和很多“同事”差不了多少。等到他发动兵变夺得权利以后,为了让政局快速稳定下来,他便将原先后周的官职系统全部保留了下来,以前的众多同事也变成了自己的下属。 

虽然自己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但整个朝堂的官员都是自己的“老同事”,这部分人虽然表面非常归顺,内心一定是对篡位之臣有些意见的,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之下,一个千年流传下来的规矩让这位君主更加不爽,这个规律就是朝堂的“坐礼”。

在后周以前,中原地区的朝廷是会对大臣“施恩”的,元老重臣有坐在朝堂品茶论证的待遇。

这即是所谓的,设座赐茶,与之“坐而论道”。

在原先做为臣子的时候,赵匡胤就跟朝中同事坐在一起,如今自己成了君主,还要依照这样的礼节和下属坐在同一朝堂之上,再加上他心中对于大臣不放心的感觉,这种礼节规定让他觉得自己的地位受到了挑战,所以他下定决心要废除这项流传了很久的规定。 

当时的朝堂中有三个后周元老级重臣(魏仁浦、王溥、范质),这三人在每次上朝之时都坐在君主的侧对面,并且每次议政之时都能品茶讨论,赵匡胤若是想废除这项规定,最高的爆发就是拿这些人“下手”。

在一次的议政过程之中,他特意安排了一项活动,以此来彻底废除“坐礼”。  首先他将当天的奏折拿在手中,摆出一副怎么也看不清楚的模样展示给大臣们看,最后他终于“放弃”了阅读,并且告诉臣子说自己的年级稍微有点大了,眼睛也慢慢出现了一些问题,平日看东西总是浑噩不堪,如今竟然连奏折都看不清楚了。

说完这样的话以后,他赶紧让坐在堂下的那三位大臣帮自己“翻译”一下奏折的内容,这三位也没有多做考虑,为君主分析奏折本身就是他们的任务之一。

等到他们从座位上起身来到君主身边以后,早就被安排好的下人悄悄的将所有椅子都拿了出去,等到三个大臣解读完奏折以后,回头竟发现椅子消失了,茶水也不翼而飞久。经政治的三人对视一眼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们很清楚君主的目的是确立自己的威信,让整个朝堂上只有皇帝一人有资格坐着,并且间接的表示“你们三个该退休了”。

这便是历史上的“废座撤茶”事件。

等到这次事件过后,三位元老大臣纷纷上交了自己的辞呈,请求回乡养老,君主表面极力挽留,但谁都知道这只是面子活罢了,他巴不得这三人赶紧离开朝中呢。

随着这三人的离去,流行了近千年的朝堂坐礼也从此消失,赵匡胤又通过自己的“委婉”手段进行了一次创新。

如果说“ 杯酒释兵权 ”是解除了武将对赵家皇权的威胁,那此次悄无声息“废座撤茶”则是在文臣面前立威。

赵匡胤无论是从实权还是地位上,都享有绝对的优势,皇权至上的效果得以体现。而且最厉害的是,达到这些目的,赵匡胤没费一兵一卒,没有迫害残杀任何功臣。其比之刘邦、朱元璋这些人,不知要好上多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