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的权力谁大

如题所述

朝代不同,权利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太尉,管理军事;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理国家监察事务。御史大夫西汉时曾是全国最高的法官和监察官,监督百官,权力很大。

丞相——中国古代官名,三国以后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

太尉——太尉,中国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但终秦一朝未任命太尉;秦朝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为“三公”(秦朝无三公说法,御史大夫秦时为银印青绶,为上卿,但非“公”,此处为后人对比总结)。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

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官名。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西汉沿置,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秩中二千石 。

扩展资料

太尉官职沿革

太尉之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后不再设置。西汉早期,设太尉官多半和军事无关,故带有虚位性质,不同于丞相、御史大夫等官职。汉武帝时以贵戚为太尉,一变过去由立武功之臣充任太尉的惯例,而又和丞相同等,这也和西汉早期有所差别。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51年),将大司马改为太尉。

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监察,分别开府,置僚佐。后曹操撤销三公制,自任丞相。魏文帝时期曾短暂恢复,后又撤销。自隋撤销府与僚佐,便渐次演化成优宠宰相、亲王、使相的加官、赠官。元不常置。明废。

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卢绾为太尉,后废除。十一年,又以周勃为太尉,以后废置无常。惠帝、吕后时周勃仍为太尉,文帝时以灌婴代之,不久即罢去。景帝时周亚夫曾居此职,四年而罢。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又置,次年罢去,后不再设置。西汉早期,设太尉官多半和军事有关。汉高祖刘邦为伐陈豨而以周勃为太尉,汉景帝刘启为平吴楚七国之乱,而命周亚夫为太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0

朝代不同,权利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太尉,管理军事;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理国家监察事务。御史大夫西汉时曾是全国最高的法官和监察官,监督百官,权力很大。

丞相——中国古代官名,三国以后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

太尉——太尉,中国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但终秦一朝未任命太尉;秦朝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为“三公”(秦朝无三公说法,御史大夫秦时为银印青绶,为上卿,但非“公”,此处为后人对比总结)。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

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官名。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西汉沿置,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秩中二千石 。

扩展资料

丞相——官名,三国以后中国古代皇帝的股肱,典领百官,辅佐皇帝治理国政,无所不统。

历史:先秦时期有相、相邦等之名,但跟丞相完全不同,因为出土文物秦国东陵器物上刻有金文:八年相邦薛君、丞相殳。这证明相国与丞相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官职,而且是同时并存的,而且相国地位高于丞相。

秦国的第1个相国是樛游,后来秦国增设左右丞相作为相邦的副手,秦朝才正式增加设置了中丞相,汉承秦制,依然设置相国,同时设置丞相作为相国的副手。西汉也设丞相,至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这段时间有300多年,是历史上丞相这一官职设置最久的时期。自哀帝至东汉建安十三年(208)这200余年间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曹操复设并任丞相,但时间很短。

三国和晋南北朝370年间,除蜀和东晋初年、北朝较短时间外,不设丞相,隋朝不置丞相,唐宋时期也基本不置丞相,唐玄宗开元元年(713),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南宋乾道8年(1172)亦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元朝于中书省置丞相,自秦至明朝初年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废丞相的1600年间,丞相的设置断断续续,作为官名的丞相在历史上存在时间并不长

区别:宰相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官员的一种俗称,不是具体的官名。

需要注意的是:宰相不一定是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职对应。

丞相制度,起源于春秋战国。秦国秦惠王在公元前334年设置相邦,此时秦国尚未设置丞相。自秦武王开始,设左丞相、右丞相,作为相邦的副手,此后相邦与丞相一直同时存在,魏冉、吕不韦等都曾居相邦之职。

参考资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各朝不同,一般情况下:太尉,管理军事;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理国家监察事务。
太尉、丞相一文一武。御史大夫西汉时曾是全国最高的法官和监察官,监督百官,权力很大,让太尉、丞相也让三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1-11
理论上是丞相,原则是军队是为政府服务的。
耍横的时候是太尉,枪杆子里出政权。
吏治不清,皇帝昏庸的时候是御史大夫,这个管正面的就是检举其他作奸犯科的,相反就是诬陷,构陷。
简单一点,武官忠诚的时候,太尉就最受气 ,皇帝开明,官员正直时候就是丞相。皇帝昏庸的时候就是御史大夫了。
第一他们都是同一级的官员,说白了大小无意义只论和皇帝亲疏。
第二,就是不是同一级官员各自都在职责权限范围做事,只要是正直的官员上级对下级是没有绝对的威胁性的,相反下级也一样能制约上级。
第4个回答  2020-08-09
战争时期开国时期,(无论是大唐盛世,还是成吉思汗,还是大清的国有乾隆谷不生虫,没有朝代区分,),丞相是最大的,如果王身体不适,他可以临时全权负责全国上下所有事宜,统领三军。除非有王的公开口谕或者是圣旨,指名托付之人。从古至今上下五千年正丞相举指可数。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