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所述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南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
是这个吗??
三国演义之第十三章三顾茅庐请诸葛全文意思
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南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三顾茅庐的原文是?
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议论后,更敬佩诸葛亮了,他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创立大业。诸葛亮看到刘备三顾茅庐,又肯虚心求教,就答应了。后来,诸葛亮辅佐刘备,打了许多胜仗。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三顾茅庐》故事梗概有哪些?
故事梗概: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慌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卧龙岗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
三国演义《三顾茅庐》翻译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独掌大权以来,各地豪杰同时起兵,占据州、郡的人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声望少之又少,然而曹操最终之所以能打败袁绍,凭借弱小的力量战胜强大的原因,不仅依靠的是天时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
三国演义中三请诸葛亮的故事情节是什么?
与其他英雄如岳飞、文天祥不同,诸葛亮是被君主三次诚恳邀请才出山的。这对于那些自视甚高,又不愿自降身份的读书人来说,具有特别的吸引力。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三顾茅庐”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心态。而对于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具体谈话内容,虽然不得而知,但“隆中对”作为诸葛亮...
《三顾茅庐》各位帮忙翻译一下这段文字
译文:刘备两次去求见诸葛亮他都不肯出山来帮助自己,准备再去一次。关公说:兄长两次亲自去见他,也太过于殷勤,想是那诸葛亮有虚名,但其实也只是一个无用之人吧,所以故意不见你。大哥何必一定要见他!刘备却说:不,想当年齐恒公想见东郭野人,不怎样却很有涵养,何况,我今日是去见一位贤人?
《三国演义》中三请什么
1、《三国演义》中三请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2、三顾茅庐:汉末,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
三国演义中三请诸葛亮的故事情节是什么?
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去请诸葛亮出山做他的军师傅,第一次去的时候诸葛亮不在家,第二次去的时候也不在。到了第三次去的时候,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非常谦恭的站在院子里等诸葛亮睡醒没有打扰,张飞和关羽都认为诸葛亮拖沓很不高兴,而刘备仍然谦恭的等待。最后诸葛亮被刘备的诚心感动,答应出山帮助刘备。
《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原文?
《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原文:却说玄德正安排礼物,欲往隆中谒诸葛亮,忽人报:“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特来相探.”玄德曰:“此莫非即孔明否?”遂整衣出迎.视之,乃司马徽也.玄德大喜,请入后堂高坐,拜问曰:“备自别仙颜,因军务倥偬,有失拜访.今得光降,大慰仰慕之私.”徽曰:“闻徐元...
三顾茅庐的意思
“三顾茅庐”的意思是: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成语出自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出师表・三顾茅庐》。原文节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