亻革族的人生礼仪

如题所述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的春节到十五的元宵节以及二月初二,望坝村和附近革寨要轮流举办“踩青会” 跳踩青舞的头一天,寨上的耆宿芦笙师,站在芦笙场,首先吹笙步舞开道后,随着寨上的年轻人纷至沓来入场吹笙、跳踩青舞;结束的最后一天下午,同样也要寨上的头人长者吹笙步舞收场。“踩青会”——青年男女公开欢娱择偶的传踩青会,开始,老人先进入芦笙场,跳起表现先民狩猎、农耕和立寨历史的芦笙舞。接着,小伙子手捧芦笙从东面入场,边吹边跳。手持花帕的姑娘则合着芦笙曲节奏,在场内轻摇缓舞。他们目光四顾流盼,彼此都在寻找自己中意的人。当乐曲节奏变快,渐至高潮时,如果小伙子看上哪个姑娘,他便边吹芦笙,边靠近她,并用脚尖轻踩她的脚尖。这时若姑娘也相中他,则用手轻捶他的后背,乘势拉着他的衣袖,到山前坡后去互诉衷情,要是姑娘对该小伙没有意思的话,姑娘则装作什么也没看见,然后注意跳着舞躲过就行了。这种“踩疼阿妹的脚啊,打疼阿哥的心”的求爱方式,人称“踩姑娘”。 “青(亲)”是以双男女或双男四女各为一组。男的吹着一支同音小巧玲珑的小号芦笙在芦笙场(坪)上,自东顺南向西方向旋转成一个圆圈,双脚也同时伴随芦笙节奏步舞;女青年手挽手下在男青年的背后伴随笙声旋转、起舞。时间不限,越久益佳,直至男青年停歇吹笙才罢休。“踩青”每组青年男女,都按从东顺南向西徘徊旋转,但旋转的圆圈视其专场面积而定,直径一般在一米七八左右,成套的场面,吹笙多达十六七组或二十多个组。在跳踩青舞时,男青年看中了如意的正在秘书背后的俊秀女青年。为表钟情,用脚尖趁女方不防时往后轻轻地踩在心爱的女青年的脚(鞋)背上,如此,辗转返辙,女青年如情投意合,则将右手轻轻地朝着男的背胛一扛,以示回敬,正恰如清毛贵铭的《西垣遗诗》中就在“蜡花锦袖摇铁铃,月场芦笙侧耳听;芦笙作情语,铃儿心事最玲珑”的生动写照。同时,店在四周围观群众。一些人大声疾呼起哄:“只准打(男)背,不准踩(女)脚;只准打背,不准踩脚,不许乱踩、乱捶……登时,围观的人群蜂拥而至,重重合围,挤得水泄不通。而跳踩青舞放置的圆圈越来越缩小,既便于踩脚,围观的人群不时哄然大笑……。
踩青的由来此俗源起从前革寨为一位孤女婚配的故事。孤女名叫凤凰,她勤劳聪慧,纺纱、织布、蜡染、刺绣样样在行。一次,她穿上自己蜡染、刺绣的衣裙,和姐妹一道来到芦笙场。小伙子一见她美如仙女,都围着她吹笙,向她求爱按照革家规矩,父母去世的姑娘,其婚姻大事由族长或寨老代为做主。于是小伙子纷纷请求寨老成全自己婚事。面对这么多求爱者,应允谁呢?寨老们一合计,决定让姑娘自己挑选:凡向凤凰姑娘求爱者,须在跳芦笙舞中巧妙地踩住姑娘的脚尖,而凤凰姑娘看中了谁,便用手捶他的肩背,寨老便为他俩订婚。按照这一规定,凤凰姑娘挑上了称心如意的丈夫。此后,这种尊重青年意愿的“踩脚求亲”的择偶方式便沿袭下来了。 革家丧葬习俗,受汉族影响,但保持革家一些特点和遗风。革家成人死亡,有儿孙者,临终时,须由儿孙扶其于铺有木板、竹席的地铺断气,忌断气于床上。死于床上,被视为无子孙送终。人死后,即派人到亲友家报丧。皆有有男青年担任,两人一组,由近及远。每到一家,有饭须吃饭,无饭须喝一口水才赶路。整容须用枫香树叶烧水给死者洗身。先洗身下,在洗面、洗头、理发。死者须作新衣。男着长衫,女着盛装。先穿裤后着衣,再穿鞋,再围帕等。死者已逾五十者,多戴白蜡花和红花刺绣布做成的花冠帕子、婿则送衣和白布垫单。长子、长婿所送衣、单稍长,按主宾、大小的排列顺序给死者穿垫。死尸停放于堂屋中央上方,首东足西,死者未婚,则停放于堂屋右侧,足向大门。于死者胸前放一块“归宗牌”,“归宗牌”长一尺许,方形,用红、绿、黑三色于青布上绣成。图案为“亚”字套“十”字。归宗牌又称之为盾,以抵挡神刀鬼箭。其牌之上放一碗饭一双筷,饭内鸡、蛋、肉俱全。死者面盖一叠“钱纸”,撑红纸伞遮面,点一盏菜油灯照明。焚香点烛奠基。凡12岁以上的死者,均请“开路师”为死者开路。开路由三人进行,开路师以一大公鸡为死者“引路”。迷信之说,为死者指去阴间之路。“开路”前,须为死者砍一根“归宗竹”,意为魂归还祖,掩埋死者时,下端埋于死者墓穴头部,入地约三分之二。开路时,孝男恭跪于死者身旁,开路师挂长刀一把,一手提“引路鸡”,一手拿“归宗牌”,口念“开路词”,迷信谓之指引死者归宗还祖。丧家宰杀牲畜迷信说法伴死者带走喂养。吊丧者所送狗羊,由“开路师”念咒祭后,牵到寨邻亲友家宰食,将五脏头等祭祀死者。死者一般急葬三天,有的择吉安埋。出殡之日,房族各家和奔丧送葬者带饭菜三碗,由“开路”念咒交死者,送死者祖宗各一碗。事毕,“开路师”给生人退魂,又以卜挂方式“询问”死者,从孝男女中选一“特定送丧人”,一经认选后,众人挥泪送别。出殡时,一人点火把领先,以示为死者照明;一人撒饭,给穷神饿鬼吃,使之让路;一人插路标,为死者引路;依次为开路师、背包袱者、孝子者、抬丧者。特定送丧者陪送死者出殡,死者出殡后,由年龄较大,“命好”的中老年妇女清扫房屋。革家袭古之习,凡有子女而亡者,死时牙未脱落的,须敲掉二颗门牙方能安葬,故称“凿齿之民”。革家多抬尸于墓井如殓,入殓时以伞遮尸面,其腱,处清棺、整容等过程外,另放几分银钱于死者手心,谓之“买水钱”。盖棺后,孝男按大小顺序,从棺脚爬至棺头,哭叫死者三声,以示永诀。由“开路师”为死者“开门”。孝男大小顺序依次排列,各培土三撮,可先回家,由亲友掩埋完毕。死者安葬之第二日,孝男及亲友按“开始师”择定的时辰,以一只鸡于墓前宰杀,再未死者稍整坟墓。以120天维守孝期。孝期,丧家不能走访亲友,不参加娱乐活动。满孝日,由孝子和亲友呼唤死者之魂走亲友作客,来回路均由“特定送丧者”或长子先行,天晴下雨均撑伞,一直往前走,遇人不说话,先到舅家,次走长婿家,吃一餐即回。鬼师、开路师一类人亡故,均为未其“开天门”。即于大门屋顶开一洞,用红、白、黑三色棉线捏成一线,一头为死者右手牵拿,一头挂于“天门”上。以一白鸡敬神,使死者之魂由“天门”上天。革家非正常死亡者、死于异乡者,家人须宰杀一羊敬神,为其“清洗”后,方可停尸于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