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大臣相当于什么级别

如题所述

内阁首辅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

首辅是明代首席大学士和清代领班军机大臣的习称。首辅在明代是对内阁大学士中位居第一者的尊称,是与内阁”次辅“、”群辅“相对而言的概念,这种称呼大致出现于明英宗天顺年间。清代领班军机大臣之权极重,亦称为首辅,如清代索尼、张廷玉、李鸿章、翁同龢、张之洞。

内阁首辅并无制度明文规定,而是政治实践的产物。嘉靖、隆庆与万历初年,首辅、次辅界限严格,首辅之权最重,主持内阁大政,尤其是掌握票拟权,次辅不敢与之抗衡。在内阁之外,内阁首辅也已成为文臣之首,并能有力影响六部,其中张居正通过考成法以使对六部的控制制度化。张居正之后,内阁首辅权力趋于衰落。

对于内阁首辅的性质和地位,存在“宰相”、“开府之书记”、“辅相”等多种界定,当代学界主流观点认为其并非宰相。严格意义上,在明代内阁制形成初期及清代等不强调内阁大学士职权差别的时代,不存在”内阁首辅“的概念。

扩展资料

明朝到嘉靖时,内阁班次已经列于六部之前,在阁、部之争中占 得上风。 明世宗于嘉靖九年(1530)恢复永乐旧制,令阁臣单独排班,即使是缺少加官的阁臣也免居各部尚书之后。与此同时,宦官的势力也受到排斥,”阁权始专“。

也正是从明世宗即位起,内阁首辅在朝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权势更重。嘉靖一朝,首辅先后有杨廷和、杨一清、张璁、李时、夏言、翟銮、严嵩、徐阶等。明穆宗时,首辅有李春芳、高拱等。 

这一阶段,阁臣之间围绕首辅位置的倾轧争夺愈演愈烈,既存在内阁首辅频繁更换的情况,也出现了多位强势的内阁首辅。首先,张璁借大礼议取得明世宗信任,排挤杨廷和、杨一清;其后,夏言与严嵩、严嵩与徐阶相继展开了激烈的党争。

徐阶成为内阁首辅后,吸取严嵩、徐阶等专权独断的教训,与阁臣袁炜共同草拟诏书而不专断,又开言路、荐人才。然而,高拱不愿屈居其下,与他相互倾轧,又架空李春芳,取得了内阁首辅之职。明神宗登基之初,张居正击败高拱、升任首辅。激烈的斗争,符合专制君主维护自身权力的需要,但也反映了内阁地位的提高、首辅地位的突出以及宦官权力的相对削弱。

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期间,利用难得的政治机遇推行改革(见张居正改革),使得明朝统治一度出现振兴迹象,张居正本人也成为明代历史上权势最重的内阁首辅。内阁制度至此也发展到高峰。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首辅

百度百科-内阁首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2-11
内阁首辅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

内阁:
明、清最高官署名。明太祖杀宰相胡惟庸,罢中书省,废宰相制。成祖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始称内阁,阁臣参预机务亦始于此。后内阁地位渐高,阁臣(大学士)实际成为宰相。清沿袭,但参与重要政务之人多由皇帝委任,非必为阁臣。康熙时,内廷书诏划归南书房翰林,内阁之职已分。雍正设军机处,内阁成为传达谕旨、公布文告的机关,不问军国机要,职权更轻,但名义上仍为最高的官署。

首辅:
明中期后,大学士右成实际宰相。称之为“辅臣”,称首席大学士为“首辅”。或称“首揆”、“元辅”,嘉靖、隆庆与万历初年,首辅主持内阁大政,权力最大,内阁中亦争夺剧烈。清领班军机大臣之权较重,俗称首辅。

吏部:
官署名。汉成帝置尚书,其一为常侍曹,主公卿事。东汉改称事锐曹,亦作吏曹。东汉末,又改称选部。曹魏改为吏部。隋、唐以吏部为六部之首。武则天时曾改称天官,后复原名。宋、辽、金、元、明、清沿设。掌全国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诸事。长为尚书,副为侍郎。因《周礼》有“天官为百官之长”之说,故习称吏部为天官。清末改组内阁,设铨叙、制诰等局,吏部废。
清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之分,共十八级
丞相(辅佐皇帝的最高政务长官)
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领侍卫内大臣。
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总督、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武)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文)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将。
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武)参将。
从三品——(文)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武)游击。
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各省道员。(武)都司。
从四品——(文)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武)城门领
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州知州。(武)守备。
从五品——(文)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史、翰林院侍读、各部员外郎、各省知州。(武)守御所千总。
正六品——(文)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各省通判。(武)门千总、营千总。
从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直隶州州同、州同。(武)部千总。
正七品——(文)翰林院编修、各部院七品笔帖式、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外县县长、各府学教授。(武)把总。
从七品——(文)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武)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文)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帖式、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武)外委千总。
从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武)委署骁骑尉。
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笔帖式、县主薄。(武)外委把总。
从九品——(文)翰林院侍诏、邢部司狱、州吏目、巡检。(武)额外外委。
未入流——(文)京、外县典史、驿丞、河泊所所官(武官未入流)。
第2个回答  2014-12-11
明朝首辅大臣,即内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有一定的独断专行之权;
清朝首辅大臣,即内阁首辅,权责大为削弱,只有建议,旁议等职权,没有决断之权,一切决断之权归皇帝;说难听些,还没有皇帝临时委派的钦差大臣有实权。
第3个回答  2014-12-11
清朝的首辅大臣其实比宰相的官要小很多。
明朝是中国最后一个有宰相的朝代,但明朝的宰相权利较大,而且后期多数昏庸,导致朝政管理不善,皇帝被架空,自上而下没有一个信息畅通的渠道,清兵入关后汲取了明朝的失败教训,把宰相的权利分散到原来权利不大的六部(兵部、吏部、礼部、刑部、工部和户部),每个部的一把手为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部长,六部部长均为辅政大臣,合起来设置一中堂,即首辅大人,总领六部。这个中堂有点明朝宰相的意思了。和珅当中堂,自然被我们俗称为宰相。
比如《宰相刘罗锅》,其实罗锅就一部长级,副宰相级别而已。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6-06
内阁首辅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
首辅:
明中期后,大学士右成实际宰相。称之为“辅臣”,称首席大学士为“首辅”。或称“首揆”、“元辅”,嘉靖、隆庆与万历初年,首辅主持内阁大政,权力最大,内阁中亦争夺剧烈。清领班军机大臣之权较重,俗称首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